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才是人生读后感(汇集7篇)

2023-04-22 09:16:00 苦才是人生读后感

  对于书写读后感,你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出发吗?阅读了作品,心中莫名的有所感触是我们印象深刻。对读书产生了非常重大的震撼,我们可以把它以文字的形式写成读后感,出于您的需求我搜集了以下信息:“苦才是人生读后感”供您参考,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苦才是人生读后感 篇1

  xxxx年偶然的机会读到索达吉堪布写的这本《苦才是人生》,在这之前,就在慈善场合和大学演讲中,认识了这位慈悲的智者。

  智者,甘孜炉霍下罗科玛人。对一切众生从小就有猛历的大悲心。小时候,其家中邻里宰牛杀羊,根本不让他看见,倘若彼见到,则死命地护住被杀动物,恳求勿杀。若见痛苦的有情,悲心油然而生,泪水不禁自流。

  记得索达吉堪布曾经讲过一句话,他说一个人每天睡7个小时,太可怕了,智者勤勉,至勤至精,日夜操劳,日不缺讲,夜不乏译,沤心沥血,竟于英年便患有严重心脏病,讲经时经常发作,脸色发黑,但从未休息。讲经余外,一有空暇,便埋头于阅览经论之中。了解了这些我开始读他的着作。

  在书里他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的升沉、苦乐、正邪……都是由心决定的'。

  修心,是快乐人生的第一门功课。只要心光明,哪怕周遭长夜漫漫,人生也能充满光明。只要心温暖,哪怕天地寒风凛冽,人生也能始终温暖。只要心淡定,哪怕生活颠沛流离,人生也能安如泰山。只要心端正,哪怕路上山重水复,人生也能坚守正道。只要心透彻,哪怕世界混混噩噩,人生也能保持透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唯淡泊可以明志,唯宁静可以致远!

  “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会伤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乐观者会满足于杯子一半是满的。”索达吉堪布上师一语道出了苦与乐的真谛。一个人的人生是苦是乐,并不是由外境决定的。所以,我们不论身处什么环境、不论遇到什么挫折,与其一味地抱怨外境,倒不如静下来调伏自心。不执见、不痴迷,内心才能宁静。明白自己的心就是世界,外在皆是由心造!

  世间人常说:“不求以心换心,只求将心比心。”又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自己,也爱别人,才能体现出生命的最大价值。对他人怀有一颗仁爱之心,是一种善意的情感。惟有如此,我们才能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生活的很轻松,快乐、美好和幸福才会永远相伴。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教育学生、要与家长沟通、要与同事交流、要与亲朋好友相处,其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就是真诚,学会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会,用心去爱,也是就常说的“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以宽容之心度他人之过: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对于别人的过失,必要的指责无可厚非,但能以博大的胸怀去宽容别人,就会让世界变得更精彩。

苦才是人生读后感 篇2

  前一阵子,其实自己过的非常痛苦,内心十分挣扎和纠结。说到是哪些事情,有朋友之间的,如觉得能够给自己正能量和善良互助的朋友实属难遇;有工作方面的,如看到各自利己,谁也不想吃了亏而显现的各种一时的也好不一时的也好,那些不快等等,大多是有关人生态度方面的。也想过许多的方式想让自己变得快乐起来,找朋友吃饭,和朋友诳街,去看电影、去购物,但那些许的快乐只是昙花易谢,回归安静后,那份痛苦的感受依旧清晰深刻的印在自己的内心。

  那时候,就感觉自己走进了一片雾霾,不知哪条是自己的出路,迷失。而迷失的痛苦,真的很折磨内心。 就像是一个小天使和一个小恶魔在打架,非要分出个胜负吧!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回想,我果然慢慢地在变坏,人就是有着劣根性不可否认。以前做利他之事,不会那么计较,就觉得自己吃点亏,也不少块肉不痛不痒的没什么,但是在那个时候自己认为我有利他之心,但他人并不领情,一次俩次,便开始心生恨意,不再想做利他之事,觉得是一种浪费或有时候甚至变成狗咬吕洞宾。渐渐的,自己的价值观开始动摇,开始有恶劣的思想,这个社会人吃人,我真的有必要有善念嘛?真的有必要帮助他人嘛?真的有必要为他人着想嘛?大家都是自己顾自己,自己的利益高于一切不是吗?因为现在的社会,薄情寡义、暗藏心机、投机取巧的人多的是,自己若不融入,练就一身“本领”岂不成了傻瓜白痴?可偏偏,我内心就是讨厌那种人,我可能想成为那种看上去左右逢源,嘴巴会溜须拍马,很受人喜欢爱戴,有自己狠手段的“智慧”之人,但是我想着想着,内心就是痛苦不堪,我不想成为那种人啊!但是我又想成为那种人。

  我从小就觉得与佛有缘,当然这也就是一种自我感觉,因为从小每次去外婆家,都会听外婆说观音,念观音经,由于不时的会去外婆家,所以小时候就莫名的信了,长大了也依然坚信着,但那真是一种迷信,没有说作为一种信仰来认识。说来也巧,真的是机缘巧合,命中注定一样,就在我苦苦找不到出路之时,让我与我一学佛法的好友有那么一段时间相互交流 ,本来应该是没有这段时间的,拥有这段时间也是机缘巧合的我的另一个朋友没有空了才临时坐下来随便聊聊的。我说了我的经历,她就帮我分析,说了很多佛法给我听,可能也不是非常准确,但大致的意思我是领会到了。就是那天,她把这本《苦才是人生》借给了我。现在已经读完了,可谓是读了就再没有停下来过,直至把它看完了。我真心非常感谢我的这位善友,我想这一辈子我都会感恩她所指引给我的。

  《苦才是人生》,我只读了一遍,我想这本书我一定会再会读上个千万遍吧 ,上师写的文字简单易懂,道理真的.很简单,但是有大智慧。我的理解,它主要是讲述,人生来都是苦的,再富有的人,再有地位的人,生活对他而言还是有痛苦的,比起穷人的肉身之苦,他们所要承受的可能是精神之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何在人生苦旅中,获得快乐?他书中写到,人怎么活才能不痛苦:苦乐皆由心造、安忍的智慧等;佛是怎样为人处事的:不求以心换心,但求将心比心、为别人着想是最大的利己、不远离小人你就可能变成小人等;随缘之心:努力过了,付出过了,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感谢无常让我们少受折磨;在说话中修禅:恶语伤人会造恶报、闭嘴、若说悦耳语(委婉温和的话),成善无罪业等;父母就是菩萨;为什么我们的日子过的那么难……

  最想要说的,是佛法中说到的因果轮回。说道,人种下什么样的因,就会结什么样的果。多行善会有福报,而多作恶自然会自食其恶果。佛法中说的恶,并不是我们理解的如抢银行,盗窃,强等为我们所熟知的犯罪才叫做恶,比如你口出恶语,挑拨离间,心生贪念,嫉妒之心,气愤生嗔恨之心都是人可能会种下的恶因,甚至是你自私自利、甘于堕落、贪图享乐,虽没有害他之心,但也是替自己种下了恶因。那有些人问:我们就看到好人没好报,恶人照样吃喝玩乐开心的不得了。佛法说,人都受着轮回之苦,今生生命用完了,来世会继续投胎,至于投入人道,道还是鬼道,就要看你的功德福报了。有些恶人,作恶多端但看似好像没有报应,可能他前世的功德保佑他现在能够免遭恶报,但功德不是一直存在的,前世积累的功德用尽了,又造了如此大的罪孽,必定有恶果。人在不停的轮回中痛苦着,解脱轮回之苦,才能登极乐。对于这一点,我半信半疑,因为似乎有些神呼,但是书中也写到不能因为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我们就否定它,认为是不存在的,就如同人类第一次说地球绕着太阳转,地球是圆的,那时候的科学并不能证明着就是真的,那我们能否认吗?因为地球确实现在被证明是圆的,并且绕着太阳转。对于因果报应和生命轮回,现在的我只能成不解状态,并不是完全相信,但也不是完全不信。

  书中还有一点,是我着重去思考了的,就是说道:人对于自我的执着。因为太过于执着于自我,而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痛苦。比如别人是富二代有房有车,自己什么也没有就会多多少少感到失落;别人天生丽质,脸蛋好身材好,自己没有,当看到别人能穿很漂亮衣服时,总有些恨自己铁不成钢的感觉…包括由于对自己太执着,一心想着自己和自己的利益,就会产生恨、嫉妒、贪、哀等等情绪。俗话有说,钱财乃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当初听到这样的话,完全没有感觉,甚至觉得风凉话谁不会说?但是,接触了佛法后,这句话的真谛很少人能真正懂得,更少人能真正做到。姑且视作是我相信轮回一说。人活着,难道就是为了金钱、地位和过奢侈的生活(这里说的有钱有势人是那些只为了自己享受的人),这就是人所谓的快乐,但是有金钱,有地位,过着奢侈生活的人就真的天天像活神仙一样一点痛苦都没有?既然他们和大多数人一样都有着痛苦,你拼命用尽各种手段成为了那样的人后,你面对的还是痛苦,永远不会满足,试问你终于买到自己梦想已久的名牌包后,愉悦一时,那之后呢?你就因为你得到了这个名牌包而一直快乐下去了吗?没有,你还有新的追求,产生新的痛苦。人活着的这幅皮囊,钱财都是空的,唯有自己的心是一直跟随自己到死和甚至是死亡后的世界。佛法中说的今生,它只是轮回中的一轮,太渺小了,人的一生过的很快,你过的再奢侈又怎样,过完了,你就离开又从头开始。那有人问,人活着有什么意义呢?不追求这些确实可以给人带来一时快乐的东西,我们又能追求些什么呢?我的感悟是,追求人心的修行,因为心是能一直跟随你的东西,跟随你轮回的东西,而不是钱财地位权势。想着,人有时候真的很可惜,为了自己买名牌、争地位、比权利、甚至姐妹间那么一点点的矛盾,或无聊的看不顺眼而勾心斗角,忙的“不亦乐乎”,而错过了今生自己心灵修行的如此短暂时间,真的很可惜。心灵的修行为了什么,我们暂且不说为了积攒功德福报,修成正果,永登极乐这种难以理解的大话,就说为了我们的心活的真正的快乐、自在。

  不禁要回想之前的我,想想自己真的做过许多错事,我想是种下了不少恶因吧。记得在学校的时候,有位同学一直看我不顺眼,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天生的强生的,对他再容忍对他再好,都没有用。所以在几个月的相处中,很多事情觉得自己被侮辱了,到我发现他还在别人面前假装可怜,挑拨离间的证据后,一下子火冒三丈,嗔恨之心大发,那时候的情绪真如洪水猛兽,虽没有正面和他发生冲突,但是在朋友面前开始怒斥他的恶行和缺点,而且在几个同学面前也数落过他的德行,当时有些同学早已有这样的感觉,还觉得产生了共鸣心里仿佛很高兴,现在想想我真是大错特错!一个人无缘无故讨厌你,注意重点是讨厌排斥而不是当你是空气,当然很多时候确实想把我当空气,无论他承不承认这点至少他给我了这样的感觉,你对他释放的善意他可能直接忽略,或态度好个1小时,下一秒又开始。我那位学佛法的友人说,这很可能就是你的违缘,可能你前世种的恶果现在尝到了滋味。现在想想,感觉非常懊悔和忏悔,当初真的不该那样说他,我想他其实不是故意的,可能他是假想着我威胁到了他的某些东西而本能的反应,其实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也是一种对自我太执着的做法,或者就像我朋友说是,就是违缘。我当初的做法,无疑是冤冤相报的做法,这个在佛法因果轮回中是非常恐怖的事情,举个书中的例子,大致是这样的:

  有一家人家养了只鸡,鸡下蛋,人就把鸡蛋拿走吃掉,因此鸡心生恨意“下辈子我也要把你孩子一个个吃掉!”;到了下辈子,人投胎成了鸡,而那只鸡投胎成了猫,一旦鸡生蛋,猫就把但偷走吃掉,猫又心生恨意“这只恶猫总是吃掉我的孩子,来世我也要如此!”;又到了下辈子,猫成了母鹿,而鸡成了豹子,母鹿生的孩子豹子会毫不留情地吃掉,在释迦摩尼出世时,那母鹿因恶意又转生为罗刹女,豹子则投胎为女人,罗刹女又去吃女人的小孩,女人抱着孩子惶恐地逃到佛陀前寻求救护…

  如果真有轮回这么一说,那冤冤相报真是太可怕了!不禁为我做过的事情后悔万分。

  这本书,写的非常通俗易懂,可能这本书放在1年前给我读,我并不会与之产生如此大的共鸣,但如今它就像是那雾霾中的引路明灯,我相信,不,应该是坚信,它能带我通向光明的地方。

  我刚接触,我想要一个信仰,但是我不能说它现在是我的信仰,我觉得它的精神在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像是一种教育,对人心的教育。书中写到一句话特别好,大致是说:我不是要人们相信佛,而是把佛所知道的事实说出来。而且,佛法并不是让人安逸于现状,天天打坐念经,念念经天上就会掉黄金,佛祖就会保佑我们,那真是迷信。我觉得它是一种态度和心灵的修行,与拼搏事业,积极进取并不矛盾,可以很好的相互融合。觉得非常好,会继续学习。

苦才是人生读后感 篇3

  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该喜欢那一段时光,完成那一阶段该完成的职责,顺生而行,不沉迷过去,不狂热地期待着未来,生命这样就好。不管正经历着怎样的挣扎与挑战,或许我们都只有一个选择:虽然痛苦,却依然要快乐,并相信未来。——白岩松

  喜欢白岩松的这段话,而读了《苦才是人生》一书后,感觉其实道理是一样的。整本书都在讲心的*,学习佛法,*心的菩提,让自己能更智慧地面对人生。

  苦乐皆由心造

  ”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会伤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乐观者会满足于杯子一半是满的。“索达吉堪布上师一语道出了苦与乐的真谛。一个人的人生是苦是乐,并不是由外境决定的。所以,我们不论身处什么环境、不论遇到什么挫折,与其一味地抱怨外境,倒不如静下来调伏自心。不执见、不痴迷,内心才能宁静。明白自己的心就是世界,外在皆是由心造!

  不求以心换心,但求将心比心

  世间人常说:”不求以心换心,只求将心比心。“又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自己,也爱别人,才能体现出生命的价值。对他人怀有一颗仁爱之心,是一种善意的情感。惟有如此,我们才能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生活的很轻松,快乐、美好和幸福才会永远相伴。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教育学生、要与家长沟通、要与同事交流、要与亲朋好友相处,其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就是真诚,学会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会,用心去爱,也是就常说的”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以宽容之心度他人之过: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对于别人的过失,必要的指责无可厚非,但能以博大的胸怀去宽容别人,就会让世界变得更精彩。

  修心是一门技术

  任何一个人的升沉、苦乐、正邪……都是由心决定的。

  修心,是快乐人生的第一门功课。只要心光明,哪怕周遭长夜漫漫,人生也能充满光明。只要心温暖,哪怕天地寒风凛冽,人生也能始终温暖。只要心淡定,哪怕生活颠沛流离,人生也能安如泰山。只要心端正,哪怕路上山重水复,人生也能坚守正道。只要心透彻,哪怕世界混混噩噩,人生也能保持透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唯淡泊可以明志,唯宁静可以致远!

  最后一句偈语与书友共勉: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苦才是人生读后感 篇4

  人生为什么苦——读《苦才是人生》有感

  读了著名上师索达吉堪布所著的《苦才是人生》,上师以简明又富有甚深含义的言词,阐述了苦与乐的真谛,以为人处世的道理教导我们如何获得快乐、解脱痛苦,让我获益其中。

  苦,人生为什么苦?苦又源于哪里?苦与乐究竟有什么关系?人们都想要离苦得乐,却又寻找不到苦的真相。上师开篇讲到“且不论生、老、病、死都是苦,单单在日常生活中,就难免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而世人自落地之日的第一声啼哭开始,就被各种依时而生的苦痛抑遏,并且一生为此苦心孤诣。

  我们拥有的、想要取得的、未曾得到的一切万事万物,其实都只是昙花一现,致使我们总是在放不下与求不得中焦虑,一直执着于一颗被自己蒙蔽的心,却全然不知亘古不变的只有“什么都在变”。我们即使攥的再紧,结果只会事与愿违,所有的一切终将不会与自己的灵魂至死不渝,时间不会给任何事物这样的机会。

  上师在文章中写道:“有智者说,人的奇怪之处太多了,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用金钱换取健康;活着时认为死离自己很远,临死时又仿佛从未活够;明明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眼下的幸福。”所以,明白无常、接受无常,便是化苦为乐的开始。

  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以自己的方式好好活着,即使活着很苦、很累,也要尽最大的努力活下去。可是,谁都不会永远活着,但绝对会最终死去。为何人们又极度畏惧并且避讳着死亡?因为在人们的意识里,死亡就是走向黑暗,意味着所有一切都终将失去;因为对它无知,所以又毫无准备。我们放不下执着的、贪念的所有一切,也没有办法解脱对死亡的焦灼迷茫。

  佛陀说“到了无可舍弃的境地,就是你超脱生死的时候”,可世人都在取舍之间,惴惴不安的徘徊着、痛苦着。因为我们未曾反观内省,也从来不愿给自己时间觉知自己、明了自己。

  上师说“痛苦的根源就是执着,如果没有执着,这一切得失又与你何干”。对啊,如果没有执着,我们又有何可畏惧迷茫的,苦又何来?

  文中有一个观点:“其实,整个世界,全部是我们心的显现。”诸多的人一生都在想方设法看透世人的心,追求着别人的生活,往往忽略了了知自己的内心,从来未曾明白过自己。所以漠视着生命的根本,看不清生命的真相,更不知道最终的归途在哪里。很多时候,我们对于生命路上的的泥泞耿耿于怀,因为它不仅污染了鞋子,更堵塞了我们的心。我们生气却对于泥泞无可奈何,可是我们忘记了本是自己踩到了泥泞,打扰了它的安然,受苦的本是它。所以说,我们忽略的从来都是自己带给别人的困扰,还妄想通过改变外境、改变别人使自己获得快乐,最终还是品着无尽的苦果而不自知。

  “万物唯心造”,唯心,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所以,一切从改变自己的内心开始。

  快乐从来不是因为得到,而是源于放下。若我们每一个人都能领悟这样一门至深的修心智慧,还有什么苦无可解脱。

  在生命这样一条看似漫长又极其短暂的修行路上,愿我们都能不辜负此生的自己,真正能够离苦得乐!

苦才是人生读后感 篇5

  我原来有个搭档和我有些投缘,我们都不是世俗定义的商人,我自诩有点诗人的气质,而他有些哲人的智慧,但我们却都在商场中行走了近20年。他的专业是养殖统计学,而更喜欢西方哲学,与他相处的几年里他向我推荐了很多西方的哲学家和他们的着作,我也看了一些。于是从他那里我有机缘接触到了西方哲学中关于人与自己相处的真相。于是有了西方哲学和佛学一些粗浅的比较。西方哲学和佛学都有关于人和人生的根本性的概括,集中起来就是一个字“苦”

  西方哲学认为人生中“苦”是本质,而幸福只不过是在认识到“苦”的本质后,所珍惜的短暂的“因满足而愉悦”的时刻。“人们追求幸福和欲望,可得到的只是暂时的满足,享受只是欲望暂时的停滞。欲望其实是一种痛苦的形式,。”所谓幸福的人生历程,即是让欲望和满足彼此消长、交替出现的间隔,调整在不太短的时间内,使二者各自产生的痛苦。----叔本华“

  佛学中所说人生真相其实也是一个字”苦“。佛家说苦有八种: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求不得苦,六,爱别离苦,七,怨憎会苦,八,五蕴炽盛苦,更有一苦,乃不闻佛法不知苦之苦,曰苦苦。

  佛学是学问,哲学也是学问,于是从学问上说人只不过是知道了人生真相是苦罢了。

  ”佛学“不同”学佛“,学佛便可知苦,品苦,舍苦,而离苦

  ”哲学“不同”学哲“,学哲便可明苦,察苦,惜苦,而得乐。

苦才是人生读后感 篇6

  读完索达吉堪布的这本书已经好久了,总想写点什么,却总也不知道如何下笔。因为在很多事情都没有想透彻之前,下笔去妄言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直到今天,在从海边回来的路上,看到了久违的满天星空,感觉到自己的渺小,才真的明白索达吉堪布为什么要说苦才是人生。

  为什么说苦才是人生呢?看起来他是一位悲观主义的宣道士,其实他在以一种极端的悲观主义思想反向的引导我们向乐观的向阳处生长。在我们遇到很多挫折,不堪,伤心乃至绝望的时候,想一想“苦才是人生”,我们面对的所有不悦都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也就不会自怨自艾,反正人生是苦的,苦的到来无非是迟和早的问题。早到了,就早点去面对,晚到了,那就晚点去解决,终究逃不过吧。大师说苦才是人生,可是他更想说的'是苦不会一直持续,只需要努力的去面对去解决,这种苦也就慢慢的淡化了,化解了,没有什么是时间解决不了的,与其说时间没用,不如说是自己被欲望操控,做了作茧自缚的牢笼。

  苦才是人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佛家始终相信因果轮回,我也相信。这些天我也总和自己说,当我遇到不开心的时候,那真的是因为前世的业和今世的障双向使然。它的发生,肯定有它发生的道理,我平静的去面对,去接受,不歇斯底里,反而更容易的把遇到的种种很快的渡过,也不会引发更大的不悦。

  人,活着的其实是思想,再说的直白点,就是人都活在自己设定的想象里,一旦出现和自己想象不符的场景,不悦也就随之而来。那么还怕什么,不悦来源于想象,如果我们降低点自己想象的标准,或许对生活的乐观指数就会上升很多,当然,这一点实践起来太难。但是,总归是可以在逆境的时候平复一下内心的波澜吧。

  短的是磨难,长的是人生。近的是无法走出的哀伤,远的是你终有一天会发现曾经的那些所谓的痛其实也就早没有当时那么痛了。因为,我们都要相信,上帝在创造我们的时候,怕我们形单影只,给了我们一种能力,那就是自我对话,当我们走不出一个怪圈的时候,就和自己对对话,一问一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苦才是人生读后感 篇7

  看了提问感觉很高兴,觉得您是一个做事认真的人。

  很难得呀。

  1、一个人爱吃肉,为了健康,可以做到忍忍不吃,但无法将其习性灭除掉。

  若长久如此,就会迷茫。

  但佛教正是要灭除无明习性,离不开持戒(忍),还要靠定、慧,才可彻底实现。

  怎样处理这样的迷茫的感觉

  安静下来,找寻观察你内心的迷茫,保持不思考、不生起念头的状态,迷茫感就会消失。

  但这只是一时之法,你不观察的时候,它还会出现,除非是外在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把你的注意力和兴趣转移了。

  总之,就你目前的状态,不可能完全解决掉习性的问题。

  但迷茫不影响你学佛,只会影响你的心情,多体验体验它吧。

  2、学佛是没有任何捷径的。

  愚钝的人明理要难,但易坚持。

  聪明的人多被聪明所误,自以为是。

  推荐你看佛陀的原始经典《杂阿含经》带译文。

  推荐你看佛陀的原始经典《杂阿含经》带译文。

  入门读物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图解经典系列《图解图解释迦牟尼--认识佛陀的大智慧》。

  看过此书后,你会对佛教的历史发展、基本教义、学派分类、经典读物等内容,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

  在家人可以看看《善生经》3、因为你对戒律不了解,难免出现偏左偏右的问题,打破自己以前的习惯本身就不习惯,这是正常的。

  不知道戒律,怎么持戒。

  想不通的,硬要持,很难持好。

  随着你学佛的深入,道理弄清了,持戒也就有动力、约束力了。

  还有,戒律不是一成不变的,古印度盗约4文钱就可以死刑,现在盗戒肯定要变化的。

  现在的有些戒律不一定都正确(适用),只有靠自己去深入学习,领会、修持。

  学佛就如看病,要治表,抹点清凉油就行了,虽不治病,但也凉、爽,挺舒服。

  要治本,别怕吃药、开刀、护理,要持之以恒的。

  总之,不用迷茫,也不必太急,选择学佛大方向没错

  但路途艰辛。

  滴水穿石,坚持好一定会收获颇丰的。

  祝您顺利。

读后感大全为你精心推荐:
读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生读后感 | 高中生读后感 | 观后感

分享

热门关注

经典品读读后感精选(4篇)

经典品读读后感

[精]关于农夫与蛇的读后感通用5篇

农夫读后感

八公读后感(锦集9篇)

八公读后感

[荐]非常女生读后感600字(模板3篇)

非常女生读后感

读《安徒生童话》有感精选

读《安徒生童话》有感

教师读后感7篇

教师读后感

大圣归来读后感(汇集15篇)

大圣归来读后感

[收藏]改变人生读后感1000字集锦7篇

改变人生读后感

武士读后感7篇

武士读后感

中庸读后感通用7篇

中庸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