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也是一个属于春天的节日,今天正是惊蛰,相信大家都有很多想要记录的故事。下面就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惊蛰节气的日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有关于惊蛰节气的日记(篇一)
周五,"妈,水烫吗?"奶奶仰起头,问祖奶。祖奶艰难地摇了摇头,于是奶奶坐在了那个棕红色的木凳子上为祖奶洗脚。那个凳子是奶奶出嫁时的嫁妆,上面刻着精致的花纹,原本发亮的颜色也因年代的久远而褪掉了。
凉风吹拂着她们,祖奶伸出手,缓慢地为奶奶理好被风吹乱的发丝。奶奶抬起头,像个孩子一般对着祖奶憨憨地笑,然后她起身,蹒跚地走到了窗边,关上了窗户,重新坐回凳上。
祖奶的口水顺着嘴角往下流,滴进了木盆中,奶奶注意到水中泛起的层层涟漪,抬头一看,扑哧一声笑了。她立刻起来,擦净手,用身边的手绢为祖奶擦干净嘴。她轻轻地为祖奶揉搓着脚。那是何等小巧却饱经沧桑的脚啊,三寸金莲,脚骨定是被压弯了。奶奶轻轻舀起水,撩在那双布满皱纹,竟有些萎缩的脚上。
祖奶撩起发丝的动作,奶奶为祖奶擦涎水的行为,父亲的衣裳……仅仅是洗脚,却像连环扣似的,将四代人的爱融汇在一起。
这是惊蛰吗?偶然的画面,不经意的动作将我唤醒,这一惊蛰唤醒我,原来爱可以传递,原来爱是长久不息的。
有关于惊蛰节气的日记(篇二)
周三,一声清脆的雷声响带着一丝善意的冒犯,一只小鸟被雷声唤醒,刚刚睁眼就闻到了新鲜,活力,沁人心脾。这就是惊蛰带给春的味道,没错,惊蛰来了。
都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惊蛰伊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春雨响,农夫闲转忙。雨伴随着惊蛰也淅淅沥沥下了起来,早晨的雨水小小的,此时,我不禁吟诵起: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妈妈骑着电瓶车带着我,由于我穿的很少,加上这惊蛰天,不禁打了个寒颤。我小心翼翼进了雨披,从仅有的透明套子里看见了一滴滴的雨水接拥而至,是谁的.泪呢?也许是春天的,更也许是这座县城的。
到了学校,天气才渐渐亮了起来,刚踏进校门,隐隐约约地看见了几棵树,好像是某一个小区的桔子树,一颗面朝凤,一颗北背朝风,会有许多同学撑着伞。
惊蛰,会在我们的不知不觉中过去,很多人都没有看到它长出的新芽,还有蒙蒙细雨的景象,别等烈日炎炎时,才回想起现在,树上的花很快就会掉落,又要回到寒冬,别等了,停下你的脚步,望一望惊蛰吧!春天要跑了噢。
有关于惊蛰节气的日记(篇三)
星期六,窗外下着小雨,爸爸和妈妈都出差了,只有奶奶、妹妹和我在家里。
我靠在窗边往外看,春雨绵绵的,密密的,它像牛毛一样从空中飘落下来。走到阳台,伸手向外,毛毛雨轻轻地落在我的掌心。尽管好凉好凉,而我却不舍得把手伸回来,只管贪恋这清鲜的春意。
不一会儿,耳边传来一阵“轰隆隆”的雷声,我被吓了一跳,不自觉地缩回了手。正在熟睡的妹妹也被吵醒了,一骨碌坐起来,看着坐在窗边的我问:“姐姐,怎么了?”。
“是春雷!”我回头对妹妹说。
我看了看家里的日历,原来今天就是“惊蛰”。我想起之前读过《这就是二十四节气》里关于“惊蛰”这个节气的内容,安慰受到惊吓的妹妹说:“惊蛰之后天气就会变暖了,春雷就是来惊醒冬眠中的动植物的,不要害怕。”妹妹看似听懂了,乖乖地起床和奶奶吃饭去了。而奶奶呢,一边牵着妹妹往餐桌走,一边嘴里念叨着:
“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
在这样的春日里,我翻开我的书,伴着淅淅沥沥的雨声,静静地阅读起来……
有关于惊蛰节气的日记(篇四)
妈妈说今天惊蛰,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又称启蛰,大约在公历的三月六日左右。
我查了一下资料,了解到一些关于惊蛰的有趣的知识。惊蛰前后,天气开始逐渐变暖和了,常常会听到春雷轰隆隆在天上作响,雨也隔三差五下个不停。在雷声和春雨的召唤下,各种动物都开始出来活动、觅食,我们经常会在旷野里看到它们活泼的俏模样。
这个时候,各种微生物也开始生长繁殖,甚至包括那些引起多种疾病的病毒、细菌。所以,我们小朋友在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舒活舒活胳膊和腿脚,增强我们的抵抗力。
这个节气对于农民伯伯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农谚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意思就是过了惊蛰这一天,农民伯伯就开始抓紧时间,忙着耕田播种了。这个时候,当我们走上田间地头,除了看到草长莺飞的美丽春景,一定也能看到农民伯伯们忙碌的身影。
惊蛰时节也有很多的习俗,比如:打小人、吃梨、蒙鼓皮,有些地方还有祭白虎的习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相传白虎会在惊蛰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咬人。这一天,为了祈愿家人平安,人们便在纸上画一只嘴角带着一对獠牙的白老虎来拜祭,人们用猪肉去喂白虎,希望它吃饱了就不会出来咬人作恶。这虽然有点迷信,但它寄托的愿望却是美好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带有迷信色彩的习俗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消失不见了。
惊蛰过后,蛇、虫会出来活动。古时候惊蛰当日,人们会点燃清香、艾草,放在家中四处,用来驱除蛇虫。
虽然现在惊蛰到来了,但新型冠状病毒还没有被我们完全赶跑。大家出门要戴口罩、少聚集,回家勤洗手,室内多通风,做好防护,一起赶走病毒。
有关于惊蛰节气的日记(篇五)
你会背《二十四节气歌》吗?那是当然。你真正关注过二十四节气吗?或许没有吧。今天就让我和大家聊聊“惊蛰”这个节气吧。
你一定觉得“惊蛰”这个节气很可怕吧?又是惊吓,又是虫子的,远没有“立春”“春分”这些节气来得春意绵绵。是的,你猜对了一半。
惊蛰,古称“启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道:“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出走矣。”意思就是,昆虫入冬时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渐有春雷,天气转暖,蛰虫惊醒。原来,这些蛰伏的虫子是被春雷惊醒的,确实有点可怕。但是,我却是个小小昆虫迷,这让我感觉从可怕转为了惊喜,因为你可以随处看见可爱的小昆虫,比如金龟子、独角仙、瓢虫、花蝽、菜青虫、地老虎等等等等,天上飞的,地上爬的,各种各样,一派生机啊!
其实,你们没有猜对的另一半是——“惊蛰”是个很美的节气呢!
惊蛰有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每到惊蛰时节,桃花笑红了脸,杏花吐露芬芳,蔷薇也穿上礼服,好像要赶一场春的宴会!要说我最喜欢的,还是桃花。因为古有诗人都不惜用大量笔墨描写桃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桃花粉红的、轻柔的花瓣,一根根亭亭玉立的花蕊,还有那隐隐约约的香气,既婉约,又大方,为“惊蛰”证明它的美!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关于惊蛰的习俗,其实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索!
有关于惊蛰节气的日记(篇六)
一声雷鸣,惊醒了蛰伏中的动物,唤醒了那些沉睡者的花木,在3月5日~3月7日间,大地一片欣欣向荣之景,惊蛰像一位姑娘般迈着优雅的步子翩翩而来。
今天发了数学试卷后,我的心又再一次跌入了谷底,试卷上那一个个鲜红的叉无一不再让我的心情沉重,似乎试卷上的那个刺眼的分数正在嘲笑着我。我茫然地看了一会儿试卷后,烦闷地背上书包走出了校门。
望着如往日里一般热闹非凡的大街可现在在我看来却是冷清万分,总觉得每一个人的欢笑都对我有一种打击,有种被世界遗忘了的感觉,心中懊悔的不得了,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这样笨,也不知道回家后该如何面对父母的目光。
就这样,一路低着头走,不知不觉走一了一所大学间,抬头望了望天,有些阴沉沉的,我不禁想起昨晚的那一声雷鸣,感觉有些渗人,停顿了一会儿,又依然向前走去,只是忽然发现有的枯枝上竟长出了新叶,竟是那样的绿,那样的亮,恍若闪起了点点亮光,一声雷鸣响起,我恍悟到这行是惊蛰时节,再去看那些枯枝上的绿叶,我似乎忽然明白了些什么,那些小小的绿叶此刻正在向我展示着命运的顽强,当它们经历了寒冷的冬天,漫天飞舞的大雪,凛冽碟寒风之后,它们终于又在惊蛰时节的雷声中苏醒了,带着一抹坚强,一抹骄傲又回到了昔日的树枝上。
那一声雷鸣顷刻间不再让我害怕,它唤醒了我,也唤醒了我那迷茫的心,让留在心中的阴霾尽数散去,只留一方空明与透彻,带着些许的感动,感动于那被春雷唤醒的绿叶。
其实,人生正如四季,也有惊蛰时,而我们所遇到的困难便是那万物凋零的冬天,只有当惊蛰时节的雷鸣声响起时,我们再次被唤醒,努力着向上时,我们才能带着那份独属于我们的骄傲去展示生命独有的魅力。
我快步往家走去,那枯枝上的绿叶道不明的纯粹与动人,就在这一刻,只要这一刻就好,一切都不存在,只有嫩嫩绿叶将枯枝掩盖,即使有许多东西不再存在,我们依然可以浅笑,幻想岁月不曾离开,幻想昨天还触手可及,幻想岁月只剩美好……父母的眼光会是何样?我并不知道,就像生活何时会走到终点一样无法预测,可只要惊蛰会回来,四季还会轮回,一切就还刚刚还,就像只要生活还在继续,一切都还有希望。
一抹浅笑轻轻漾开,惊蛰还在继续呢。
有关于惊蛰节气的日记(篇七)
春节过了,“立春”“雨水”也过了,但寒冷似乎迟迟不愿离去,北方的大地上依然春寒料峭,盎然春意姗姗来迟。近日晚间入睡后,依稀听到了阵阵似雷像鼓的隆隆声,接着听到好像有人轻轻摇动沙锤的声音,迷迷糊糊中认为,是春雷、春雨入梦了。早上起床推窗,一股清凉、微甘、湿润的小风迎面吹拂,沁人心脾,窗外的一切像刚被清水漂洗过,洁净而清新。我突然意识到,今年的第一声春雷,第一场春雨发生在昨夜。打开日历,豁然明白,惊蛰到了,一个美好的时节开始了。
惊蛰,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农历书中记载:“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各种昆虫。惊蛰过后便是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作家苇岸曾在《二十四节气》中写道:“到了惊蛰,春天总算坐稳了它的江山。”从自然物候现象看,惊蛰意味着盎然春意、美好春天的开始。“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轻雷细雨,唤醒了冬眠的生灵和沉睡的草木,也使人的心海涌动起春潮。我匆匆离开房间,走出社区,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去感受大地回春的气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果然,一幅淡淡的早春画面已经展现眼前。氤氲而升的地气裹挟着草木泥土的味道清新宜人,风儿一改凛冽清寒而变得轻盈和煦,山川背阴处的残雪消失了,小河的覆冰融化了,枯萎的树木枝条开始变绿,迎春花点缀上了黄色的细蕾,草丛里萌生出嫩绿的细芽,片片返青的麦苗像荡漾的碧波,河边的垂柳像喷洒上了淡绿的水彩。整个大自然,像脱去了冬装的少女,所有的妆容都变得清秀、纤巧而细腻起来。此刻,虽然还有些春寒料峭,离春暖花开还有些时日,但我心中已经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和任何节气一样,惊蛰与农业和土地密切相关。小时候生活在六十年代的沂蒙山区农村,从惊蛰开始,是农民最繁忙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主要农活是施基肥、耕田犁地,准备春播。农谚道:“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只有深耕土壤,庄稼才能长的好。春耕是个苦累活,那时没有拖拉机等任何机械,送肥只能用小车推或肩挑,好一点的土地可以用牛耕,山地全部用镢头刨,而且还要抢时间,耽搁了节气,影响了播种,就没有好的收成。记得那时候生产队的农民天刚蒙蒙亮就下地干活,各家做好饭集中一起专人送到地头,早饭、晚饭都在地头吃,直到天黑才收工。多少年过去了,山乡也基本实现了耕种机械化,山地都种上了果树,劳动强度减小了,但每到惊蛰,总会想起那些皮肤晒得黝黑,肩膀被扁担压的红肿,手掌结满厚厚的老茧的农民,那些辛苦、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也深深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民谚道:“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是气候冷暖的一个转折,是迎春入春的一次仪式。此时,心扉增添了几分期盼,几分向往。虽然田野里还有些寂静,暂时还听不到池水边的蛙歌、林木间的鸟唱、草丛中的虫鸣,还看不到莺飞燕舞、青枝绿叶、桃红李白,也还没有麦浪滚滚、盈车嘉穗、五谷丰登的景象,但这一切自惊蛰开始,将一页页翻开,美丽动人的图画将展现眼前。
推荐阅读:
立春 | 雨水 | 惊蛰 | 春分 | 清明 | 谷雨 | 立夏 | 小满 | 芒种 | 夏至 | 小暑 | 大暑
立秋 | 处暑 | 白露 | 秋分 | 寒露 | 霜降 | 立冬 | 小雪 | 大雪 | 冬至 | 小寒 | 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