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早晨中午开始的读后感(通用9篇)

2023-02-06 13:16:31 早晨中午开始的读后感

早晨中午开始的读后感(篇1)

  《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后感1500字:

  《平凡的世界》为什么能成为数代人的励志食粮?

  当你读完《早晨从中午开始》,便会明白——《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先生用心血乃至生命铸就的经典,是一位文学创作朝圣者以苦行僧方式完成的结晶。

  《早晨从中午开始》是路遥先生《平凡的世界》的创作随笔。讲述了路遥先生在完成《人生》创作并取得巨大成功后,一度陷入“完全乱了套”的生活,甚至有人怀疑此为他的最高成就,面对这一切,不服输的性格和自觉的使命感指引着他攀向更高的艺术之峰,而近不惑之年的忧患意识又催促他奋笔不止——“当生命进入正午的时候,工作却要求我像早晨的太阳一般充满青春的朝气投身于其间。”于是,他几乎每天笔耕到破晓,第二天中午便又投入到工作中。“早晨从中午开始”用逆常的表述较好地道出了创作《平凡的世界》的艰辛。

  本书对有志于文学创作者大有启发。路遥先生创作《平凡的世界》的经历告诉我们,想写就一部好书,得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进行大量的阅读。路遥先生为了完成《平凡的世界》的创作,曾列出近百部长篇小说阅读计划,后来约用一年时间完成了十之八九,同时还读了一些理论、政治、哲学、经济、历史、宗教著作等,此外还找了一些专门著作如农业、商业、工业、科技等来读,并且第三次阅读《红楼梦》、第七次阅读《创业史》。他不仅读这些宏伟精神大厦,而且还对这些宏大建筑进行拆卸,从中梳理“构架”。

  其次是准备作品的背景材料。根据初步设计,《平凡的世界》的内容将涉及一九七五年到一九八五年十年间中国城乡广泛的社会生活。因此,路遥先生用几个月的时间查阅了这十年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省报、地区报和《参考消息》,并随手在笔记本上记下某年某月某日的大事和一些认为“有用”的东西。

  再次是深入实际生活体验。为了让作品与生活相符不悖,路遥先生提着一个装满书籍资料的大箱子在生活中奔波,对一切方面的生活都感兴趣,对一切常识性的、技术性的东西不敢有丝毫马虎,一枝一叶都要考察清楚,脑子没有把握记住的,就详细笔记下来。因此,《平凡的世界》描述某种事物状态时,另外一种事物是什么状态,与现实生活是相符的。

  接着便进入了作品的结构搭建。路遥先生对此有着高明之见: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结构的艺术,结构的中心点或主线应具有强大的“磁场”效应,要求作家要有非凡的魄力、想象力和洞察力,要求作家既敢恣肆汪洋又能细针密线,以使作品最终借助一砖一瓦而造成磅礴之势。故事可以编,但生活不可以编;编造的故事再生动也很难动人,而生活的真情实感哪怕未成曲调也会使人心醉神迷。

  最后才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创作。这时的路遥先生进入忘我之境——“生活的现实世界变为虚幻,而那个虚幻的世界却成了真实的”。读后感·数年的积累井喷而出,一切人物形象、生活情境是那般熟悉、胸有成竹、呼之欲出,就好像彩排了许久的一场戏,大家都焦盼着登场。特别是某个出神入化的灵感到来时,作者甚至“激动得浑身直打哆嗦”。

  路遥先生有着强烈的文化自信:我们需要借鉴一切优秀的域外文学以更好地发展我们民族的新文学,但不必把“洋东西”变成吓唬我们自己的武器。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当代西方许多新的文化思潮,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启发和影响,甚至已经渗透到他们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而我们何以要数典忘祖轻薄自己呢?

  通读此书,你能真切感受到路遥先生之于文学创作的苦行僧生活,能切身感受到路遥先生对文学创作的森严自觉及工匠精神,能切身感受到路遥先生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激荡和美学感悟……书中描述的一场场精神战役,令人震憾、敬佩不已。

  这是路遥先生的绝笔之作,写完此书后不久便因病逝世,年仅42岁。

早晨中午开始的读后感(篇2)

  一部伟大的作品,应该是发人深省的。

  一名伟大的作家,作品是万古长青的。

  早晨从中午开始,主要是讲作者如何突破短篇中篇小说的成就,去创作长篇小说的心路历程,最终又是怎样循序渐进地成就《平凡的世界》这部伟大作品。本书最后的内容,是作者接受采访的问答和发表刊文的合集,也是值得文学创作者和读者借鉴学习的。

  就作者创作长篇小说抱以“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信仰”的心态,便是有志者做事必备的心态。我想这是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最深刻的道理吧。其次便是作者如何创作的经验,亦是我们如何做事的经验,比如“文学作品不仅是为了取悦当代,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交代”的瞻前顾后的谨慎和周密;比如“退回去吗?不能!前进固然艰难,且代价惨重;而退回去舒服,却要吞咽人生的一剂致命的毒药”的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又比如“孤立有时候不会让人变得软弱,甚至可以使人的精神更强大,更振奋”的人生态度,这些发人深省的经验之谈比比皆是…

  从早晨从中午开始的作品中,我们看到路遥对其作品的辛勤付出,用三年时间准备,汇集资料和梳理作品的时代背景,光是翻报纸就能翻到手指磨破,再用三年时间不食人间烟火自我孤立地去创作,第一稿是亲自下煤矿生活找灵感,却也要承受作品框架中的人物关系和人物命运的走向的伤神问题,第二稿又去西北大学给作品中人物找大学生活的感觉,创作期间榨干自己已经病倒…

  这也是作家42岁早逝的原因吧。所以健康也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敬佩路遥!敬佩其作品!

早晨中午开始的读后感(篇3)

  依旧是开始

  其实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亲切而又似曾相识,因为貌似寒假就是这么过来的,应了作者一句话---积习难改!十几年寒假暑假好像都是这么过来的。

  但对于作者的这篇文章,我的理解是“青春的激情,这才是新的起点”。早晨代表新的轮回的开始,新的希冀的开始,是生命的蓬勃欲发的开端,中午代表燃烧正旺的斗志,事业如日中天。最好的自己才是开始,作者的这种心态是令我为之动容的,纵然人生的时间轴已接近中年,心情心境却仍旧是不减当初的斗志,创作《平凡的世界》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没有使命感与责任感,没有积极豁达的心境,很难坚持六年完成这部书作,生活与创作都是一场劳动,庄严并且会给我们带来财富!当有一天遇见最好的自己,就告诉自己,这才是新的开始!

  想到这里,才知道最初看到这个题目时所萌发的思绪是肤浅的,我仅仅将习惯交织在时间的跨度上,却没有像作者那样的毅力——他让思考留在深夜宁静时分,让苏醒始午间明媚的光亮里,把最向上的姿态留给新一天的起点。

  开始了,就别轻易结束。

  但就像作者所说的:人是有惰性属性的动物,一旦过多地沉湎于温柔之乡,就会消弱重新投入风影的勇气和力量,前方是荆棘丛,后方是温柔乡,抱着“差不多了”的心境在事业上混一生似乎不是骏事,荣誉也有了,掌声也有了,财富也有了,就差一个这么退缩的理由了,但路遥拒绝了寻找理由,因为没有理由不去挑战,退路一走便无绝尽。养尊处优的生活是令人钦羡的标杆,却不是挑战者梦寐以求的终点,生活要有所颠簸,有所变数,有几回阴差阳错,有几次暗流涌动,才叫生活,才能把生命不息的奔腾道尽,把无数曾经的幻想变成现实。鲜花有时是毒药,目力所及的世界才是现实。

  可是颠簸有时会来得太突然,就像霍金遇上命运中的轮椅,桑兰支起突如其来的拐杖,生活像是恰好发生了变异,像是宿命安排了一切,幼时从未多想过的“死亡”,此刻竟然离他这么近。

  死亡,写下这两个字感觉笔尖都沉重了几分,而真正面对它,需要多大的勇气?生命有开端就会有结束,真正痛苦的,是这场故事的尾声已响起,却未实现当初的愿望。有人说:生命就是一场悲剧,结局永远不会完美,于是便有了沉沦的深渊。于是选择停止,安度余华吗?于是抛下眷恋,无所顾及了吗?答案是“不”。这便是作者所令我钦佩的另外一点——心有所愿,心有所恋。

  没有一场风雨是一个人的战斗,往往有人壮言:“这是我一个人的战斗。”我从来不信,奋斗总有原因,为了一个人,为了一个梦,为了一件事,为了证明自己……若是武装赴战仅仅是单单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免有些自私。卧薪尝胆为了百性,脊骨刺字为了国家,一个人的战斗为了一片天的放晴。

  心有所感,所以奔波不会轻易停止,百病缠身,枷锁相铐也要走下去;

  心有所恋,所以双目不会就此放空,笔触钝拙,脚步搁浅也要走下去。

  “吻过你的脚丫,看过月光映照下你的脸,忆过阳光明媚时代的眼,牵扯过你汗水浸湿的手心,给了你血汗里独一无二的父亲的爱……”

  雨过会天晴,云淡会风轻。

  永不悔的牺牲,为你而幸福,为你而奋斗。

  于是,就算明天的阳光有一天会见不到,今天,依旧是新开始。

早晨中午开始的读后感(篇4)

  带着热忱上路

  整整36页,密密麻麻。

  借路遥的笔,仿佛亲见一个因整日笔耕不辍而提早衰老的中年男人,是那种若没人提醒我他的身份,我便会自动将他归为底层劳动者一类的狼狈潦倒。写作到如此境地,如今能有几人?

  当看到“我向另一个我表达无限的伤心、委屈和儿童一样的软弱”,心底颤动。大概可以体会他的心情。六年来非常人可忍受的工作,在最终完成的那一刻,带来的除了欣喜,更多的是难以自持的悲痛。

  是的,悲痛。用这个词一点儿也不为过。机械的生活,艰苦的工作环境,焦虑的思考过程,来自内心的压力,像铁索般将人牢牢束缚。像在漫无边际的荒野独自行走,暗无天日。重见阳光,这一刻畅快流淌的眼泪,是狂喜,是委屈,是释放。悲痛来自于一切痛苦挤压后的释放。

  如何能将这场壮丽的战役坚持下来?不为名利,单为读者的期待与信任,还有自己对自己近乎严苛的要求。支撑写作的是对这份事业本身热忱,而非物质、名利。仅求的慰藉是在作品完成后能收获的几句肯定。这便是路遥与当代许多作家相比,本质的差别。

  多少人还将写作视为神圣的艺术?恐怕多数人只将它视作致富的跳板,或者出名的工具。一本本包装华丽的“书”,是否还能称之为书?它还能像从前的书一样给予人深刻的启迪和精神的鼓舞吗?多是千遍一律的情节,老套里费尽心思出些新花样,但满纸功利味儿却使它显得那么拙劣可笑。

  大师已逝,再无大师。

  缺少的是单纯的热忱,而功利却满得要溢出来。

  路遥在文章的最后写道:我刚跨过四十岁,生命还可以说处在“正午”时光,完全应该重新唤起青春的激情,再次投入到这庄严的劳动之中。

  路遥因为肝癌死在四十二岁那年,此时距离他生命的终点仅剩两年时光,他却豪迈发声:“早晨,从中午开始。”

  怀着热忱上路,不管哪一天都是人生的正午吧!

  萧红这样写道:“所以我就向着这‘温暖’和‘爱’的方向,怀着永久的憧憬和期待。”

早晨中午开始的读后感(篇5)

  匆匆岁月,究竟追求的是什么呢?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

  路遥,他对写作疯狂的态度对于外行来说,可能你不会明白。但若把这比为对事业的态度,我想大家都会理解。就像老师对学生不耐烦的一遍又一遍教导,就像医生不辞辛劳的救苦救难,就像警察不顾生命危险与歹徒英勇作斗争等等各行各业。

  我虽是个普通的学生,有着普通的资质,普通的写作能力,更谈不上多大的文学名声,但我对写作,犹如僧人对佛祖那颗敬仰的心。在我心中,我每每写一篇文章便像完成了一个艺术品。

  当我写到大漠塞外,我眼前恍如出现黄沙漫天飞舞,远处一行人骑着骆驼,炎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他们汗流浃背,脸上的肤色似与漫天黄沙融为一体;当我写到江南烟雨,青石板的小巷赫然出现在我脚下,一穿青色薄衫罗裙的女子撑着竹伞回眸一望,一眼万年,便直直望到我心里去;当我写到战场乱世,大街巷尾的流氓痞子从军报国,锦衣玉食的怕死少爷拿起了长枪,一去不知死生。他们生得壮烈,死得也壮烈。

  片刻,我虽未移脚步却已历经风云,品味过多苦辣。

  这样,我就越发能理解路遥先生了。我们写作不为稿费,不为名利,也不为迎合。即使过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一辈子,在旁人眼中是个写不出名堂的倔人,我却为这倔而自豪。

  书中,路遥老先生并不喜欢那些看重他名声地位,因此求他办事的人。这里,我想说很多人误解老先生清高不能帮忙,殊不知老先生是真的没觉得自己有多大成就。我想,我们都是只愿将灵魂栖身于书本中,让精神自在地受着熏陶洗礼,而不愿沾染尘埃。换句话说,我们就是‘不合群’,只想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单纯一生,写尽世间风云变幻,苍穹绝海。

  我并不想歌颂我们多么伟大,相反,大部分很平凡,像路遥先生这样出名的人物是几千几万个作家都想成为的样子,但屈指可数。眼红吗?

  可我对先生只剩下敬佩了。路遥先生长期只有一只老鼠的陪伴,住在四面透风的一个医院的废弃小屋。他甚至为了写作没了早晨没了吃饭,用大量的香烟、咖啡来提神。经常睡眠不足,常是几天不出那间废弃的小屋,差点儿为写作送了命。

  真不知是说他傻还是说他痴呢!

  不过只怕‘世人笑我太疯狂,我笑他人看不穿’。

  拿起笔,一纸疯言笑语泪满裳,可梳妆?岁月无情,但求雨过作还在,伊人赏。

早晨中午开始的读后感(篇6)

  流浪,而后海洋

  时光在流逝,奔波在继续,作一个孤独的流浪汉在鄂尔多斯地无边的荒原上飘泊。他在载波,随心而走,没有方向。

  这是路遥对他自己创作过程中的一段感受。

  当他着手创作《平凡的世界》,就已经把之前的光环全都抛下了,来到一个不起眼,没人打扰的煤矿,做一个平凡人,勾勒着另一个平凡的世界。只留下一颗流浪着的心,在那个世界中徘徊,寻觅、游荡,前行……他不满足于之前的小成就,也不认为人到中年就不可以再热血燃烧地去做一些庄严的劳动,用所存的虔城去追赶理想和信念。

  尽管创造的过程无比艰辛,而成功的结果无比荣耀,尽管一切艰辛都是为了成功,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造的过程,而不在干结果。没有什么急功近利的心态,也不存在什么不自量力的痴心妄想。具备了这个实力,以一颗平淡从容的流浪之心,惬意地构造着那个世界的故事。也许我们也可以回忆一下自己曾经梦想的事情,一旦具备了某种实现雄心抱负的条件,那些梦想就会被认真地提升到现实中并拥有无数复活的可能性。

  我们正年轻,一切都有无数的可能。可是似乎是因为现实实在太现实,我们会急着见到努力之后的成效。为你的目光只盯着那个目标,沿路的一切滋味都无福消受。当你老了,头发白了,即便你坐拥着奋斗的成果,但你的精神世界仍然是空洞的,你回忆不到自己绚丽的青春岁月,无法剪下记忆的华美布匹,装饰自己最好的一段年华。你衰老的脸庞,空洞的眼神,都无法为青春的记忆闪烁慰藉的神色。

  人生中最好的一段年华,它的流失应该换取最绮丽的回忆。

  在这样的时光巨轮中,转起的是岁月和梦想,和渴望成功的我们。可巨轮无法承担那样急迫的成功之心,它愿让你放慢速度,让你的心去流浪,在流浪的心中,发现墙角盛开的不知名的花,发现天空中的白云构成一个心的形状,发现桌前的小猫突然要每顿多吃一条小鱼……这都是目光只在目标上的人所不能发现的。

  这便是所谓怀着流浪之心的零散生活吧。可你不会长期颓丧,因为你身处战场,你要追赶理想和信念。追赶着,直到心中那片蔚蓝的海洋。

  路遥先生,他的心一直都在流浪,而他,最终见得海洋。

早晨中午开始的读后感(篇7)

  最近读了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前头部分着重写了他创作《平凡的世界》时的经历和感悟。通常是临近中午起床,下午和晚上写作,写到凌晨才睡觉,所以早晨从中午开始,是他创作时的作息时间,或者是灵感突发时的时间段。在写平凡的世界开头部分时,他是写好、撕,撕了重写,再撕,再写,反反复复多次,才有了读者眼前看到的这本名著第一自然段。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不瞒你说,当初遇到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时,一看厚厚的三册,让人不敢触碰,有些止步,不知道能不能一字一句的读进读完。但我还是本能的去翻读了第一自然段。没想到就是第一自然段吸引了我,一缕带着清香的文字走进了我的心里。

  生为农村人,读到这样的文字感触是非常深的。震撼心灵。仿佛是在写自己所在的村庄,不一样的是描写的是75年,而我是77年。但两年不会有多大差别,村子的变化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多年。北方的二三月的确还很寒冷,真正的春暖花开应该在阴历四月之后。所以雪花依旧会伴着雨丝降临,带给人间一个是冬不是冬,是春又不是春的混淆季节。虽然惊蛰临近,可三月桃花雪是不变的真理。这也是过来人的嘴边话。

  三本书?此刻就是五本也不嫌多。

  米黄色的书皮,五个醒目的字,一幅插图。走进了平凡的世界。

  回到家翻开,还是对第一自然段情有独钟。多么朴实的语言,没有堆砌,没有出现一句华丽的词藻。正合我口味。我细细嚼着,越嚼越香。佩服之余脱口而出——万事开头难。第一自然段是贯穿全书的灵魂,没有好的开头如何连贯下去,如果连开头都不想读下去,如何吸引读者的眼球,如何成为名著,如何让那么多的读者百读不厌。第一自然段就如人的气质,或者叫眼缘。只有眼前一亮,才会去深入了解。

  字是简单字,组成一段话后就不简单了。我反反复复读着第一自然段,就像路遥当年创作时的反反复复。

  几年来,我接触的文字也都是一些通俗易懂的有着乡土气息的文字(即便是读外国名著也都是适合自己且易懂的文字)。永远脱离不了这些东西。我一直认为在家乡长到二十岁,那是很好的素材。是挖掘不尽的财富,像每时每刻开采出的宝石,永远闪光。哪怕是坡上的一朵花一棵草,一朵云,一阵风雨,一片雪花,一缕炊烟,一条小路,一声清晨打破宁静的鸡鸣……都是笔下最美的篇章

  《一个人的村庄》散文集,里面就是对动物,鸟语花香,人物形象做了细致的描写,看来对农村情有独钟的人大有人在。我也曾并一直在坚持写下随笔,看到什么悟到什么都想记录下来。论文章的质量,还远远不够。论真实,我敢说那是实实在在的文字,那是原汁原味的东西。也有人说我写的还不错,我一般会说——还差十万八千里,只是喜欢。

  也有同样喜爱文字并天天随笔的人在朋友圈直接评论或给我直言不讳指出不足。我接受并学习。

  万事开头难,不单单是码字。但喜爱文字的人三句话不离本行。还有一句话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不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开头难,开好头,开头好了,也就自然而然……

早晨中午开始的读后感(篇8)

  《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后感1500字: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读了好多遍,从高中到大学再到研究生,可以说读书的每个阶段都有它的身影。当时听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虽然欣喜,却也为路遥不平,因为在我心里《平凡的世界》才是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没有夸张的修辞,慢慢展开的人物画卷,人生的选择,思想的碰撞,发展的合理性,所有的一切我都喜欢。然而温暖的背后,总是有寒冷在支撑。正如路遥为这本书倾注了十年心血,历尽生活的磨难。《早晨从中午开始》是路遥的创作随笔,非常完整地记录了他创作《平凡的世界》的过程以及他的心路历程。

  关于荣誉和成功:渴望被认可,但是不会沉迷鲜花与掌声。写作《平凡的世界》之前,路遥发表了小说《人生》,到达了自己文学事业的第一个高峰,鲜花掌声接踵而至,同时还有繁多的信件和会议填满了他的人生。然而他对自己的取得的赞誉十分清醒,“我几十年在饥寒、失误、挫折和自我折磨的漫长历程中,苦苦追寻一种目标,任何有限度的成功对我都至关重要。我为自己牛马般的劳动得到某种回报而感动人生的温馨。我不拒绝鲜花和红地毯。但是,真诚地说,我绝不可能在这种过分戏剧化的生活中长期满足。我渴望重新投入一种沉重。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所以才有了《平凡的世界》的诞生。这样的心态很难得,我们不是一味的谦卑,就是一味的骄傲,很难承认自己心中对于被承认的渴望,虽然它确确实实地存在着。这样正视自己的内心,却又理智的清醒,我很佩服。

  关于目标和坚持:制定目标,然后有计划地去实行,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虽九死其犹未悔。写作的过程是艰辛的。写作之前,路遥先跑去了沙漠,在大自然中归零自己的人生,绝断红尘告别温暖的家园,怀着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开始餐风饮露一步一磕向心目中的圣地走去。为了积累素材,查阅十多年的报纸,跑到煤矿体验生活,封闭自己,一心创作。生活异常艰苦,甚至与老鼠为邻。“在狂热紧张繁忙的工作中,主要的精神状态应该是什么?那就是认定你在做一件对你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工作。甚至是做一件前无古人的工作。不论实质上是否如此,你就得这样来认为。你要感觉到人在创造,你在不同凡响地创造,你的创造是独一无二的;你应该为你的工作自豪,就是认为它伟大无比也未尝不可。”就是凭着这种热情和意志,耗费十年时间,路遥终于用一部《平凡的世界》鼓舞了所有平凡的人生们,但在做完这个“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之后不久,他也把自己的生命永远地交付给了自己的作品而匆匆告别人世。

  关于梦想:每个人都有梦想,即使中途丢失,即使只是模糊的一个轮廓,我们也会在某一个阶段将它找回来,描绘清楚,并且为之努力,直至它照亮我们的人生,方不觉遗憾。《人生》发表之后的高峰,让路遥迷茫焦虑痛苦,他想要越过这个高峰,无论结果是不是攀上另一个高峰。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维特时期的梦想重回脑海:“这一生如果要写一本自己感动规模最大的书,或者干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那一定是在四十岁之前。”然后是严肃的态度面对和上面提到的执着的坚持,终于看到了梦想闪耀的光环。正如他所言:“任何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有某种抱负的人,在自己的青少年时期会有过许多理想、幻想、梦想,甚至妄想。这些玫瑰色的光环大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而消散得无踪无影。但是,当一个人在某些方面一旦具备了某种实现雄心抱负的条件,早年间的梦幻就会被认真地提升到现实中并考察其真正复活的可能性。”看到的别人的一条评论,很是喜欢,“把人生装进记忆的寒冷的口袋里,然后努力地释放出温暖,用尽生命去做一件让人叫好的漂亮事,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关于人生:归零心态和对人生的清醒认识。面对鲜花与荣誉,要有归零心态,毕竟这一切这是对你过去的认可。面对人生,永远要有计划和目标。只有一个高峰的人生,过后只能走下坡路,而跌宕起伏的人生轨线才更加精彩。

  最后用路遥的话,来结束。

  这是一次漫长的人生孤旅。因此,曾丧失和牺牲了多少应该拥有的生活,最宝贵的青春已经一去不返。当然,可以为收获的某些果实而自慰,但也会为不再盛开的花朵而深深地悲伤。生活就是如此,有得必有失。为某种选定的目标而献身,就应该是永远不悔的牺牲。

  无论如何,能走到这一天就是幸福。

早晨中午开始的读后感(篇9)

  说起路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201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路遥改革先锋称号,颁发改革先锋奖章,路遥还被评为鼓舞亿万农村青年投身改革开放的优秀作家。

  路遥,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作家,陕北榆林清涧县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生》等等,他曾凭《平凡的世界》这一部小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我今天有幸读到了他的作品《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完之后,感受颇深,我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示。

  《早晨从中午开始》是作家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的随笔作品,《早晨从中午开始》正是记录了作者在创作《平凡的世界》这十年的写作期间的生活经历、思想经历和感情经历。这一本创作随笔正让我们穿透他的作品而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文学的执着和创作时的艰辛,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正是这样才使我们看到了鲜花和掌声之后的艰难之路。这一本创作随笔,凝聚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作家生命中最后的心血,作者可以说是十年磨一剑,作家路遥正是由这一本《早晨从中午开始》创作随笔来祭奠那十年的创作岁月。,从这一本创作随笔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作家一直伏案写作至天明,别人起床,他才入睡。早餐不吃,中午醒来,吃点馒头米汤咸菜,又开始阅读和写作,多数日子一天只吃中午这一餐,有时晚上吃点面条。以至后来两鬓斑白,满脸皱纹,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放弃!用他自己的话说:当生命进入正午的时候,工作却要求我像早晨的太阳一般充满青春的朝气投身于其间。由此可见,作家路遥是多么的热爱文学创作啊!他对待工作是多么废寝忘食啊!他的一点一滴的成功都是跟他自身的努力分不开的。我们在看到他的成功的同时更应该看到他的努力与奋斗。作者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他更是一个伟大的人。

  作家路遥,他在创作发表《平凡的世界》之前,他的小说作品已经多次获得了优秀小说奖。在获得这些成功之后,他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而是自勉自励,相信自己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继而萌生了创作巨著的伟大设想,那就是后来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平凡的世界》。这一些都是作者通过《早晨从中午开始》告诉我们的。在生活中、在学习中,有的人一旦取得一点点成绩就骄傲自满,这是不行的,我们应该看看作家路遥,应该以路遥为榜样,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事实上,那些取得小成绩就骄傲自满的人是大多数的,人们往往控制不住自已内心暂时获得胜利的欣喜,但是如果人人都能来读一读《早晨从中午开始》这一本创作随笔,那么我相信将能够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早晨从中午开始》这一本创作随笔,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成功的人,他们所取得的成功决非偶然,都是通过自已的努力得来的,正所谓不经过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这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作者路遥身上具有的韧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之所以能成为作家,之所以能够得到矛盾文学奖,之所以能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光荣称号,这都是跟他自身的努力分不开的。不骄不躁、努力奋斗,这正是《早晨从中午开始》这一本创作随笔带给我的深刻教育。

读后感大全为你精心推荐:
读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生读后感 | 高中生读后感 | 观后感

分享

热门关注

《小鹿班比》读后感分享(合集8篇)

《小鹿班比》读后感

秘密花园读后感受集锦6篇

秘密花园读后感

《人世间》读后感精选

《人世间》读后感

五猖会读后感通用

五猖会读后感

读地心游记有感700字精选

读地心游记有感

有关早晨中午开始的读后感9篇

早晨中午开始的读后感

[参考]叶问的读后感900字通用9篇

叶问的读后感

[荐]《呐喊》读后感(通用9篇)

《呐喊》读后感

《带上她的眼睛》读后感(通用9篇)

《带上她的眼睛》读后感

[参考]钉子故事读后感(通用7篇)

钉子故事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