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籍中学到的知识,在影视作品里同样能学到,学习的同时我们会附加上自己的理解,写观后感时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作品。写观后感时一定要多看多思考,才能抓住影片的主题思想。写作品观后感时如何抓住原作的精髓呢?你也许需要"国家宝藏观后感"这样的内容,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国家宝藏观后感【篇1】
中华文明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名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滋养。文物,是中华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承载着灿烂的古代文明,传承者优秀的历史文化,讲述着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创造的辉煌,维系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人合一的民族精神。
五千年不断裂的文明史正事因为这样的成长而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的文明奇迹在全世界来说也是罕见的。
中华文明在发展传承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质。中华文明的第一个特性就是“和”,和谐,和平。中华民族热爱和平,深知和平对文明的保障作用,也深知战争对文明的破话作用。和谐是和平之上的一种更高、更美的境界,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个体的人自身的和谐。中华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和”的文明。
中华文明的第二个特性是包容。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较早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草原文明等。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相互相补、相互吸收、相互融合。56个民族共同缔结了中华民族的文明。
中华文明的第三个特点是开放,不故步自封。中国的汉唐盛世,都是开放的朝代,中外文化的交流十分活跃。汉代通西域,带来了中亚和西亚的文化。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在思想观念、生活习俗和文学艺术等许多方面,对中国固有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于唐代,对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丝绸之路的继续延伸,形成双向交融的文化格局,唐代文化既得以向外广泛传播,同时也从海外得到很大的补充。当时的长安、洛阳、扬州、广州等大都市,都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所在。到了明代,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对外交流活动,就是郑和下西洋,其足记远达东南亚、南亚、东非,密切了中国与一些国家的外交关系,成为中华文明对外开放的壮举。
正是因为中华文明有如此特质,中国的传世文物又承载着不朽而光辉的中华文明。
国家宝藏观后感【篇2】
12月3日起,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登陆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和综合频道。九大博物馆(院)的镇馆之宝以及它们所承载的历史记忆、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彰显的大国气象,都浓缩在每期的90分钟里。以古人之规矩,开时代之生面,《国家宝藏》用时尚打开传统,“让文物活起来”。
“纪录式综艺”让国宝开口说话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数据显示,尽管我国文博资源丰富,使用率却不算高,国人平均每两年才进一次博物馆,而在欧美国家,居民平均每年要走进博物馆三到五次。一方面,日益浮躁的社会心态让人难以沉浸其中感受文物魅力;另一方面,陈旧呆板的展陈方式和深奥晦涩的讲解让人难以心生亲近。如何打开博物馆里的“奇妙”,让它真正“鲜活”起来、“亲和”起来,《国家宝藏》正是借助电视综艺这一全民引领级别的传播载体,进行一种破题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国家宝藏》由央视和故宫联手,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院)鼎力加盟,在文博领域进行深入挖掘。节目形态定义为“大型文博探索节目”,把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属于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它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不难看出,《国家宝藏》试图通过一系列努力,打破文物的“静”,带来生动、流动和撼动。
国家宝藏观后感【篇3】
近日,央视播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火了。这档耗时两年制作的诚意之作,号召九大最具分量国家级博物馆(院),每家甄选出3件镇馆之宝亮相。每件国宝都有一个“保护人”,由明星演员演绎国宝的前世故事。
《国家宝藏》有多火?朋友圈里到处可见人们为这部节目点赞、各路好友竞相向我推荐“一定要看啊”,连一向高冷的豆瓣网友也给其打出了9分以上的高分。当然,《国家宝藏》有很多走红理由。比如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大气磅礴的解说词,以及华丽酷炫的舞美效果。连在年轻人、二次元们扎堆的B站,《国家宝藏》的热度也排名前列,很多弹幕为其精良的制作水平点赞,大呼“真是良心综艺”。
在华丽的外表之外,《国家宝藏》之所以成功,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颇受欢迎,一方面在于其打破了传统的文化节目固有思路,敢于创新,采用了一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讲述方式。比如,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如果用传统的字幕或者旁白方式呈现,不仅不具象,还很枯燥,而《国家宝藏》采用了情景剧的方式,“演活了”文物背后的故事。尤其是敢于使用“自带流量”的当红明星,台词中还穿插了不少网络流行语,虽然不乏争议之声,但在我看来要达到文化科普的目的,首先要让大众有了解的兴趣,否则再好的内容,没有人愿意看也是做无用功。以明星提升人气,正是大胆创新之举,况且在节目的效果呈现上,各位明星们的演技也可圈可点,值得肯定。
另一方面,《国家宝藏》的好,还在于在文物背后见人、见情。如果只是展示文物,《国家宝藏》可能不会这么火。正是因为在节目中引入了一系列与文物有关的人物,向观众表现了他们对文物的情感与思考,才让这一节目更加打动人心。比如节目请到了74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仇庆年现场演示,除了让观众更清楚地了解古代绘画颜料的制作难度以外,老人独自去深山老林里寻找能作为颜料的矿石等故事,更让人感受到了他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老中青三代故宫志愿者亮相,让观众感受到了他们的虔诚和敬业。这让我想起曾引来万人空巷的《舌尖上的中国》,在展现食物的美味之余,也讲述了与之相关的人的故事:厨师对美味精益求精的追求、地方特色美食背后的人情故事、一场家宴中的亲情与乡愁,也许比食物本身更加打动人心。
《国家宝藏》广受欢迎,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文化传承,不能守旧僵化,更不能拒绝创新。只有用当下的社会语言讲出来、用当下年轻人能接受的方式传播出来,才能赋予其时代魅力。只要选对了表现方式,厚重的文化之美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同样能赢得公众的追捧。
国家宝藏观后感【篇4】
一件汉服看似繁花似锦,实则包罗万象,小到颜料、花纹、配色、面料、裁剪,大到文化、经济、人文、气节、胸怀。
像《国家宝藏》里描述的一样,盛世唐装的纹样来自西域,款式却是来自中原,大唐之所以盛世正是因为拥有海纳兼容的胸怀,所以才有了百花齐放的样貌。
纵观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字是一种精神记载,食物是一种味觉传递,而服饰是一种底蕴传承。拿服饰来说,纵然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传承,而上千年的服饰演化之路已经成为了一种中华文化,不仅仅影响了中国,整个东南亚的服饰中,中国服饰的影响都有迹可循,像越南,韩国,日本……
一个有着文化影响力的国家,是有气节的,也是自信的,不管是千年前,还是当世。作为一个有着文化自信的民族,不仅仅是要表现在历史的撵道上,更重要的是当下。
人生一世,造化弄人,一个人的内心要有一座城池,要固守热忱之心方能在自信上点睛一笔。
国家宝藏观后感【篇5】
“一眼千年,相隔千年宛如初见,梦见你千万遍,只想触摸你五官;一眼千年,沉默也胜万语千言,只有你有幸能描述这光阴似箭。”你是否聆听过那英这一首蕴涵着历史的,饱含着深情的,饱含着沧桑的歌曲?你是否观看过《国家宝藏》这个充斥着国家文物,满载着国家宝藏,满溢着国家文明的节目?如果你有听过,有看过,那你心中是否感受到了无上的荣耀,无比的自傲和无限的感慨呢?你是否有了想要保护文物,想要传承历史,想要弘扬文化的冲动和想法呢?
中华历史贯穿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绵延千年亘古今。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征也早已印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而在这个漫长而又曲折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一代代的文化传承者,一个个的宝藏缔造者,一辈辈的文化守护者,让中国人对于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中国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中华文明有了更深厚的感情。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宝藏》这一节目的播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探讨国宝宝藏,欣赏国家宝藏,保护国家宝藏的行列中来了。而这也就说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信心以及自豪感都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另一个层面。总之,《国家宝藏》这一档节目之所以能够博得大众认可,主要的原因除了他极其关注中华文化,极其重视民族文化,极其热爱传统文化之外,他还以民族文化为骄傲,以名族文化为自豪,以守护璀璨宝藏为己任,以弘扬民族文化为担当。
《国家宝藏》这一档高大尚的节目,是立足在中华文化宝库资源的基础之上的,它通过展示来自全国各地博物馆的珍藏,通过邀请一些专家人士对一件件宝贵文物进行梳理与总结,通过邀请一些知名人士演绎文物背后潜在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内涵,从而来引导更多的观众去爱上国宝,去爱上文物,去保护传统,去弘扬历史。
事实上,除了抒发文化情怀,爱国情怀之外,《国家宝藏》这一节目之所以能让观众感同身受,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他的演绎。通过明星们对国宝背后的故事的重现与演绎,可以让人们瞬时穿越到那段历史当中去,去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那段岁月,去体会一下那种情怀。正是因为这档节目让文物重新“活”了起来,让历史事件重新演绎了出来,所以人们才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国家宝藏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所积淀的文化内涵,所表达的民族精神,所体现的强大生命力。
保护国家宝藏不仅是国家的责任,更是我们个人的使命,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有必要去了解文物所承载的千年文明,有义务去传承和延续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有必要去培养对文物保护的和守护,也有必要去唤起国民对文物的保护,对文明的重视。我希望人们不要把《国家宝藏》这一个节目当成是一种形式,看作是一种笑谈;我希望人们可以真正的看到国宝的价值,真正理解文化的价值;我更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国宝的守护人,成为传统的继承人,成为文化的弘扬人,成为文明的推动人。
国家宝藏观后感【篇6】
国家宝藏一共出了两部
用现有大家都知道的历史知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完成一部让人深信不疑的探宝故事。
每一次本在分析线索的时候,都让我毛骨悚然,而且,线索铺垫的即大胆又合理,不容让观赏者有质疑。
而且,电影里的名言名句也很有趣,值得一看。
本·富兰克林·盖茨是在乔治城大学获得了美国历史学学位,在麻省理工获得了机械工程学位,在海军潜水训练学校获得海军后备役军官资格,这些都在向我们说明。本是个天才,所以什么历史知识,什么寻宝探险就变得很有可能了。
瑞利,能在天才身边当助手的人,当然也不会是一般人,他是电脑系统的终结者,并且还出了书(第二部有描述,买了一辆跑车)
“看法了吗,她也好奇了!”——艾比嘉尔·切斯,本来是国家图书馆的博士,鱼事件毫无关联,但是因为她的好奇心,她对探宝的兴趣,于是也趟了这条浑水。
看完这部电影,真的让我对美国历史知识大涨(虽然对我的生活没什么用)。
但是,我真的由衷佩服编剧的想象,据说,第一部国家宝藏的剧本是花了7个月才完成。
而且,每个英雄人物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自信。
当寻宝一行人被困在教堂地下5层楼的高度的时候,瑞利很失望,他很担心他们出不去了,但是,经过老盖茨的鼓励,本重新寻找线索,终于被他们发现了宝藏的入库和安全出口。
国家宝藏观后感【篇7】
最近,《国家宝藏》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文物,真的让“国宝”“文物”活起来了。
《国家宝藏》堪称综艺节目的教科书,足以秒杀一切明星真人秀!节目打破以往文物节目中的枯燥乏味,以归纳史书人物和情景还原的方法去展示国家宝藏。新潮的方法,让大家理解中华文化;创新的表达方式,带来了不同凡响的影响力。
《国家宝藏》节目的热播,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强大吸引力,也真正体会到了国人日益增长的文化自信。在我看来,节目真正做到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国家文物、民族文化并没有太多的实感,但当我们走进一段历史,了解一个个文物背后的故事时,总能感受到国宝之美和历史之厚重。我觉得,我们很需要这样有历史厚度的节目来滋养,来告诉我们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我非常喜欢这个节目。第一次感觉能在电视节目中这么直观的接触中国历史,接触中国文化,我感觉特别的新奇。其中的《千里江山图》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到博物馆里好好地参观一下这些国宝,这是我们中国的骄傲。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重视自己的民族精神并以优秀文化传统来培育自己的人民尤其是青年人,就是强化民族团结、生存、发展的精神力量。历史一再证明,一个文化认同感强的民族,往往能够抵御外来侵略,保持民族和国家团结,不容易被外来势力所分裂!
国家宝藏观后感【篇8】
从历史说大唐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包容性强,是各民族大融合时代,所以个人觉得演绎唐装就可以夸张一点,如果重现大唐盛世的人物就应该表现的自信,盛唐下的唐妆很喜欢画面靥,佟丽娅正好有梨涡,让面靥更有画面感,抓住了雍容感觉就抓住了唐妆。后面演的伏羲女娲图应该是偏向演绎信仰吧,所以表现出虔诚的信仰者应该没错。最后的是西汉时期赵充国将军平羌人之乱的演绎,演将军的很厉害,抓住了七旬老将的勇智谋,半笑的语气说“时机未到”和“取敌之力者货也”后面也笑了,用表情和语气表现出了一个将军久经沙场老谋深算的形象。
所以,对于模特而言,特别是汉服展示的模特,应该了解一定的历史,演绎一定朝代的特征,才能将衣服更加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吧,虽然这个基本功感觉挺难达到的,但我们要为之努力,观后感总结结束,浅薄见解欢迎指教。
国家宝藏观后感【篇9】
近日,《国家宝藏》一直很火,怀揣着好奇之心,我开始了这段视觉之旅。
“我们有多年轻呢?上下五千年。”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震撼了所有人,五千年的文明之火一直燃烧至今,不曾熄灭,放眼全世界,也只有我们华夏民族能做得到。恢宏的舞美,感人的故事,精美的文物将所有的一切融合在一起,给我们讲述了一段关于这些文物前世与今生的感人故事。故宫博物院《千里江山图》、中华瓷母、石鼓,湖北省博物院越王勾践剑、云梦睡虎地秦简、曾侯乙编钟,河南省博物院妇好鸮尊、贾胡骨笛、云纹铜禁,陕西历史博物馆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杜虎符、懿德太子墓阙楼仪仗图壁画,这些都让我穿越到古代,在每一件国宝中感受那个时代风云更迭,感受我们先辈无与伦比的技艺和智慧,更能感受到每一件国宝的澎湃的生命力,直至今时今日,依然发光发亮。通过观看这四期节目,这些国宝在我眼里已经不是博物馆里冰冷的物件,而是活生生的、溢彩流光的传奇。
历史的车辙很深,很宽,很厚重,值得我们用尺子去丈量车辙在地面上留下的印迹。俗话说,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历史上,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人,因为在某一方面非常出色而成为了众所周知的伟大的人。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人,不被人所知,也在兢兢业业的做着自己的工作,我们能说他们不伟大吗?要是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我相信,这个时代一定会很伟大。而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对历史、对文物、对每一份工作、对每一个职业都带有敬畏之心,努力做好自己该做好的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