大国工匠观后感(必备12篇)

2023-05-19 12:11:56 大国工匠观后感

  这篇文章将从多个方面为您介绍与“大国工匠观后感”相关的相关信息。如何写出一个值得反复阅读的作品名观后感呢?观后感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和表现能力。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帮助!

大国工匠观后感【篇1】

  近前,观看央视首播的“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晚会,感触颇深,那些受到隆重表彰的“大国工匠”, 个个技艺精湛、匠心筑梦,而他们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择一事,终一生。李万君,独创一枪三焊新方法,用柔情呵护“复兴号”的筋骨;夏立,组装妙至毫巅,铺就嫦娥奔月星途;王进,在“电波”上起舞,守护着万家灯火通明……他们是一个个普通的人,在普通的岗位上干着普通的事,而他们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的干,最终铸就不普通的事业。

  细节决定质量。“大国工匠”中的几位都是负责把控飞机、火箭、高铁等技术质量的,从他们手里加工出来的都是一批质量要求相当高的产品,如有0.01%的质量问题,飞机、火箭可能坠落、高铁可能脱轨。这让我想到在平时设备维修中,遇到小问题、小毛病时,常以“差不多”、“还凑合”来解释,殊不知“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工匠精神”,将本职工作做到分毫不差,哪怕再小的细节,也要全心专注,全力以赴,不断修炼自身“内功”,秉持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甘于奉献的工匠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会不断发展壮大,大家才能过上越来越幸福的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是,我们的制造业大而不精,因此,需要大量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我们单位作为全路最大的机务段,历经蒸汽、内燃、电力多次转型,现在正逐步迈向高铁时代,今年段职代会上鲜明提出“推动大段向强段转型”,坚持目标导向,坚定不移的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实现从“体量优势”到“质量优势”的根本性转变。这就要求我们的一线职工要提高自身素养,学习先进技术,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把本职工作做好,自我约束和要求,把自己培养成高技能人才,技术水平提高了,才会大有作为

大国工匠观后感【篇2】

   △1、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胡双钱

  这是钳工胡双钱的手,工作30多年来,老胡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纪录。在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的首架样机上,有很多老胡亲手打磨出来的“前无古人”的全新零部件。

   △2、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周东红

  这是捞纸工周东红的手,经他手捞出晒成的宣纸,每张重量误差不超过1克。30年来,周东红始终保持着成品率100%的记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

   △3、港珠澳大桥钳工——管延安

  在工作时,管延安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按照规定,接缝处间隙误差要小于一毫米,他却能做到零缝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全凭自学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对接。

   △4、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孟剑锋

  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的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孟师傅在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航天英雄、奥运优秀运动员、汶川地震纪念等奖章都是出自孟剑锋之手。

   △5、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焊工——张冬伟

  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难的焊接技术,殷瓦板牛皮纸一样薄,一条LNG船上的手工焊缝长达13公里,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都有可能带来致命后果。张冬伟的焊接技术不但质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观上也完美无缺。

   △6、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宁允展

  他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师,是中国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称为“鼻祖”。从事该工序的工人全国不超过10人。他研磨的'转向架装上了644列高速动车组,奔驰8.8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2000圈。

   △7、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特种熔融焊接工——高凤林

  焊工高凤林35年专注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推动下顺利飞入太空,其中就有送嫦娥卫星去月球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0.08毫米,是高凤林焊接生涯里挑战过的最薄记录。

   △8、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顾秋亮

  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在中国,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顾秋亮。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后,他的新挑战是组装中国首个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

大国工匠观后感【篇3】

  “大国工匠,彰显大国风范。”央视播出的宣传片《大国工匠》,用奋斗在生产一线的一群杰出劳动者的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了劳动者之歌。他们是国宝级的顶尖技工,他们是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用无可挑剔的技能书写者人生的平凡与不平凡,用自己的双手为时代为社会奉献着人生。那高超的技艺让人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赞扬。

  在中国航天,53岁的高凤林被称为火箭的“心脏”。他曾说过“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有了“火箭的心脏”的付出,让中国“神舟”系列顺利升空,也让中国科技发展到达了令人仰视的高度。微不足道的技能发展,同样蕴藏着较高的智慧含量,我们把微小的'工匠精神,做精、做美、做到极致,“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同样是一种巨大的事业成就、国家成就。

  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务必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实现目标的历程需要付出艰辛的汗水和不懈的追求,不要因为挫折而畏缩不前,不要因为失败而一蹶不振;要有屡败屡战的精神,要有越挫越勇的气魄;成功最终会属于你的,每一天要对自己说:“我必须能成功,我必须按照目标的规划行动,坚持直到胜利的那一天。“既然选取了、认准了是正确的,就要一向走下去。”

  观片落入尾声,然而,我们的努力才刚刚开始,围着我们的梦想奋斗吧!

大国工匠观后感【篇4】

  《大国工匠》,讲述了那些劳动者用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而这个星期四晚自习的时候老师带领我们观看了《大国工匠》,这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在这个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借这8双手向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致敬!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来讲,他给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2.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高凤林如此高超的焊接技术,不由人不折服!这些“大国工匠”,基本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是践行劳动精神的最好引路人。他们以其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让我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点赞。

  钳工胡双钱的手,工作30多年来,老胡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纪录。在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的首架样机上,有很多老胡亲手打磨出来的“前无古人”的全新零部件。——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胡双钱。

  而现在我要向他们学习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他们奋斗的目标,争做国家的栋梁,而在学习中我要更加努力的学知识,我要不断地进步,争取做好自己

大国工匠观后感【篇5】

  3月1日,“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间播出,颁奖人都是各个行业科研精英、技术精英,改变了领导颁奖,实为一大“亮点”,也是对老一代科技型、技能型人才的尊重和肯定,反映出国家对“工匠”的重视。2014年12月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目标是迈入制造强国的行列。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就无法支撑世界大国地位。而这些靠什么,靠科技创新,靠高技能人才,更要靠我们各行各业的“匠人”。

  近些年,倍受关注的高等教育,受“泛文凭现象”的影响,一些大专院校忙着升级,中专升大专,大专升本科,重学术研究,轻技能操作,导致毕业生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同时,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受传统文化思想“学而优则仕”根深蒂固的影响,就业多看重管理岗位、白领阶层。“人心向好”不是坏事,但轻看技能,不尊崇劳动是千万要不得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应该说,这为“中国制造2025”,再次吹响号角。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作为大型国企的铁路职工,我们要向“大国工匠”看齐,学习他们“刻苦钻研、专注坚守、追求完美极致”的精神。只要我们沉下心来,把“敬业”当成一生的追求,立足本职,干一行爱一行,“有余力,练技能”,定会成为对铁路有用的人;只要我们心无旁骛,把“匠心”融入到安全生产的每个环节,专心致志,一定会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只要我们摒弃杂念,把“工作”当做修行,修炼自己的灵魂,专于其中,定能成为铁路不可或缺的人才。

大国工匠观后感【篇6】

  “江山代有才人出,观看《大国工匠》真的是感慨颇多,各行各业都出“状元”,特别是看到复兴号更是激动不已,在工作中还是要努力探索、创新,更好的服务社会。”

  “《大国工匠》中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能拓展人生的价值,大国工匠们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工匠精神的内涵在于敬业、精益、专注、创新,这是一种职业态度,也是一种职业精神。我作为一名铁路工作者,我虽然渺小,但是我的岗位不渺小,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建设国家的工匠,国家的繁荣富强都是在每个人的努力中堆砌堆砌起来的。”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从《大国工匠》中,看到了平凡的岗位中迸发出来的劳动精神。作为一线劳动者,书写他们的不平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傲人业绩,在岗位上诠释自己的信仰。大国工匠们的精湛技艺令人叹为观止,他们身上表现出的对事业的追求、对人生的热情、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产品精雕细琢、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弥足珍贵。他们的精神理念和人生追求,值得我认真的学习。”

  “工匠们用时间证明着对事业的敬爱,他们用实力证明着自己,他们用精神打造品质,他们用信念打造品格,他们是中国的先进工作者,他们是事业的革命者,他们是光荣的劳动者。一点一点的锤炼,一直不变的坚守。我被工匠们的劳动精神,创造精神深深折服。只有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矜矜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才能拓展人生价值。当下的我们更应该向世界证明我们,为祖国增光添彩,向前辈学习严谨的匠心精神。”

大国工匠观后感【篇7】

  一个国家的底气,除了依靠高素质高文化的国民之外,还需要一群不畏艰苦、在国家科技技术第一线奋战的技术工人们。他们也许读的书并不多,没有什么高学历,是走在人群中会被淹没的普通人,可他们依靠自己出色的技术,为国家带来一笔笔不菲的财富,让国家日益富强,他们演绎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神奇。

  ————题记

  今年 “十一”,我观看了央视热播的宣传片《大国工匠》,《大国工匠》宣传片讲述了高凤林等八位不同岗位的劳动者,靠着自己过硬的技术,用灵巧的双手,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追求着职业技能的完美,最终脱颖而出,为民谋福,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八位劳动者,八位工匠。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他们的成功之路就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成为了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了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1.钳工胡双钱,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工作30多年来,老胡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纪录。在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的首架样机上,有很多老胡亲手打磨出来的“前无古人”的全新零部件。

  2.捞纸工周东红,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经他手捞出晒成的宣纸,每张重量误差不超过1克。30年来,周东红始终保持着成品率100%的记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

  3.港珠澳大桥管延安。在工作时,管延安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按照规定,接缝处间隙误差要小于一毫米,他却能做到零缝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全凭自学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对接。

  4. 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孟剑锋。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孟师傅在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航天英雄、奥运优秀运动员、汶川地震纪念等奖章都是出自孟剑锋之手。

  5.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焊工张冬伟。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难的焊接技术,殷瓦板牛皮纸一样薄,一条LNG船上的手工焊缝长达13公里,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都有可能带来致命后果。张冬伟的焊接技术不但质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观上也完美无缺。

  6.他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师,是中国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称为“鼻祖”。从事该工序的工人全国不超过10人。他研磨的转向架装上了644列高速动车组,奔驰8.8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2000圈。他就是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宁允展

  7.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特种熔融焊接工高凤林。焊工高凤林35年专注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推动下顺利飞入太空,其中就有送嫦娥卫星去月球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0.08毫米,是高凤林焊接生涯里挑战过的最薄记录。

  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顾秋亮。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在中国,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顾秋亮。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后,他的新挑战是组装中国首个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

  “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而在这个过程中,代表中国实力的制造工程,其顶级工艺技术确实十分精良,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领域,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其背后所折射的,又恰恰是基础制造业优质技术人才——大国工匠的缺失。

  其实说到底,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行业的工匠,我们都需要工匠精神,我们要向八位大国工匠学习,学习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至死不渝的奋斗目标,争做国家的栋梁。对于身为人师的我们来说,也要努力做一个充满“匠心”气质的老师,不墨守成规或急功近利,而是将持续改善和创新当成永恒的旋律。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的方向不应该是囿于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让孩子们的时间花费在成绩单或名次上,更应该侧重于“育”,“育”是文化,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唤醒和激发,培育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创造激情才是教育目的,只有能培养孩子好奇心、提升在广阔空间中自由思考的能力、鼓励孩子勇于创新和敢于冒险,并一辈子专注于的教育这一件事的工匠老师,才能做出有匠心味道的真教育。

大国工匠观后感【篇8】

  中央电视台的“大国工匠”为全国人民介绍了8位劳动者的楷模事迹。

  在观看时我首先了解了“大国工匠”的含义,指的是一种职业精神,包括敬业、专注、精益、创新等等精忠报国、匠心筑梦的工匠精神。

  他们都是工作在普通岗位的平凡劳动者,在千锤百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摸索刻苦钻研的努力使他们成为了劳动者中的佼佼者。

  看着他们的事迹我想到主持人崔永元对几年前一位明星获得“国家精神造就者奖”的十字怒怼,一个真敢发,一个真敢拿。还有当下某些年轻人疯狂追星的无知之举令人愤慨。因为我们国家在各个领域的成就和发展是靠无数个在平凡岗位的劳动者不断创新,不畏辛苦造就的。

  我是一名最普通的煤矿职工,工作在装车线上,为销售煤做一点小小的贡献。认真学习工作知识,正规操作,听从领导指挥是我的工作态度。

  每个工作前的班前会上科领导都会把在矿上领会到的关于安全生产,搞好环保的文件和精神及时讲给我们每位职工。我把这些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认真打扫卫生,装车时按岗位操作规程作业,听班长指挥,不马虎大意。井下工人辛苦采到的煤我们都会认真装车做到多销售,为煤矿为家庭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通过这次观看,我感受颇深。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时刻要求自己学习他们的“匠心精神”,从每天的工作做起,从每一处小事做起,认真。踏实。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严格要求自己按岗位规程操作,做到让家人放心,领导放心。

大国工匠观后感【篇9】

  20xx年12月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的“中国制造20xx”,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目标是迈入制造强国的行列。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就无法支撑世界大国地位。而这些靠什么,靠科技创新,靠高技能人才,更要靠我们各行各业的“匠人”。

  近些年,倍受关注的高等教育,受“泛文凭现象”的影响,一些大专院校忙着升级,中专升大专,大专升本科,重学术研究,轻技能操作,导致毕业生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同时,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受传统文化思想“学而优则仕”根深蒂固的影响,就业多看重管理岗位、白领阶层。“人心向好”不是坏事,但轻看技能,不尊崇劳动是千万要不得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应该说,这为“中国制造20xx”,再次吹响号角。“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作为大型国企的铁路职工,我们要向“大国工匠”看齐,学习他们“刻苦钻研、专注坚守、追求完美极致”的精神。只要我们沉下心来,把“敬业”当成一生的追求,立足本职,干一行爱一行,“有余力,练技能”,定会成为对铁路有用的人;只要我们心无旁骛,把“匠心”融入到安全生产的每个环节,专心致志,一定会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只要我们摒弃杂念,把“工作”当做修行,修炼自己的灵魂,专于其中,定能成为铁路不可或缺的人才。

大国工匠观后感【篇10】

  工匠们的手上,积淀着他们技艺磨砺,心智淬炼和人生阅历,如同参天大树的年轮,记载着大树所承接的日月风霜。

  顾秋亮是一位从业四十多年的钳工,而他也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装配钳工技师,这次,他负责的'是“蛟龙号”观察窗玻璃,必把与金属窗座贴合的精度控制到0。2丝以下,这既是安装的精度标准,也是人的生命线,他靠着眼睛观察和手的触摸,能够察觉到一根头发丝五十分之一大小的误差,即便是在大海上,也能控制在2丝以内,他便有了一个称号“顾两丝”。

  他精湛的技艺不是凭空得来的,十几块手工挫成五毫米的十公分钢板,几十把用断的挫刀,在与钢铁对话的磨练中,顾秋亮让手上的每一根神经都形成了匠作记忆能,挫磨钢铁也成了挫磨自己的心性。

  四十年来,岁月渐渐侵噬他的手指,他的手基本上没有了纹理,但正是这张没有纹理的手成了心灵感知力的精准延伸器。他持之以恒,对待工作的耐心;一丝不苟,对零件精益求精的细心;热爱工作,忠于职守的尽心铸就了工匠精神,赢得了潜航员的信任,见证了中国逐渐走向海洋强国的历程,让我们向顾秋亮师傅致敬,向无数向他一样默默在岗位上为国家奉献工作人员致敬。

大国工匠观后感【篇11】

  5月11日和25日,公司组织全员观看了全八集大国工匠,此次学习使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这些奋斗在生产一线的杰出劳动者凭借他们的创新、坚持和敬业精神成为了一代劳动者的典范。他们毕生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他们专注和坚守自己的岗位,他们传承和钻研职业的技能,他们是事业的脊梁,是中国梦的践行者。如果每一件中国制造的背后,都有这样一位追求极致完美的工匠,中国制造就能够跨过“品质”这道门槛,跃升为“优质制造”,让更多的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释放更耀眼的光芒!

  工匠,是有工艺专长的匠人。工匠不仅要具有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而且还要有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这才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思想层面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第二,行为方面要持续专注,开拓进取;第三,要精益求精,追求极致,以最大的能力、能量投入到产品制造过程中。

  作为一名农业工作者,我们肩负着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使命,肩负着粮食增产增效的重要责任,这让我由衷自豪。在新品种研发、应用推广、种子生产、种子清选加工、种子检验、售后服务等每一个环节我们都有空间、有义务不遗余力的发挥工匠精神,取得最好的成果,为农户提供最优的产品、高产方案和服务。作为职能部门的一员,心中同样要时刻树立工匠精神这个目标,注重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重视每一项工作,包括一份材料、一次会议、一次接待、一次活动等,并全力以赴使之科学、完善、完美,时刻为实现个人的价值和梦想而努力学习和坚持,为实现“创造精品服务农业”的企业愿景而不懈奋斗。

大国工匠观后感【篇12】

  近日,我收看了央视播出的《大国工匠》颁奖典礼晚会后,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民族振兴,强国富民,离不开奋战在各行各业的人才,而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能出状元。我们航天人更是担负着建设航天强国的历史使命,更是需要呼唤工匠精神。

  所谓工匠精神,我认为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坚持在工作中吃苦耐劳,一步一个脚印,使自己锻炼出不同于他人的智慧和能力;就是要求我们将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升华到用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去代替参差不齐的个人经验;就是要在生产实践中凝聚形成务实严谨、专注专一的可贵品质;就是要在工作中创新创效,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在推动制造强国、航天强国建设中,技术工人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其中特级技师,以及拥有绝技绝活的大师级工匠,更是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数控机床、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日新月异的今天,并不代表机器就可以完全取代人工,我们就能一劳永逸。相反,很多精密加工、高精尖零件还需要技术工人独具匠心地设计工装才能完成,需要工人的精心打磨才能成功,还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去做。

  无论对于一个企业还是对于一线员工来说,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将变成企业和个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任何事情的成功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作为企业要把搞好员工培训,提升员工技能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大事来抓,不断加大投入,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一线员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这是企业又快又好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而作为我们每个员工来说,都要胸怀工匠精神,长期坚守,沉下心来,刻苦钻研岗位技能,尽职尽责,精益求精,辛勤付出,拓展人生价值,以高超的技艺、精湛的技术、敬业的品德为新时代做出新贡献、谱写新的篇章。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影评 | 读后感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大国工匠观后感(必备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最新我不是药神观后感(热门4篇)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跑吧孩子观后感范文精选

跑吧孩子观后感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合集10篇)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

最新消防安全观后感

消防安全观后感

春的观后感(分享9篇)

春的观后感

大国工匠观后感

大国工匠观后感

大国工匠观后感700字

大国工匠观后感

纪录片大国工匠观后感5篇

纪录片大国工匠观后感

纪录片《大国工匠》观后感集锦

大国工匠观后感

最新关于大国工匠的观后感通用

大国工匠的观后感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这篇文章将从多个方面为您介绍与“大国工匠观后感”相关的相关信息。如何写出一个值得反复阅读的作品名观后感呢?观后感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和表现能力。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帮助!

大国工匠观后感【篇1】

  近前,观看央视首播的“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晚会,感触颇深,那些受到隆重表彰的“大国工匠”, 个个技艺精湛、匠心筑梦,而他们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择一事,终一生。李万君,独创一枪三焊新方法,用柔情呵护“复兴号”的筋骨;夏立,组装妙至毫巅,铺就嫦娥奔月星途;王进,在“电波”上起舞,守护着万家灯火通明……他们是一个个普通的人,在普通的岗位上干着普通的事,而他们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的干,最终铸就不普通的事业。

  细节决定质量。“大国工匠”中的几位都是负责把控飞机、火箭、高铁等技术质量的,从他们手里加工出来的都是一批质量要求相当高的产品,如有0.01%的质量问题,飞机、火箭可能坠落、高铁可能脱轨。这让我想到在平时设备维修中,遇到小问题、小毛病时,常以“差不多”、“还凑合”来解释,殊不知“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工匠精神”,将本职工作做到分毫不差,哪怕再小的细节,也要全心专注,全力以赴,不断修炼自身“内功”,秉持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甘于奉献的工匠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会不断发展壮大,大家才能过上越来越幸福的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是,我们的制造业大而不精,因此,需要大量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我们单位作为全路最大的机务段,历经蒸汽、内燃、电力多次转型,现在正逐步迈向高铁时代,今年段职代会上鲜明提出“推动大段向强段转型”,坚持目标导向,坚定不移的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实现从“体量优势”到“质量优势”的根本性转变。这就要求我们的一线职工要提高自身素养,学习先进技术,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把本职工作做好,自我约束和要求,把自己培养成高技能人才,技术水平提高了,才会大有作为

大国工匠观后感【篇2】

   △1、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胡双钱

  这是钳工胡双钱的手,工作30多年来,老胡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纪录。在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的首架样机上,有很多老胡亲手打磨出来的“前无古人”的全新零部件。

   △2、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周东红

  这是捞纸工周东红的手,经他手捞出晒成的宣纸,每张重量误差不超过1克。30年来,周东红始终保持着成品率100%的记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

   △3、港珠澳大桥钳工——管延安

  在工作时,管延安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按照规定,接缝处间隙误差要小于一毫米,他却能做到零缝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全凭自学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对接。

   △4、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孟剑锋

  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的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孟师傅在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航天英雄、奥运优秀运动员、汶川地震纪念等奖章都是出自孟剑锋之手。

   △5、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焊工——张冬伟

  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难的焊接技术,殷瓦板牛皮纸一样薄,一条LNG船上的手工焊缝长达13公里,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都有可能带来致命后果。张冬伟的焊接技术不但质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观上也完美无缺。

   △6、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宁允展

  他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师,是中国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称为“鼻祖”。从事该工序的工人全国不超过10人。他研磨的'转向架装上了644列高速动车组,奔驰8.8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2000圈。

   △7、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特种熔融焊接工——高凤林

  焊工高凤林35年专注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推动下顺利飞入太空,其中就有送嫦娥卫星去月球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0.08毫米,是高凤林焊接生涯里挑战过的最薄记录。

   △8、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顾秋亮

  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在中国,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顾秋亮。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后,他的新挑战是组装中国首个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

大国工匠观后感【篇3】

  “大国工匠,彰显大国风范。”央视播出的宣传片《大国工匠》,用奋斗在生产一线的一群杰出劳动者的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了劳动者之歌。他们是国宝级的顶尖技工,他们是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用无可挑剔的技能书写者人生的平凡与不平凡,用自己的双手为时代为社会奉献着人生。那高超的技艺让人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赞扬。

  在中国航天,53岁的高凤林被称为火箭的“心脏”。他曾说过“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有了“火箭的心脏”的付出,让中国“神舟”系列顺利升空,也让中国科技发展到达了令人仰视的高度。微不足道的技能发展,同样蕴藏着较高的智慧含量,我们把微小的'工匠精神,做精、做美、做到极致,“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同样是一种巨大的事业成就、国家成就。

  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务必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实现目标的历程需要付出艰辛的汗水和不懈的追求,不要因为挫折而畏缩不前,不要因为失败而一蹶不振;要有屡败屡战的精神,要有越挫越勇的气魄;成功最终会属于你的,每一天要对自己说:“我必须能成功,我必须按照目标的规划行动,坚持直到胜利的那一天。“既然选取了、认准了是正确的,就要一向走下去。”

  观片落入尾声,然而,我们的努力才刚刚开始,围着我们的梦想奋斗吧!

大国工匠观后感【篇4】

  《大国工匠》,讲述了那些劳动者用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而这个星期四晚自习的时候老师带领我们观看了《大国工匠》,这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在这个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借这8双手向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致敬!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来讲,他给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2.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高凤林如此高超的焊接技术,不由人不折服!这些“大国工匠”,基本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是践行劳动精神的最好引路人。他们以其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让我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点赞。

  钳工胡双钱的手,工作30多年来,老胡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纪录。在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的首架样机上,有很多老胡亲手打磨出来的“前无古人”的全新零部件。——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胡双钱。

  而现在我要向他们学习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他们奋斗的目标,争做国家的栋梁,而在学习中我要更加努力的学知识,我要不断地进步,争取做好自己

大国工匠观后感【篇5】

  3月1日,“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间播出,颁奖人都是各个行业科研精英、技术精英,改变了领导颁奖,实为一大“亮点”,也是对老一代科技型、技能型人才的尊重和肯定,反映出国家对“工匠”的重视。2014年12月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目标是迈入制造强国的行列。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就无法支撑世界大国地位。而这些靠什么,靠科技创新,靠高技能人才,更要靠我们各行各业的“匠人”。

  近些年,倍受关注的高等教育,受“泛文凭现象”的影响,一些大专院校忙着升级,中专升大专,大专升本科,重学术研究,轻技能操作,导致毕业生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同时,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受传统文化思想“学而优则仕”根深蒂固的影响,就业多看重管理岗位、白领阶层。“人心向好”不是坏事,但轻看技能,不尊崇劳动是千万要不得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应该说,这为“中国制造2025”,再次吹响号角。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作为大型国企的铁路职工,我们要向“大国工匠”看齐,学习他们“刻苦钻研、专注坚守、追求完美极致”的精神。只要我们沉下心来,把“敬业”当成一生的追求,立足本职,干一行爱一行,“有余力,练技能”,定会成为对铁路有用的人;只要我们心无旁骛,把“匠心”融入到安全生产的每个环节,专心致志,一定会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只要我们摒弃杂念,把“工作”当做修行,修炼自己的灵魂,专于其中,定能成为铁路不可或缺的人才。

大国工匠观后感【篇6】

  “江山代有才人出,观看《大国工匠》真的是感慨颇多,各行各业都出“状元”,特别是看到复兴号更是激动不已,在工作中还是要努力探索、创新,更好的服务社会。”

  “《大国工匠》中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能拓展人生的价值,大国工匠们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工匠精神的内涵在于敬业、精益、专注、创新,这是一种职业态度,也是一种职业精神。我作为一名铁路工作者,我虽然渺小,但是我的岗位不渺小,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建设国家的工匠,国家的繁荣富强都是在每个人的努力中堆砌堆砌起来的。”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从《大国工匠》中,看到了平凡的岗位中迸发出来的劳动精神。作为一线劳动者,书写他们的不平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傲人业绩,在岗位上诠释自己的信仰。大国工匠们的精湛技艺令人叹为观止,他们身上表现出的对事业的追求、对人生的热情、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产品精雕细琢、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弥足珍贵。他们的精神理念和人生追求,值得我认真的学习。”

  “工匠们用时间证明着对事业的敬爱,他们用实力证明着自己,他们用精神打造品质,他们用信念打造品格,他们是中国的先进工作者,他们是事业的革命者,他们是光荣的劳动者。一点一点的锤炼,一直不变的坚守。我被工匠们的劳动精神,创造精神深深折服。只有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矜矜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才能拓展人生价值。当下的我们更应该向世界证明我们,为祖国增光添彩,向前辈学习严谨的匠心精神。”

大国工匠观后感【篇7】

  一个国家的底气,除了依靠高素质高文化的国民之外,还需要一群不畏艰苦、在国家科技技术第一线奋战的技术工人们。他们也许读的书并不多,没有什么高学历,是走在人群中会被淹没的普通人,可他们依靠自己出色的技术,为国家带来一笔笔不菲的财富,让国家日益富强,他们演绎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神奇。

  ————题记

  今年 “十一”,我观看了央视热播的宣传片《大国工匠》,《大国工匠》宣传片讲述了高凤林等八位不同岗位的劳动者,靠着自己过硬的技术,用灵巧的双手,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追求着职业技能的完美,最终脱颖而出,为民谋福,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八位劳动者,八位工匠。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他们的成功之路就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成为了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了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1.钳工胡双钱,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工作30多年来,老胡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纪录。在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的首架样机上,有很多老胡亲手打磨出来的“前无古人”的全新零部件。

  2.捞纸工周东红,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经他手捞出晒成的宣纸,每张重量误差不超过1克。30年来,周东红始终保持着成品率100%的记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

  3.港珠澳大桥管延安。在工作时,管延安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按照规定,接缝处间隙误差要小于一毫米,他却能做到零缝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全凭自学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对接。

  4. 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孟剑锋。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孟师傅在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航天英雄、奥运优秀运动员、汶川地震纪念等奖章都是出自孟剑锋之手。

  5.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焊工张冬伟。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难的焊接技术,殷瓦板牛皮纸一样薄,一条LNG船上的手工焊缝长达13公里,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都有可能带来致命后果。张冬伟的焊接技术不但质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观上也完美无缺。

  6.他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师,是中国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称为“鼻祖”。从事该工序的工人全国不超过10人。他研磨的转向架装上了644列高速动车组,奔驰8.8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2000圈。他就是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宁允展

  7.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特种熔融焊接工高凤林。焊工高凤林35年专注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推动下顺利飞入太空,其中就有送嫦娥卫星去月球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0.08毫米,是高凤林焊接生涯里挑战过的最薄记录。

  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顾秋亮。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在中国,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顾秋亮。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后,他的新挑战是组装中国首个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

  “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而在这个过程中,代表中国实力的制造工程,其顶级工艺技术确实十分精良,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领域,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其背后所折射的,又恰恰是基础制造业优质技术人才——大国工匠的缺失。

  其实说到底,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行业的工匠,我们都需要工匠精神,我们要向八位大国工匠学习,学习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至死不渝的奋斗目标,争做国家的栋梁。对于身为人师的我们来说,也要努力做一个充满“匠心”气质的老师,不墨守成规或急功近利,而是将持续改善和创新当成永恒的旋律。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的方向不应该是囿于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让孩子们的时间花费在成绩单或名次上,更应该侧重于“育”,“育”是文化,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唤醒和激发,培育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创造激情才是教育目的,只有能培养孩子好奇心、提升在广阔空间中自由思考的能力、鼓励孩子勇于创新和敢于冒险,并一辈子专注于的教育这一件事的工匠老师,才能做出有匠心味道的真教育。

大国工匠观后感【篇8】

  中央电视台的“大国工匠”为全国人民介绍了8位劳动者的楷模事迹。

  在观看时我首先了解了“大国工匠”的含义,指的是一种职业精神,包括敬业、专注、精益、创新等等精忠报国、匠心筑梦的工匠精神。

  他们都是工作在普通岗位的平凡劳动者,在千锤百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摸索刻苦钻研的努力使他们成为了劳动者中的佼佼者。

  看着他们的事迹我想到主持人崔永元对几年前一位明星获得“国家精神造就者奖”的十字怒怼,一个真敢发,一个真敢拿。还有当下某些年轻人疯狂追星的无知之举令人愤慨。因为我们国家在各个领域的成就和发展是靠无数个在平凡岗位的劳动者不断创新,不畏辛苦造就的。

  我是一名最普通的煤矿职工,工作在装车线上,为销售煤做一点小小的贡献。认真学习工作知识,正规操作,听从领导指挥是我的工作态度。

  每个工作前的班前会上科领导都会把在矿上领会到的关于安全生产,搞好环保的文件和精神及时讲给我们每位职工。我把这些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认真打扫卫生,装车时按岗位操作规程作业,听班长指挥,不马虎大意。井下工人辛苦采到的煤我们都会认真装车做到多销售,为煤矿为家庭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通过这次观看,我感受颇深。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时刻要求自己学习他们的“匠心精神”,从每天的工作做起,从每一处小事做起,认真。踏实。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严格要求自己按岗位规程操作,做到让家人放心,领导放心。

大国工匠观后感【篇9】

  20xx年12月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的“中国制造20xx”,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目标是迈入制造强国的行列。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就无法支撑世界大国地位。而这些靠什么,靠科技创新,靠高技能人才,更要靠我们各行各业的“匠人”。

  近些年,倍受关注的高等教育,受“泛文凭现象”的影响,一些大专院校忙着升级,中专升大专,大专升本科,重学术研究,轻技能操作,导致毕业生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同时,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受传统文化思想“学而优则仕”根深蒂固的影响,就业多看重管理岗位、白领阶层。“人心向好”不是坏事,但轻看技能,不尊崇劳动是千万要不得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应该说,这为“中国制造20xx”,再次吹响号角。“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作为大型国企的铁路职工,我们要向“大国工匠”看齐,学习他们“刻苦钻研、专注坚守、追求完美极致”的精神。只要我们沉下心来,把“敬业”当成一生的追求,立足本职,干一行爱一行,“有余力,练技能”,定会成为对铁路有用的人;只要我们心无旁骛,把“匠心”融入到安全生产的每个环节,专心致志,一定会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只要我们摒弃杂念,把“工作”当做修行,修炼自己的灵魂,专于其中,定能成为铁路不可或缺的人才。

大国工匠观后感【篇10】

  工匠们的手上,积淀着他们技艺磨砺,心智淬炼和人生阅历,如同参天大树的年轮,记载着大树所承接的日月风霜。

  顾秋亮是一位从业四十多年的钳工,而他也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装配钳工技师,这次,他负责的'是“蛟龙号”观察窗玻璃,必把与金属窗座贴合的精度控制到0。2丝以下,这既是安装的精度标准,也是人的生命线,他靠着眼睛观察和手的触摸,能够察觉到一根头发丝五十分之一大小的误差,即便是在大海上,也能控制在2丝以内,他便有了一个称号“顾两丝”。

  他精湛的技艺不是凭空得来的,十几块手工挫成五毫米的十公分钢板,几十把用断的挫刀,在与钢铁对话的磨练中,顾秋亮让手上的每一根神经都形成了匠作记忆能,挫磨钢铁也成了挫磨自己的心性。

  四十年来,岁月渐渐侵噬他的手指,他的手基本上没有了纹理,但正是这张没有纹理的手成了心灵感知力的精准延伸器。他持之以恒,对待工作的耐心;一丝不苟,对零件精益求精的细心;热爱工作,忠于职守的尽心铸就了工匠精神,赢得了潜航员的信任,见证了中国逐渐走向海洋强国的历程,让我们向顾秋亮师傅致敬,向无数向他一样默默在岗位上为国家奉献工作人员致敬。

大国工匠观后感【篇11】

  5月11日和25日,公司组织全员观看了全八集大国工匠,此次学习使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这些奋斗在生产一线的杰出劳动者凭借他们的创新、坚持和敬业精神成为了一代劳动者的典范。他们毕生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他们专注和坚守自己的岗位,他们传承和钻研职业的技能,他们是事业的脊梁,是中国梦的践行者。如果每一件中国制造的背后,都有这样一位追求极致完美的工匠,中国制造就能够跨过“品质”这道门槛,跃升为“优质制造”,让更多的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释放更耀眼的光芒!

  工匠,是有工艺专长的匠人。工匠不仅要具有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而且还要有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这才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思想层面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第二,行为方面要持续专注,开拓进取;第三,要精益求精,追求极致,以最大的能力、能量投入到产品制造过程中。

  作为一名农业工作者,我们肩负着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使命,肩负着粮食增产增效的重要责任,这让我由衷自豪。在新品种研发、应用推广、种子生产、种子清选加工、种子检验、售后服务等每一个环节我们都有空间、有义务不遗余力的发挥工匠精神,取得最好的成果,为农户提供最优的产品、高产方案和服务。作为职能部门的一员,心中同样要时刻树立工匠精神这个目标,注重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重视每一项工作,包括一份材料、一次会议、一次接待、一次活动等,并全力以赴使之科学、完善、完美,时刻为实现个人的价值和梦想而努力学习和坚持,为实现“创造精品服务农业”的企业愿景而不懈奋斗。

大国工匠观后感【篇12】

  近日,我收看了央视播出的《大国工匠》颁奖典礼晚会后,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民族振兴,强国富民,离不开奋战在各行各业的人才,而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能出状元。我们航天人更是担负着建设航天强国的历史使命,更是需要呼唤工匠精神。

  所谓工匠精神,我认为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坚持在工作中吃苦耐劳,一步一个脚印,使自己锻炼出不同于他人的智慧和能力;就是要求我们将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升华到用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去代替参差不齐的个人经验;就是要在生产实践中凝聚形成务实严谨、专注专一的可贵品质;就是要在工作中创新创效,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在推动制造强国、航天强国建设中,技术工人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其中特级技师,以及拥有绝技绝活的大师级工匠,更是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数控机床、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日新月异的今天,并不代表机器就可以完全取代人工,我们就能一劳永逸。相反,很多精密加工、高精尖零件还需要技术工人独具匠心地设计工装才能完成,需要工人的精心打磨才能成功,还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去做。

  无论对于一个企业还是对于一线员工来说,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将变成企业和个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任何事情的成功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作为企业要把搞好员工培训,提升员工技能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大事来抓,不断加大投入,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一线员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这是企业又快又好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而作为我们每个员工来说,都要胸怀工匠精神,长期坚守,沉下心来,刻苦钻研岗位技能,尽职尽责,精益求精,辛勤付出,拓展人生价值,以高超的技艺、精湛的技术、敬业的品德为新时代做出新贡献、谱写新的篇章。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影评 | 读后感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