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优秀作文(篇1)
20xx年的立春,是一个不一样的立春。
早晨,阳光已经照在床头,我在睡梦中被叫醒。爸爸告诉我:“赶紧起床贴窗花对联,预备过年了。”“对了。”爸爸似乎又记起什么似的。“今天仍是立春。”
我们贴完窗花对联,一起到公园去披发步。阳光抚摩着大地,我感到身子温暖极了。几根细长的枝条上已经泛起了一抹嫩绿,那就是叶芽了。远处,梅花已经展开笑脸。而在那点点粉红下,绽放着淡黄色的迎春花。远处近处的景色,组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缓缓地向我们走来。
立春是多么锦绣,布满但愿啊!
傍晚时分,香味从家家户户的窗子里飘出。舅舅和妈妈也都拿出了自己不凡的厨艺,做出了一大桌香喷喷的年夜饭。“吃一个春卷。”舅舅指着一盘菜说。“今天不仅是过年,仍是立春。立春就要吃春卷。”我夹起一块放到嘴里,还没有开始嚼,那说不出的美妙滋味便布满了我的味蕾。吃完饭,大家有说有笑,围成一个圈子在打扑克,或坐成一排预备看春晚。而我四个月大的弟弟躺在一旁呼呼大睡呢!
立春,有年的厚味和热闹啊。
晚上,我抱着长长的烟花到了外面,爸爸小心翼翼地点燃了又细又短的引火线。“呲——”的一声,烟花像炮弹一样射了出来,在空中炸开,烟花里面是海一样的蓝,外面是宝石般的紫。不仅仅我一个人在放,四周其他良多小朋友大朋友都开始放起来。一时间,春风夜放花千树。各种各样的烟花依次登场,似乎是一群锦绣的姑娘在空中跳舞。我一边放着,一边看着,心里别提那个兴奋啊。
原来立春还有年的快乐。
20xx年的年,是一个不一样的年。20xx年的立春是一个布满但愿而又热闹快乐的立春!
立春优秀作文(篇2)
2月4日11时58分是xx年的立春。
知道苍南县的立春有什么不一样的习俗吗?
民谚:新春大似年。苍南县的立春人们都可重视了,那热闹的气氛可不亚于过年哦。立春时辰,祖辈会在家里的地上堆放樟树的树枝并点燃,待火未燃尽时让孩子们从火堆上跳过去,据说能让孩子平安长大。这跳火堆别提多有趣了,一开始一堆的孩子你推他、他让你的谁都不敢跳第一个;终于在家长的鼓励下第一个孩子哆哆嗦嗦地跳过之后引起的欢呼声带动了大家的热情和勇气,一下子都争先恐后起来。边跳火堆老人们嘴巴里还念叨“旧春去、新春来,保佑今年发大财”以求吉利。
接着就是家家户户燃放鞭炮,那震耳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这些都被称为“接春”。
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春茶”。用赤豆、红枣、柑橘、桂花、红糖一起放在锅里煮。听祖辈讲以前要先祭祀六神祖先,然后家人再一起喝。喝了春茶可以明目益智。
苍南县立春的习俗还真不少吧,现在大家知道了吧。
立春是新一年的开始,带着春的微笑、春的希望,一起走进更加美好的一年吧!
立春优秀作文(篇3)
2月4日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又叫“打春”。古人在这天有个打牛的风俗,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汉朝的牛耕时代,牛是农业出产中的重要“动力”,春天来临了,牛也闲得很啦,该打一打让它流动流动,所以,“打牛”的立春就叫打春。当然,“打”字自身也有开始的意思,如“从头说起”和“打头说起”表达的是一个意思。立春,农历最早是尾月十五,最晚是正月十三。谷类作物在清明后播种,立春了,人们该为耕种做些预备,“猫冬”结束了。立春都是在春节前后,人们先得忙活这个年。春节前立春,等到忙过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感觉清明就在面前,人们会说“春脖子”短,反之,像今年是正月十三立春,过了元宵节,到下种还有两个月,天然“春脖子”就显得长。
民谚有“春打六九头”一说,还有“五九六九沿河看柳”的说法,意思说这时候柳树开始泛绿,万物孕育新生。但这个季节天色依旧严寒,民谚提醒我们,“打了春,后欢喜,六十天的冷天色。”为什么是六十天呢?民谚同时告诉我们,“春达寒食六旬日”,寒食越日是清明,只有到了“气清景明”的清明节,春天才真正安置下来,天色温暖了。
不要由于立春不是岁首而遗憾,打春了,春天已悄然来到我们身边。春天在我们眼里,春天在我们心里,我们在春天里。
立春优秀作文(篇4)
一年所有的节气,第一个便是立春。可想而知,其地位之重要,讲究、习俗,也是五花八门。
“立春,亦俗称‘打春’、‘咬春’、‘报春’,这和历史上许多围绕立春而演化出来的民俗有关。”朱伟介绍道。
打春,说的就是乡民们以麦米豆抛打春牛,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古代还有这样的传说:立春将到之际,县官会带着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地里挖个坑,然后把羽毛等轻物放在坑里。”朱伟徐徐道来,“等到了某个时辰,坑里的羽毛会从坑里飘上来,即刻便是立春时辰。人们便开始放炮庆祝,预祝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过去,南方还有摸牛脚之俗,所谓“摸摸春牛脚,赚钱赚得着。”
吃食,自然也是少不了的。立春时刻,无论大人、小孩都要啃吃几口萝卜,即为“啃春”。传说在这一天吃萝卜,医治了不少村庄的瘟疫,重回平静安乐;也有说法是萝卜可“解春困”,由此而形成啃春习俗。
另外,从唐代开始出现了春饼。在北方,卷饼用生菜为“春盘”,南方则流行吃春卷,馈送亲友或自食。这一系列食俗又统称“咬春”。
迎春神,是一项比较古老的节俗活动。古代“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在清代,各州县的地方官员,还会在立春之日会至城郊祭祀芒神。祭祀完毕后,人们要将彩纸扎成的“春牛”打破,儿童们便争相食春牛腹内抛洒一地的干果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