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奥林匹克观后感800字系列8篇

2023-01-30 08:47:48 一个人奥林匹克观后感

  当优秀的影片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时,好电影会在人心中留下深深的余韵。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影视作品观后感,写观后感时充分联系实际,才能保证观后感有感染他人的能力。你是否在找一篇关于观后感范文呢?以下是由我们为你整理的《一个人奥林匹克观后感》,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一个人奥林匹克观后感 篇1

  我校党支部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观看的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本片的主人公----刘长春。他是辽宁大连人,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里,母亲早年去世,父亲以给人搽鞋谋生。他从小热爱跑步,是个短跑天才,得到过许多奖项。他于1928年进入了东北大学读书,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100米比赛中,以10秒8的优异成绩战胜了两名日本选手,鼓舞了当时的局势。

  1931年,东北三省沦陷,被日本侵占并命名为“满州国”。1932年,日本军想要他代表“满州国”去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憎恨日本人的他没有答应,机智地从日本人那里逃了出来,找到张学良将军,在爱国张学良将军的资助下,刘长春成功地踏上了去美国洛杉矶的油轮。近一个月的长途跋涉使他疲惫不堪,虽然最终没有能在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得到名次。

  我仍地沉浸在电影所展示的画面里,被刘长春的那种热爱祖国、热爱体育的精神:永不放弃,为中华民族争气,为中华民族争光的精神所感动着,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种不甘落后、不甘屈辱的坚定意志在闪烁!他虽然没有亲自到战场上去英勇杀敌,但他在1932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一次向全世界展示出了中国人民勇于拼搏、永不放弃的崇高精神,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英勇的战士,更是一位伟大的英雄!

  20xx年8月8日在北京召开的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凝聚了许多中华儿女的血泪努力啊!“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表现了我们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的向往与热爱。今天将不会是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奥林匹克。我们将用所有的痛失与感慨都化为一种顽强的、不甘落后的体育精神,用健壮的身躯奔跑在世界之林,代表十三亿中国人站在奥林匹克的跑道上。

一个人奥林匹克观后感 篇2

  今天观看了一场爱国主义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影片讲述了1932年中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刘长春,历尽千辛万苦,单刀赴会参加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的传奇故事。

  看完影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不断回荡着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刘长春奋力奔跑的画面。奔跑就是贯穿这部影片的主旋律!电影把刘长春的硬汉形象塑造得入木三分。在日寇入侵的年代,拥有一腔爱国热忱的他没有放弃跑步,激昂的斗志充满了荧屏,让人看得热血沸腾。我不觉想起羽泉的那首歌《奔跑》:“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把浩瀚的海洋装进我的胸膛,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电影中很多镜头都令我难以忘怀,其中有一段情节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刘长春拒绝代表日本扶植的满洲国参加洛杉矶奥运会,逃出日寇魔爪,冒险与修鞋匠父亲离别的场景:汉奸的`监视使父子俩不能相认,父亲故作不经意间恰到好处地说:“跑到哪也不能跑到日本人那里当汉奸…”、“出门在外,凡是都得自己拿主意…”这段话饱含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期望和离别时的难舍。紧接着是刘长春和妻子在火车站离别的场景:怀孕的妻子赶到火车站,因为日寇的搜查,妻子苦寻不到刘长春,直到火车发动了,才看到车窗里的刘长春。两人打了一个照面,来不及说上一句话,妻子在月台追着火车喊:“我有孩子了!”火车渐行渐远,两人热泪盈眶。日寇侵华这段熟悉而屈辱的历史,令我心里涌现出一种强烈的爱国冲动。电影情节细腻的处理,塑造了刘长春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引起了我情感上的共鸣,浓重的压抑和悲情揪住了我的心,我几欲落泪。

一个人奥林匹克观后感 篇3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中有这么一段剧情: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男子100米跑开始了,周围的观众席上顿时沸腾了起来,加油声响彻去霄,红幅猛烈晃动,人们疯狂了,一个个大叫着:“刘长春加油!”“刘长春来了。”一个个跳跃着,恨不得跟着刘长春一起跑,他们满面红光,握紧拳头,激动万分。刘长春现在稳居第二,看到那风火轮一般的脚步,我们就看到了希望,我的心兴奋了起来。可是,渐渐地,他落在了后面。但是他却并没有放弃,依旧坚持着他的奥林匹克之梦,看着刘长春奔跑着的双脚,我的心似乎也跟着他一起在跑道上飞驰着,他手臂的每一次摆动,双脚的每一次交替,他肌肉的每一次抖动,眼睛的每一次眨动都牵动着我的心。红色的终点线暗淡了起来,一个、两个,我紧张地数着,刘长春每落后于一个对手,我的心就紧张一分,失望代替了希望,刘长春最后一个冲过了终点。但我仍为他自豪,他虽然未能进入复赛,但他已经尽力了,在关键时刻,他丝毫没有放弃,一直坚持着,他虽败犹荣,在他永不言弃的精神上,我看到了他为梦想而执着努力的优秀品质。

一个人奥林匹克观后感 篇4

  昨天看完《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这部电影之后,躺在床上让我回味无穷,其中有一段剧中是是刘长春参加奥运比赛的场景。百米大赛前,刘长春保持着与上届奥运冠军成绩相同的中国百米记录10、8秒,而且同组实力不俗的日本选手还是他以前的手下败将,这让国人对他充满了期望,他自己更是信心百倍。前半程的领先更是让人充满期望,可惜后半程体力不支,功亏一篑!失利后,刘长春面无血色,轰然倒地!我们的英雄壮志未酬!正所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失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斗志,失去拼搏的勇气!百米失利让无能的南京政府再度退缩,甚至发出电报要求刘长春放弃随后的200米比赛。然而,失利并没有打垮我们的英雄,刘长春恳请教练让他继续参加比赛的那段话深深打动了我——“你说这是全世界的奥林匹克,你说我代表的不是我个人,而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我现在代表国家我来了,这是我们第一次啊!难道我们就因为不能取胜,我们就应该放弃毁掉这宝贵的第一次吗?难道就因为第一次失败,我们就应该受到蔑视和侮辱吗?难道我们只是为了取胜才来参加奥林匹克的吗?我们的国家正遭受着侵略,我们的民族正经受着战争的苦难。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比任何时候更需要骨气,更需要尊严,更需要奥林匹克!”、“我不会放弃比赛,就是死,也不会放弃!”真情流露的这段话把整部影片推向了高潮,现场观众禁不住泪流满面。我们的英雄目光坚毅果敢,话语铿锵有力!“就是死,也不会放弃!”——这是倔强不屈的精神,这是勇往直前的壮志,这是我们打不垮的民族脊梁!

  影片恰到好处地在刘长春200米比赛起跑的那一瞬间结束,画面定格在他起跑的英姿上。我身边的观众在议论:“到底赢了没有啊?”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刘长春在困难重重、历尽艰辛、舟车劳顿、体力尚未恢复的时候仓促上阵,比赛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其实,这时候刘长春是否取胜已经不重要了。

  正如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先生的那一句名言——“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这就是奥林匹克思想的精髓。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在我们国家和民族饱受侵略和欺辱的年代,刘长春能够站在奥林匹克的跑道上,向全世界表达中华民族不屈不饶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胜利!

  生命在于运动!刘长春不屈的奋斗历程,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我感触到了生命的真谛,我看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口号,看到了重在参与、贵在坚持的体育精神,看到了炽热的爱国情操,看到了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

  时隔76年之后,伟大的祖国成功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并以51金的优异成绩傲居金牌榜首位,令全世界惊叹!只可惜刘长春前辈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相信他在天之灵肯定在为祖国的强盛而自豪。当今是中华民族振兴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牢记刘长春不屈不饶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

  勇者无惧!缅怀中国奥运先驱刘长春!

一个人奥林匹克观后感 篇5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剧中刘长春用他的顽强斗争,很好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的真正精神,他为了中国拒绝了日本代表伪满洲国参赛的建议,他不舍地告别了家人,躲过了关东军的搜查,即使没有取得好的成绩,甚至是很早就被淘汰,但所有中国人都记住了他,更是被他不屈不挠,不放弃的精神感染,大家明白,就算是深处水深火热中也要无尽奔跑,绽放光芒。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最后的镜头定格在了刘长春参加第二项比赛起跑的那一刻,比赛的结果是什么,电影并没有交代,这也是导演想要的效果吧,虽不是大家想要的欢乐结尾,但此时的安静更让人反思和回味。很多人表示看到刘长春抬起的高昂的头,那自信从容的样子,都觉得备受鼓舞。

  虽然这部电影有很多应该着重感动的画面拍得略显平淡,整个过程也没有预告片那样激情,但它的意义可以让大家忽视拍摄技术上的欠缺,值得一看。

一个人奥林匹克观后感 篇6

  今天看了两次电影,名字都叫《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一看这个名字就知道它放得正合时宜,在我国的北京将首次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这可是凝聚了多少中华儿女的血泪努力啊!这将不再是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将会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奥林匹克。我想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在等待这一刻的到来,特别是在经历过在大灾大难的中国人,我们将用所有的痛失与感慨都化为一种顽强的、不甘落后的体育精神,用娇健的身躯奔跑在世界之林上……

  故事发生时离我们也算久远了,在东北战争时,张学良当东北大学校长时代,其中有一个人叫刘长春。宣传单里是这样介绍他的:

  1932年

  他——刘长春

  他——一个人必须刻服难以想像的艰难险阻

  他——代表四亿中国人站在奥林匹克的跑道上

  他——要庄重的向世人表达中华民族不甘屈辱、不甘落后追赶世界的意志。

  这已是电影内容最好地概括了。宣传单上还特别提醒观众要自备笔记,认真写好观后感。对于观后感地话,也许每个人地感受都不一样,每个人地思想层次都不尽相同。但我想每部励志片地目地都只是为了让观众真真正正地懂得一些,然后把懂得地不露声色地表现出来。我不明确什么才是体育精神,什么才是爱国主义,也并不是所有地人都叫刘长春。我们地付出不像某些人那么伟大,毕竟伟大是要讲条件地,但我地心中都坚持为中华儿女加油。当刘长春为了能如期参加奥林匹克,要求船长改航,而条件是必须征得所有旅客地同意。最后一个美国人坚决不同意,原因很讽刺:堂堂这么大一个中国抵挡不住一个小日本地侵略,他在华辛苦建起地工厂一夜被毁,中国只是东亚病夫,不值一帮。他们决定以跑为赌。11秒地时间是乎在凝结,一种与刘长春感同身受地不能输地感觉油然而起,心中不停地为他加油。他地奔跑激动着含满泪花地双眼。当宣布刘胜时,幕前幕后都响起了自发地掌声,仿佛他已站在奥运领奖台上一样。

  电影最后结束时定格在刘长春奥林匹克比赛时地一个奔腾动作。它留给我们很大地思考空间,到底刘在比赛中取胜没有?借助刘地一段话:难道说只为了取胜才参加奥林匹克吗?难道说因为不能取胜就不参加奥林匹克吗?如果你们真地想知道答案,让我告诉大家:刘长春赢了,至少他在我们中华儿女地心目中赢得无比光彩夺目,更重要地是他把中国地国旗首次飘扬在奥林匹克地上空。让我们都来记住这位奥林匹克地先驱——刘长春。

一个人奥林匹克观后感 篇7

  我仍地沉浸在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所展示的画面里,被刘长春的那种热爱祖国、热爱体育的精神:永不放弃,为中华民族争气,为中华民族争光的精神所感动着,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种不甘落后、不甘屈辱的坚定意志在闪烁!他虽然没有亲自到战场上去英勇杀敌,但他在1932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一次向全世界展示出了中国人民勇于拼搏、永不放弃的崇高精神,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英勇的战士,更是一位伟大的英雄!

  2008年8月8日在北京召开的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凝聚了许多中华儿女的血泪努力啊!“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表现了我们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的向往与热爱。今天将不会是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奥林匹克。我们将用所有的痛失与感慨都化为一种顽强的、不甘落后的体育精神,用健壮的身躯奔跑在世界之林,代表十三亿中国人站在奥林匹克的跑道上。

一个人奥林匹克观后感 篇8

  一部以中国人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为题材的电影,又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夕公映,不仅应该跟家国运命的宏大主题联系在一起,而且必须呈现出鼓舞民族士气的励志动机。这是影片本身决定的,也是中国观众期待的。只要达到了这一目标,善良的观众便不会期待得更多。

  作为观众,我选择了5月xx日北京xx国际影城22:25放映的一场《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在此之前,我已经被xx国际影城的排片计划所打动,除了好莱坞的《钢铁侠》、《奇幻精灵历险记》,韩美合拍的《龙之战》与波兰的《盗走达芬奇》之外,影院方面仍以一天4场的频次排上了《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但我更加迫切地想要知道:在接近深夜这样的一个时间段里,到底是什么样的观众,会主动地花费60元票价,走进电影院观看这样一部奥运题材的国产励志电影。

  加上我自己,这一场放映共有7个观众。当镜头定格在主人公刘长春从洛杉矶奥运会的200米预赛跑道上冲出的那一瞬间时,7个人的电影院里响起了掌声。观众是极为可爱的,他们从各个方面都善待了这部影片。

  但这部影片还可以更好地善待它的观众。

  我这样表述的目的`,不是为了否定《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的成绩。事实上,创作者已在各个方面克服了巨大的困难,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在想,如果影片更好地善待它的观众,这一场放映的票房或许会上升到现在的10倍甚至100倍。这是所有的中国人都会更加满意的数字。

  在我看来,善待观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始至终都要去了解观众想看的到底是什么。诚然,观众不会拒绝影片的宏大主题和励志动机;相反,在当前的国际国内情势之下,这样的宏大主题和励志动机更能为观众感同身受并产生强烈的共鸣。但即便如此,了解观众的心理并根据观众的需要讲述这个故事,仍然比满足其他各个方面的意志重要得多。从根本上看,是观众的数量决定着影片的命运。

  站在善待观众的立场上,《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可以更进一步地聚焦在刘长春的体育天赋和个性魅力。这样,影片所讲述的,就不仅仅只是“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而且同样会是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其实,观众早就知道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只有刘长春“一个人”,但真正渴望弄明白的是,为什么是刘长春“这一个”而不是其他的运动员代表了中国。现在的影片也在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或许是拍摄条件的限制,或者必须为尊者讳,影片既没有充分展现刘长春在国内外各种比赛中脱颖而出的跑步才能,也没有通过独特的细节和有效的情节挖掘人物的性格特质及其丰富的精神世界。李兆林饰演的刘长春,已经具备观众想像的、作为一个民族英雄所需的俊朗的外形与坚执的品格,但还缺乏作为一个大学生、作为一个儿子以及作为一个丈夫,尤其是作为一个中国选手必须禀赋的个性魅力。在观众心目中,这样一个胸怀大志、百折不挠的民族英雄,除了必须是一个传奇之外,还应该拥有更多的常人的特质。在电影中,英雄是可敬的,但走向观众的品质是可爱。

  站在善待观众的立场上,《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既可以在传奇性上走得更远,也可以在纪实性上开动脑筋。在传奇性上走得更远,便可以博采中外体育影片之众长,杂糅刘长春时代中外运动员之性情,打造一个接近于关东大侠的刘长春。体育题材的电影,原本就跟动作片具有不可分割的亲缘性。这样,刘长春在东北大学的训练,便可不必安排如此之多的情节,展现德国教练的谆谆教诲与危机解困;刘长春在战乱频仍的大地上追求理想、奋力前行,也可不必表现得如此落魄与悲愤;尤其是大可不必详述邮轮上的一切,那个狭小的空间,无法让刘长春及他的观众快意恩仇、纵横驰骋。而在纪实性上开动脑筋,意味着《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还需要在各个方面捕捉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风貌,努力还原那种更能为观众所认同的环境和氛围,甚至需要在历史文献上进行更有价值的解密和揭密,让刘长春及他的观众最大限度地回到那样的时间和空间,潜心体会一个民族、一个中国人身陷危难之中的遭遇和命运。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影评 | 读后感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一个人奥林匹克观后感800字系列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地心引力观后感范文1000字系列

地心引力观后感

精选《流浪地球2》观后感范文模板精选7篇

流浪地球2观后感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2》观后感6篇

流浪地球2观后感

国产大片《满江红》观后感精选(7篇)

满江红观后感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范文推荐(6篇)

流浪地球2观后感

春雨沙沙观后感系列8篇

春雨沙沙观后感

廉洁观后感心得800字8篇

廉洁观后感心得

初一电影观后感800字精选8篇

初一电影观后感

可爱的你观后感分享(系列8篇)

可爱的你观后感

一个都不能观后感6篇

一个都不能观后感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当优秀的影片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时,好电影会在人心中留下深深的余韵。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影视作品观后感,写观后感时充分联系实际,才能保证观后感有感染他人的能力。你是否在找一篇关于观后感范文呢?以下是由我们为你整理的《一个人奥林匹克观后感》,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一个人奥林匹克观后感 篇1

  我校党支部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观看的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本片的主人公----刘长春。他是辽宁大连人,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里,母亲早年去世,父亲以给人搽鞋谋生。他从小热爱跑步,是个短跑天才,得到过许多奖项。他于1928年进入了东北大学读书,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100米比赛中,以10秒8的优异成绩战胜了两名日本选手,鼓舞了当时的局势。

  1931年,东北三省沦陷,被日本侵占并命名为“满州国”。1932年,日本军想要他代表“满州国”去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憎恨日本人的他没有答应,机智地从日本人那里逃了出来,找到张学良将军,在爱国张学良将军的资助下,刘长春成功地踏上了去美国洛杉矶的油轮。近一个月的长途跋涉使他疲惫不堪,虽然最终没有能在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得到名次。

  我仍地沉浸在电影所展示的画面里,被刘长春的那种热爱祖国、热爱体育的精神:永不放弃,为中华民族争气,为中华民族争光的精神所感动着,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种不甘落后、不甘屈辱的坚定意志在闪烁!他虽然没有亲自到战场上去英勇杀敌,但他在1932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一次向全世界展示出了中国人民勇于拼搏、永不放弃的崇高精神,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英勇的战士,更是一位伟大的英雄!

  20xx年8月8日在北京召开的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凝聚了许多中华儿女的血泪努力啊!“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表现了我们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的向往与热爱。今天将不会是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奥林匹克。我们将用所有的痛失与感慨都化为一种顽强的、不甘落后的体育精神,用健壮的身躯奔跑在世界之林,代表十三亿中国人站在奥林匹克的跑道上。

一个人奥林匹克观后感 篇2

  今天观看了一场爱国主义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影片讲述了1932年中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刘长春,历尽千辛万苦,单刀赴会参加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的传奇故事。

  看完影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不断回荡着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刘长春奋力奔跑的画面。奔跑就是贯穿这部影片的主旋律!电影把刘长春的硬汉形象塑造得入木三分。在日寇入侵的年代,拥有一腔爱国热忱的他没有放弃跑步,激昂的斗志充满了荧屏,让人看得热血沸腾。我不觉想起羽泉的那首歌《奔跑》:“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把浩瀚的海洋装进我的胸膛,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电影中很多镜头都令我难以忘怀,其中有一段情节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刘长春拒绝代表日本扶植的满洲国参加洛杉矶奥运会,逃出日寇魔爪,冒险与修鞋匠父亲离别的场景:汉奸的`监视使父子俩不能相认,父亲故作不经意间恰到好处地说:“跑到哪也不能跑到日本人那里当汉奸…”、“出门在外,凡是都得自己拿主意…”这段话饱含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期望和离别时的难舍。紧接着是刘长春和妻子在火车站离别的场景:怀孕的妻子赶到火车站,因为日寇的搜查,妻子苦寻不到刘长春,直到火车发动了,才看到车窗里的刘长春。两人打了一个照面,来不及说上一句话,妻子在月台追着火车喊:“我有孩子了!”火车渐行渐远,两人热泪盈眶。日寇侵华这段熟悉而屈辱的历史,令我心里涌现出一种强烈的爱国冲动。电影情节细腻的处理,塑造了刘长春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引起了我情感上的共鸣,浓重的压抑和悲情揪住了我的心,我几欲落泪。

一个人奥林匹克观后感 篇3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中有这么一段剧情: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男子100米跑开始了,周围的观众席上顿时沸腾了起来,加油声响彻去霄,红幅猛烈晃动,人们疯狂了,一个个大叫着:“刘长春加油!”“刘长春来了。”一个个跳跃着,恨不得跟着刘长春一起跑,他们满面红光,握紧拳头,激动万分。刘长春现在稳居第二,看到那风火轮一般的脚步,我们就看到了希望,我的心兴奋了起来。可是,渐渐地,他落在了后面。但是他却并没有放弃,依旧坚持着他的奥林匹克之梦,看着刘长春奔跑着的双脚,我的心似乎也跟着他一起在跑道上飞驰着,他手臂的每一次摆动,双脚的每一次交替,他肌肉的每一次抖动,眼睛的每一次眨动都牵动着我的心。红色的终点线暗淡了起来,一个、两个,我紧张地数着,刘长春每落后于一个对手,我的心就紧张一分,失望代替了希望,刘长春最后一个冲过了终点。但我仍为他自豪,他虽然未能进入复赛,但他已经尽力了,在关键时刻,他丝毫没有放弃,一直坚持着,他虽败犹荣,在他永不言弃的精神上,我看到了他为梦想而执着努力的优秀品质。

一个人奥林匹克观后感 篇4

  昨天看完《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这部电影之后,躺在床上让我回味无穷,其中有一段剧中是是刘长春参加奥运比赛的场景。百米大赛前,刘长春保持着与上届奥运冠军成绩相同的中国百米记录10、8秒,而且同组实力不俗的日本选手还是他以前的手下败将,这让国人对他充满了期望,他自己更是信心百倍。前半程的领先更是让人充满期望,可惜后半程体力不支,功亏一篑!失利后,刘长春面无血色,轰然倒地!我们的英雄壮志未酬!正所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失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斗志,失去拼搏的勇气!百米失利让无能的南京政府再度退缩,甚至发出电报要求刘长春放弃随后的200米比赛。然而,失利并没有打垮我们的英雄,刘长春恳请教练让他继续参加比赛的那段话深深打动了我——“你说这是全世界的奥林匹克,你说我代表的不是我个人,而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我现在代表国家我来了,这是我们第一次啊!难道我们就因为不能取胜,我们就应该放弃毁掉这宝贵的第一次吗?难道就因为第一次失败,我们就应该受到蔑视和侮辱吗?难道我们只是为了取胜才来参加奥林匹克的吗?我们的国家正遭受着侵略,我们的民族正经受着战争的苦难。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比任何时候更需要骨气,更需要尊严,更需要奥林匹克!”、“我不会放弃比赛,就是死,也不会放弃!”真情流露的这段话把整部影片推向了高潮,现场观众禁不住泪流满面。我们的英雄目光坚毅果敢,话语铿锵有力!“就是死,也不会放弃!”——这是倔强不屈的精神,这是勇往直前的壮志,这是我们打不垮的民族脊梁!

  影片恰到好处地在刘长春200米比赛起跑的那一瞬间结束,画面定格在他起跑的英姿上。我身边的观众在议论:“到底赢了没有啊?”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刘长春在困难重重、历尽艰辛、舟车劳顿、体力尚未恢复的时候仓促上阵,比赛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其实,这时候刘长春是否取胜已经不重要了。

  正如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先生的那一句名言——“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这就是奥林匹克思想的精髓。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在我们国家和民族饱受侵略和欺辱的年代,刘长春能够站在奥林匹克的跑道上,向全世界表达中华民族不屈不饶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胜利!

  生命在于运动!刘长春不屈的奋斗历程,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我感触到了生命的真谛,我看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口号,看到了重在参与、贵在坚持的体育精神,看到了炽热的爱国情操,看到了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

  时隔76年之后,伟大的祖国成功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并以51金的优异成绩傲居金牌榜首位,令全世界惊叹!只可惜刘长春前辈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相信他在天之灵肯定在为祖国的强盛而自豪。当今是中华民族振兴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牢记刘长春不屈不饶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

  勇者无惧!缅怀中国奥运先驱刘长春!

一个人奥林匹克观后感 篇5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剧中刘长春用他的顽强斗争,很好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的真正精神,他为了中国拒绝了日本代表伪满洲国参赛的建议,他不舍地告别了家人,躲过了关东军的搜查,即使没有取得好的成绩,甚至是很早就被淘汰,但所有中国人都记住了他,更是被他不屈不挠,不放弃的精神感染,大家明白,就算是深处水深火热中也要无尽奔跑,绽放光芒。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最后的镜头定格在了刘长春参加第二项比赛起跑的那一刻,比赛的结果是什么,电影并没有交代,这也是导演想要的效果吧,虽不是大家想要的欢乐结尾,但此时的安静更让人反思和回味。很多人表示看到刘长春抬起的高昂的头,那自信从容的样子,都觉得备受鼓舞。

  虽然这部电影有很多应该着重感动的画面拍得略显平淡,整个过程也没有预告片那样激情,但它的意义可以让大家忽视拍摄技术上的欠缺,值得一看。

一个人奥林匹克观后感 篇6

  今天看了两次电影,名字都叫《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一看这个名字就知道它放得正合时宜,在我国的北京将首次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这可是凝聚了多少中华儿女的血泪努力啊!这将不再是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将会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奥林匹克。我想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在等待这一刻的到来,特别是在经历过在大灾大难的中国人,我们将用所有的痛失与感慨都化为一种顽强的、不甘落后的体育精神,用娇健的身躯奔跑在世界之林上……

  故事发生时离我们也算久远了,在东北战争时,张学良当东北大学校长时代,其中有一个人叫刘长春。宣传单里是这样介绍他的:

  1932年

  他——刘长春

  他——一个人必须刻服难以想像的艰难险阻

  他——代表四亿中国人站在奥林匹克的跑道上

  他——要庄重的向世人表达中华民族不甘屈辱、不甘落后追赶世界的意志。

  这已是电影内容最好地概括了。宣传单上还特别提醒观众要自备笔记,认真写好观后感。对于观后感地话,也许每个人地感受都不一样,每个人地思想层次都不尽相同。但我想每部励志片地目地都只是为了让观众真真正正地懂得一些,然后把懂得地不露声色地表现出来。我不明确什么才是体育精神,什么才是爱国主义,也并不是所有地人都叫刘长春。我们地付出不像某些人那么伟大,毕竟伟大是要讲条件地,但我地心中都坚持为中华儿女加油。当刘长春为了能如期参加奥林匹克,要求船长改航,而条件是必须征得所有旅客地同意。最后一个美国人坚决不同意,原因很讽刺:堂堂这么大一个中国抵挡不住一个小日本地侵略,他在华辛苦建起地工厂一夜被毁,中国只是东亚病夫,不值一帮。他们决定以跑为赌。11秒地时间是乎在凝结,一种与刘长春感同身受地不能输地感觉油然而起,心中不停地为他加油。他地奔跑激动着含满泪花地双眼。当宣布刘胜时,幕前幕后都响起了自发地掌声,仿佛他已站在奥运领奖台上一样。

  电影最后结束时定格在刘长春奥林匹克比赛时地一个奔腾动作。它留给我们很大地思考空间,到底刘在比赛中取胜没有?借助刘地一段话:难道说只为了取胜才参加奥林匹克吗?难道说因为不能取胜就不参加奥林匹克吗?如果你们真地想知道答案,让我告诉大家:刘长春赢了,至少他在我们中华儿女地心目中赢得无比光彩夺目,更重要地是他把中国地国旗首次飘扬在奥林匹克地上空。让我们都来记住这位奥林匹克地先驱——刘长春。

一个人奥林匹克观后感 篇7

  我仍地沉浸在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所展示的画面里,被刘长春的那种热爱祖国、热爱体育的精神:永不放弃,为中华民族争气,为中华民族争光的精神所感动着,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种不甘落后、不甘屈辱的坚定意志在闪烁!他虽然没有亲自到战场上去英勇杀敌,但他在1932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一次向全世界展示出了中国人民勇于拼搏、永不放弃的崇高精神,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英勇的战士,更是一位伟大的英雄!

  2008年8月8日在北京召开的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凝聚了许多中华儿女的血泪努力啊!“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表现了我们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的向往与热爱。今天将不会是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奥林匹克。我们将用所有的痛失与感慨都化为一种顽强的、不甘落后的体育精神,用健壮的身躯奔跑在世界之林,代表十三亿中国人站在奥林匹克的跑道上。

一个人奥林匹克观后感 篇8

  一部以中国人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为题材的电影,又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夕公映,不仅应该跟家国运命的宏大主题联系在一起,而且必须呈现出鼓舞民族士气的励志动机。这是影片本身决定的,也是中国观众期待的。只要达到了这一目标,善良的观众便不会期待得更多。

  作为观众,我选择了5月xx日北京xx国际影城22:25放映的一场《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在此之前,我已经被xx国际影城的排片计划所打动,除了好莱坞的《钢铁侠》、《奇幻精灵历险记》,韩美合拍的《龙之战》与波兰的《盗走达芬奇》之外,影院方面仍以一天4场的频次排上了《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但我更加迫切地想要知道:在接近深夜这样的一个时间段里,到底是什么样的观众,会主动地花费60元票价,走进电影院观看这样一部奥运题材的国产励志电影。

  加上我自己,这一场放映共有7个观众。当镜头定格在主人公刘长春从洛杉矶奥运会的200米预赛跑道上冲出的那一瞬间时,7个人的电影院里响起了掌声。观众是极为可爱的,他们从各个方面都善待了这部影片。

  但这部影片还可以更好地善待它的观众。

  我这样表述的目的`,不是为了否定《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的成绩。事实上,创作者已在各个方面克服了巨大的困难,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在想,如果影片更好地善待它的观众,这一场放映的票房或许会上升到现在的10倍甚至100倍。这是所有的中国人都会更加满意的数字。

  在我看来,善待观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始至终都要去了解观众想看的到底是什么。诚然,观众不会拒绝影片的宏大主题和励志动机;相反,在当前的国际国内情势之下,这样的宏大主题和励志动机更能为观众感同身受并产生强烈的共鸣。但即便如此,了解观众的心理并根据观众的需要讲述这个故事,仍然比满足其他各个方面的意志重要得多。从根本上看,是观众的数量决定着影片的命运。

  站在善待观众的立场上,《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可以更进一步地聚焦在刘长春的体育天赋和个性魅力。这样,影片所讲述的,就不仅仅只是“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而且同样会是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其实,观众早就知道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只有刘长春“一个人”,但真正渴望弄明白的是,为什么是刘长春“这一个”而不是其他的运动员代表了中国。现在的影片也在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或许是拍摄条件的限制,或者必须为尊者讳,影片既没有充分展现刘长春在国内外各种比赛中脱颖而出的跑步才能,也没有通过独特的细节和有效的情节挖掘人物的性格特质及其丰富的精神世界。李兆林饰演的刘长春,已经具备观众想像的、作为一个民族英雄所需的俊朗的外形与坚执的品格,但还缺乏作为一个大学生、作为一个儿子以及作为一个丈夫,尤其是作为一个中国选手必须禀赋的个性魅力。在观众心目中,这样一个胸怀大志、百折不挠的民族英雄,除了必须是一个传奇之外,还应该拥有更多的常人的特质。在电影中,英雄是可敬的,但走向观众的品质是可爱。

  站在善待观众的立场上,《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既可以在传奇性上走得更远,也可以在纪实性上开动脑筋。在传奇性上走得更远,便可以博采中外体育影片之众长,杂糅刘长春时代中外运动员之性情,打造一个接近于关东大侠的刘长春。体育题材的电影,原本就跟动作片具有不可分割的亲缘性。这样,刘长春在东北大学的训练,便可不必安排如此之多的情节,展现德国教练的谆谆教诲与危机解困;刘长春在战乱频仍的大地上追求理想、奋力前行,也可不必表现得如此落魄与悲愤;尤其是大可不必详述邮轮上的一切,那个狭小的空间,无法让刘长春及他的观众快意恩仇、纵横驰骋。而在纪实性上开动脑筋,意味着《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还需要在各个方面捕捉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风貌,努力还原那种更能为观众所认同的环境和氛围,甚至需要在历史文献上进行更有价值的解密和揭密,让刘长春及他的观众最大限度地回到那样的时间和空间,潜心体会一个民族、一个中国人身陷危难之中的遭遇和命运。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影评 | 读后感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