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文我的元宵节900字模板

2023-01-07 09:52:48 作文元宵节

  出国留学网专题“作文元宵节”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作文我的元宵节【篇1】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我们四(4)班的同学们正在做花灯、猜灯谜呢。

  家委会的妈妈们给我们每人都准备了一份精美的花灯材料。里面应有尽有:四根方形棱柱、八根细木棒、几张漂亮的灯笼纸和一张贴蜡烛的硬纸板……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仔仔细细地读了一遍说明书,就开始制作了。我首先拿出一根小棒,把它插进方形棱柱的小圆孔里。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一点也插不进去。这可怎么办呢?我定下心来认真思考,终于发现小圆孔边上有一些薄木片。我拿起剪刀,伸进小圆孔,转了几转,这些薄木片就乖乖地让开了。接着,我顺利地搭出了两个正方形,用小棒连接起来,灯笼骨架就做完了。然后,我拿出贴蜡烛的硬纸板,把它粘在最下面的两根小棒上,再在蜡烛下面贴上海绵胶,粘在硬纸板上。下面要装提柄了,我把线对折,穿过提柄上的小孔,再把另外两个线头穿进另一端和提柄形成的圆圈内,拉紧之后,用两端在两个相对的角上打个结固定一下。我想:看起来简单的东西做起来也并不容易啊!最后,我在蜡烛四周的方形棱柱上贴上双面胶,把四张画着可爱的小猴子的灯笼纸粘了上去。一盏精美的灯笼就在我的手中诞生了。

  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做一件物品不仅要动手,还要动脑,才能做好每一个细节。

  晚上,我和妈妈一起来到楼下,点燃了蜡烛,衬着明亮的烛光,四只可爱的小猴子有的手拿灯笼,有的提着“福”字,好像要跟我们一起闹元宵。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花灯,我心里有说不出的自豪。这真是一个快乐的元宵节!

作文我的元宵节【篇2】

  今年的元宵节又到了,可今年的月亮,与以往不一样,由于,平常都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可今年不一样,就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晚上,月亮是最圆的,所以,我决定,吃完晚饭后,和家长一块去赏月。

  吃完饭后,我迫不及待地赶往楼下,生怕晚了一点儿,筹备看一下今晚的月亮。由于目前天色较早,所以月亮还并没出现,大家等待了一会儿,月亮终于出现了。

  十五的月亮真圆啊,比玉盘还圆,这是我首次看见这么圆的月亮,平常,多多少少也不会太圆。

  十五的月亮真大啊,比以前女友何时候都大,去年的月亮比今年的月亮小了一圈。

  十五的月亮真亮啊,比家里的灯还亮,是黑夜中最亮的,给大家照明。

  不光大家喜欢月亮,在古时候,喜欢月亮人可不少,有描写月亮的,有借月亮抒发情感的。譬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张九龄也写过“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类似如此的诗句还有不少,譬如《月夜忆舍弟》、《月词》等等。

  “吟成赏月之诗,只愁月堕”。期待今年的中秋节,不知月亮又会是如何一番美景呢?

  “猜谜、珍惜、观察、民俗、奉献、赏月、汤圆、科普、含义、咏月”。结合同学们写的不一样内容,吕老师给这部分小文各自命名。不一样的人会有不一样的生活轨迹,不一样的生活经历。用心感受生活,用文字记录,将难忘美好的瞬间,定格。

作文我的元宵节【篇3】

  今天是元宵节。我们早早的吃过晚饭,就去五一绿地赏烟花。人们说着笑着从四面八方赶来,大家老老小小一家人,显得十分的高兴。来赏烟花的人真是多呀,把五一绿地挤得水泄不通。

  19:30到了,只听见几声沉闷的声音,一个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了天空,几声脆响,夜空绽放出20XX美丽的图案,这象征着20XX年的美好开端。紧接着,一种种烟花直冲云霄,然后在空中美丽绽放,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黄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银色的百合,绚丽多彩;飞流直下的瀑布,让我想到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那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壮观!缤纷多彩的同心圆代表着全国各族人民永远心连心;一盏盏的小灯笼像仙女在空中舞蹈;更神奇的是那一张张在空中绽放的笑脸,那么可爱,那么美丽。人们在惊呼,在赞叹,夜色中,人们微微扬起的脸上也变幻着多姿的色彩,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他们不也像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吗!

  又大又圆的月亮,那么皎洁,静静地凝视着大地;一盏盏的孔明灯,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祈愿飞向天空。

  20XX年必定是一个快乐祥和的丰收年!

作文我的元宵节【篇4】

  我今年10岁,算来已过了10次元宵节了,但是最让我难忘的还是今年这个元宵节。

  一贯注重传统节日的奶奶一大早就去买回了三大袋元宵。妈妈知道我最喜欢吃元宵,也去买了四袋。爸爸工作忙,下班时想起今天是元宵节,也匆匆带回两袋。这样一来,我家就有九袋元宵了!怎么消灭这一堆东西呢?大厨妈妈前思后想,终于果断下令:“吃!”于是,傍晚时,我、爸爸和爷爷早早坐在桌前,物尽其用地等待大厨们的“虐待”。

  “上菜喽!”妈妈殷勤地大呼小叫着,端出了三碗元宵。唉!我们三人同时叹了口气。没办法,军令如山,吃呗!我安慰着自己,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率先端过一碗,大吃起来。爸爸、爷爷对视一眼,也无可奈何地各端一碗。“一个、两个、三个……”我吃了一个数一个,一会功夫便吃下十四个。我忙对爸爸说:“我吃完了!”爸爸却皱着眉头说:“我这一碗里起码有二十个,是不是多了点?”爷爷含糊不清地说:“嗝!我这一碗最少有三十个!”唉!我正准备开溜,却被从厨房里出来的奶奶逮住了,说:“乖,再吃一碗!”转眼间,我们三人面前又各多了一碗。“妈,我吃不下了!”没用,老妈正忙着煮第四锅。时间一点点流逝,等到八点元宵节晚会开始时,我们终于撑不住了,一个个东倒西歪,成了残兵败将。算算,我总共吃了三小碗,爸爸吃了四小碗,爷爷最惨,吃得最多!正说着,我的肚子一阵翻江倒海,哇,好疼呀!看来是吃坏了肚子。可卫生间还有人,不用说,当然是爷爷或爸爸占着喽!

  在三位食客的强烈抗议下,大厨们终于收兵了。当大伙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时,老妈突然及温柔地问:“今晚吃的还行吧?”“行!行!”我们小鸡啄米般答道。“那一定很难忘吧?”“难忘极了!”我苦笑着,心中却想:“废话,这么吃能忘得了吗?”最后,老妈甩出一句石破天惊的话:“要不,我再去煮点元宵当宵夜吧!”

  哇!我们三人同时昏厥。此时大家心中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有没有搞错啊!

  有没有搞错啊!元宵买多了。可以放到第二天吃啊,为什么一定要一天吃完呢?

作文我的元宵节【篇5】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的名字来源于古代农历

  一年中的第一个满月,你知道元宵节的起源吗?据说在古代,西汉正月十五一直受到重视,但到了汉魏以后,元宵节才真正成为全国性的民间节日,元宵节期间,全家都会聚在一起欢庆。元宵节还有很多习俗,比如吃饺子、看灯笼、猜灯谜等等。这与佛教向东传播有关。佛教在唐代兴盛起来,大家都“为佛点灯”,于是佛教的灯传遍了人们

  告诉你这么多,我想告诉你我是怎么过元宵节的。放学后,我们三个人来到祖父母家。今天的晚餐是火锅和水饺。爷爷奶奶准备了很多菜,比如排骨、玉米、猪肝、虾、蔬菜等等。它们非常丰富美味。汤圆也很好吃。我很喜欢汤圆,尤其是芝麻馅的汤圆。又香又甜。我受够了。晚饭后,我和表哥玩灯笼和谜语游戏。我们玩得很开心。直到爸爸妈妈叫我回家,我才告别了爷爷奶奶、叔叔和表兄弟姐妹,我喜欢元宵节

作文我的元宵节【篇6】

  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自秦朝就有这节日,古时叫上元节。到汉朝的汉文帝时,刘氏宗室为纪念平吕之乱,特下令改为元宵节,一直延续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说唐传中不是有个闹元宵节的章节么——唐朝本有禁宵规定,但是正月十五,却是放宵三日,普天同庆。说两辽王薛丁山的三子薛刚,性格刚强,好惹事。在元宵夜,见太子强抢民女,暴打不平,打死了太子;万岁爷正在城楼观灯,闻报太子已死,身子一哆嗦,也跌下城楼——书中有说道:薛刚打死太子,惊崩圣驾。闯下大祸,薛家遭灭门大罪。这也就反映唐朝元宵赏灯很盛行。唐朝诗人苏某有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诗人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面。

  到明朝,更是自正月初八,延至十七日,整整十天,张灯结彩,歌舞升平,天子与民同乐。

  元宵是民俗大节,有猜灯谜,舞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打蚌壳等节目,当然也离不开美食——元宵。元宵也即是演变为后来的汤圆,以白糖、芝麻、豆沙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下锅煮食,意为团团圆圆。

  元宵民俗,大同小异。我们这里好像不是吃汤圆,而是吃杂菜粥。菜是到野外油菜地里,盗取别人家的油菜苗尖,与吃剩的肉、大蒜、葱一起煮粥。这大杂烩的菜粥,里面有腊肉,也就很香了。当然这种传统习俗早已没了,只是依稀有点印象。

  正月十四日上午,家家户户磨米粉;下午,全家人都忙着做灯粑。把磨好的米粉,用水调好,再用调揉的粉团,捏成各种形象的灯粑。灯粑的种类很多,家禽畜生模样的灯粑,狮子粑、猴子粑,做灯粑很有讲究,男人一般是捏大雄鸡,水牛,狮子等雄性的动物。大公鸡要高高的鸡冠,粗长的脖子,昂首挺胸,样子雄壮威武;水牛要膘肥体壮。女人一般是捏母鸡,鸡窝里母鸡带小鸡,鱼呀,猪呀,狗呀????我的妈妈捏的猪头最好看,嘴巴翘翘的,有几道横皱纹,大耳朵边缘还有些毛,都是用竹签给弄的。我总是免不了说,这猪头好看,妈妈不高兴,马上纠正说——这叫神福(猪头的雅称)。母亲有时也捏禾秆堆,秆堆顶上还站着一只麻雀,母亲还在圆锥形的秆堆上,用剪刀剪些毛毛,还真像禾秆堆似的。我跟奶奶学捏母鸡,奶奶说,下蛋的母鸡不怕多,尽量捏吧。我没捏好的,就又揉搓掉再捏,十几回后,也能捏得像个样子了。所有捏好的灯粑,都要安上眼睛。这作眼睛的,是从野外一种廋藤上结的,小红荚角里的,绿豆大小的黑籽,黑亮黑亮的有闪光,无毒,可以吃,还有点香(俗称鸡眼睛籽)。村里还有捏塑技术高超的艺人,专门巡回去给别人家,捏什么狮子、猴子,比较难捏的灯粑。整个下午,全村喝彩声、欢笑声,真的是此起彼落。灯粑都要经过不断的揉捏,吃起来很有弹性,有嚼劲,比糯米粑好吃,大家还都是喜欢吃灯粑啊。

  元宵日的下午,男主户带着小孩,提着装有灯粑、草纸、香、爆竹的小篮子,去各处坟地祭扫——我们这里叫散灯。散灯的目的,一是纪念祖先辈;二是祈福,祈祷新年全家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还有一层意思是结束春节休闲期,开始做自己的事。俗话说,烧得年宵纸,各人寻生意——说的就是散灯的意思。这散灯是元宵节的主要事项,后人必须祭祀先祖,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嘛。

  老人总爱说,三十夜的岁火,十五的灯。大年三十,要烧好守岁火;正月十五夜,则要多点亮灯。就是家里的走道,所有房间,都要点上灯,并且让灯亮到天明。熄灭灯要说圆灯,不能说吹灭灯,正如大年夜不能将上床休息,说成是‘困呀、酣呀’,要说‘享福’才可。这是有禁忌的。

  无论村子大小,十五夜一定得舞草龙灯笼——驱魔除怪,祈求太平。用禾草扎草把,尺把长,三寸丁粗,然后,插上竹棍或木棍作柄,很像长柄榔头,加上草把龙头与龙尾,用草绳串起连接,人多就多扎几个草把儿,不过龙灯的盏数要单数不能双数,七、九、十一,或二十一,或三十一。草把上插香火。

  我们村有长长的布龙,每节布龙都配上电池灯。黄龙(草龙)为大,走在前;布龙在后。带路的在前,按规定顺序领着龙灯去各家门口转悠;乐队在后敲锣打鼓。龙灯一到门口,就鸣爆竹迎接灯龙。带路的唱彩词:‘龙头进门笑嘻嘻,拿把剪刀剪龙须,剪得龙须生贵子,生得贵子着朝衣’每唱一句,大家跟着和一声:‘好哇’。同时,这家的主妇把新点的小把香换取龙头上的香火,再将这换来的龙头香火分插在厨房、猪栏、厕所里,以示辟邪。

  龙灯在村里要游走三遍:第一遍祈福,第二、三遍驱邪赶魔鬼。最后到村外将草龙烧掉。舞龙灯也就结束了。

  小时还依稀记得村里来了高跷队,好高好高的高跷子,人踩在上面,可以够得着屋檐。踩高跷的人都穿着红绿色的衣服,脸上涂抹胭脂花粉,装扮成妖艳的女人,很是风骚逗人,好玩极了。表演后,我们村里人都拿糖糕、果品招待他们,还倒糖水、茶他们喝。

  八十年代初,我们也走家串户舞大龙、舞狮子、打蚌壳、划旱船。村民都热情地拿出糖糕果品招待我们,村长们还都送红包给我们呢。村里的晒谷场上早就摆好桌子,是专备我们舞狮用的。我在舞狮队,其时也就三十来岁,也是个练家子吧,脚一踮,就轻飘飘的上了八仙桌,南少林的八字拳引狮子上山岗(八仙桌);双脚在前,身子水平悬空直穿八仙桌面,也就是从狮子裆下穿过,叫穿裆戏狮子;我的一套五虎断门枪也耍得有模有样,杀得狮子左躲右闪就地十八滚,也赢得观众阵阵喝彩声。哈,嘴是两块皮,单吹少年时。不过,现在忆起来也是蛮有趣的。

  元宵前后,也时不时的有别村的龙灯到来,或夜里,或白天。如果你家有他那边来的女人,即使是老太姑娘,娘家来的龙灯嘛,也一定得扯上几尺红绸布,给龙灯头披上彩红。当然,他们事先也会打招呼,龙灯来了,也会特意到你家门口照面一下,以示关怀。

  人们在鞭炮声中告别了元宵节,怀揣美梦,奔赴前程。或务农,或务工,或学习,信心十足地去展示自己新的蓝图。

作文我的元宵节【篇7】

  七点刚过,我们就来到新市区看花灯,这里人山人海,花灯会种类繁多,设计新奇,造型各异,市政府前的整个街道火树银花,璀璨夺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前来观赏;有做生意的人早早来到摆好摊位,有的坐车从几十里路的农村赶来,还有的小孩骑在他爸爸脖子上,手拿着糖葫芦边吃边看。八点多钟,在市委大楼旁边一朵朵绽放的礼花腾空而起,哇!好美的夜空呀!只见深蓝色的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象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昼一样,把元宵之夜变得无比美丽,我简直被迷住了。

  一颗颗五彩的礼花腾空而起,礼花炸开以后,一朵朵纸花飘落下来,甚至有的纸花还带着一颗颗亮闪闪的东西,真象一颗颗彩色的流星;有的礼花炸开以后是双层的,接着变成动物形状了;有的炸开以后就象下起了流星雨,刷刷地往下落;还有的如同一道道彩色的金环,把天空变得光彩夺目,整个市区都沸腾了……

  五彩的'花灯被高高的挂在了半空中,闪着耀眼的光芒。美丽的花灯给这里增加了秀丽的色彩。这些造花灯的人手还真巧,什么羊形、龙形,拖拉机耕田形的……都能造出来,真了不起。当我们看到一半时,我惊讶地叫了一声,因为在花灯里,这个是我见到的最有意思的是:花灯里居然还有三只活羊,灯箱里还有一群小鸡,据介绍,它们是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呢!真让我佩服不已。有些大胆的人甚至还过去摸摸它,而那些羊只是晃晃脑袋,不时地抬起头“咩—咩—”地叫唤两声,然后又继续吃它的草,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当我们往回走时,看到一群人在猜灯谜,其中有一个字谜是:天下人间会七星,我和爸爸妈妈猜了许多次也没猜中……

  时间不知不觉已过去了三个多小时,但我们一点也没觉得累。

  啊!今年的元宵节之夜真美呀!

作文我的元宵节【篇8】

  在我的家乡——汕头,无论什么节日,我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

  就拿元宵节来说吧。那习俗可真多呀!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游神赛是家乡元宵节必须举行的,所谓的游神赛就是有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抬着一蹲人称“老爷”的佛像,还有一些人是抬着一蹲人称“观音娘娘”的佛像,抬“老爷”的`人一般都是比较多的,因为据说抬到“老爷”佛像的,那些结婚还未生子的人明年就会生男孩,抬着这两蹲佛像的人就会在大街小巷上走一圈,后面还跟着一帮敲锣打鼓的人,观看的人也是人山人海,特别热闹,等这些人抬到村外后就开始赛跑起来,看看谁先把佛像抬到目的地,所谓的目的地就是在村里的广场搭好的一个神台,然后把佛像放进去后,人们就开始在广场上摆起了各种各样的祭品,祭拜起来了,祭拜的人特别多。在神台的对面,有一个戏台,村里特地请了戏班子来表演给神明看。人们祭拜完后就会放烟火,放鞭炮,热闹非凡。

  第二个独特的风俗是吊喜灯,因汕头话灯和丁是同音,故点灯和添丁是谐音,所以家乡人认为点灯是添丁的吉兆,人口畅旺浮现。如果去年结婚的人或者生了男孩的人,在今年的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就必须提着红灯笼,拿一张红纸写上姓名贴到灯屏上,欢天喜地地挂在乡中宗族祠堂的灯架上,刚结婚的象征着不久就会添丁,生了男孩的象征着家中添了丁。

  元宵节的时候,我们不仅有游神赛和吊喜灯,还有一些好吃的粿品,其中“炸油角”是我们家乡元宵节必备的粿品之一。据说,“炸”象征着发财,这是我们家乡人一个美好的愿望,不管这些风俗象征着什么,但“油角”却是我最喜欢吃的美食之一。

  家乡的元宵节对我来说是新奇的、热闹的,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迫不及待地想到我们的家乡体验一下?

作文我的元宵节【篇9】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合家团圆喜庆的节日。人们在元宵节里放鞭炮、吃元宵,真开心啊!

  晚上七点在邢侗公园放礼花。我们全家六点三十分吃饱了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与我去看礼花,在路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有城里的、有农村里来的,有开车的,有骑三轮车的等等,我们一家边说边聊。到了邢侗公园你会看到公园门前,是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礼花与灯会的,其中有拄着拐棍的老人,还有咿咿呀呀不会说话的孩子,热闹极了。时间到了,瞬间礼炮齐鸣,百花绽放,美丽的礼花姿态不一,变化多端,有的是半圆形、有的是扇面形、还有的是圆形、还有说不出来的一些形状;有的像小灯笼、有的像瀑布,有的像向日葵,还有的像垂柳,最可爱的是像那一群群得小蜜蜂在百花丛中辛勤的采蜜,漂亮极了!真是五彩缤纷,火树银花,美丽极啦!真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礼)花开”。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灿烂美丽的时刻——元宵节。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元宵节作文 | 元宵节日记 | 元宵节来历 | 元宵节手抄报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关于作文我的元宵节900字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背影初中作文汇总5篇

背影初中作文

六年级感受作文记叙文800字精选

六年级作文记叙文

作文难忘的学校(系列8篇)

作文难忘的学校

写小青蛙作文系列

小青蛙作文

作文寻宝之旅9篇

作文寻宝之旅

我喜欢的元宵节作文模板9篇

我喜欢元宵节作文

关于环保的想象作文900字模板

环保想象作文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合集7篇)

作文元宵节

关于生活中的色彩作文900字模板6篇

生活中的色彩作文

小学关于元宵节的作文精选汇总6篇

小学生的元宵作文大全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出国留学网专题“作文元宵节”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作文我的元宵节【篇1】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我们四(4)班的同学们正在做花灯、猜灯谜呢。

  家委会的妈妈们给我们每人都准备了一份精美的花灯材料。里面应有尽有:四根方形棱柱、八根细木棒、几张漂亮的灯笼纸和一张贴蜡烛的硬纸板……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仔仔细细地读了一遍说明书,就开始制作了。我首先拿出一根小棒,把它插进方形棱柱的小圆孔里。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一点也插不进去。这可怎么办呢?我定下心来认真思考,终于发现小圆孔边上有一些薄木片。我拿起剪刀,伸进小圆孔,转了几转,这些薄木片就乖乖地让开了。接着,我顺利地搭出了两个正方形,用小棒连接起来,灯笼骨架就做完了。然后,我拿出贴蜡烛的硬纸板,把它粘在最下面的两根小棒上,再在蜡烛下面贴上海绵胶,粘在硬纸板上。下面要装提柄了,我把线对折,穿过提柄上的小孔,再把另外两个线头穿进另一端和提柄形成的圆圈内,拉紧之后,用两端在两个相对的角上打个结固定一下。我想:看起来简单的东西做起来也并不容易啊!最后,我在蜡烛四周的方形棱柱上贴上双面胶,把四张画着可爱的小猴子的灯笼纸粘了上去。一盏精美的灯笼就在我的手中诞生了。

  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做一件物品不仅要动手,还要动脑,才能做好每一个细节。

  晚上,我和妈妈一起来到楼下,点燃了蜡烛,衬着明亮的烛光,四只可爱的小猴子有的手拿灯笼,有的提着“福”字,好像要跟我们一起闹元宵。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花灯,我心里有说不出的自豪。这真是一个快乐的元宵节!

作文我的元宵节【篇2】

  今年的元宵节又到了,可今年的月亮,与以往不一样,由于,平常都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可今年不一样,就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晚上,月亮是最圆的,所以,我决定,吃完晚饭后,和家长一块去赏月。

  吃完饭后,我迫不及待地赶往楼下,生怕晚了一点儿,筹备看一下今晚的月亮。由于目前天色较早,所以月亮还并没出现,大家等待了一会儿,月亮终于出现了。

  十五的月亮真圆啊,比玉盘还圆,这是我首次看见这么圆的月亮,平常,多多少少也不会太圆。

  十五的月亮真大啊,比以前女友何时候都大,去年的月亮比今年的月亮小了一圈。

  十五的月亮真亮啊,比家里的灯还亮,是黑夜中最亮的,给大家照明。

  不光大家喜欢月亮,在古时候,喜欢月亮人可不少,有描写月亮的,有借月亮抒发情感的。譬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张九龄也写过“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类似如此的诗句还有不少,譬如《月夜忆舍弟》、《月词》等等。

  “吟成赏月之诗,只愁月堕”。期待今年的中秋节,不知月亮又会是如何一番美景呢?

  “猜谜、珍惜、观察、民俗、奉献、赏月、汤圆、科普、含义、咏月”。结合同学们写的不一样内容,吕老师给这部分小文各自命名。不一样的人会有不一样的生活轨迹,不一样的生活经历。用心感受生活,用文字记录,将难忘美好的瞬间,定格。

作文我的元宵节【篇3】

  今天是元宵节。我们早早的吃过晚饭,就去五一绿地赏烟花。人们说着笑着从四面八方赶来,大家老老小小一家人,显得十分的高兴。来赏烟花的人真是多呀,把五一绿地挤得水泄不通。

  19:30到了,只听见几声沉闷的声音,一个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了天空,几声脆响,夜空绽放出20XX美丽的图案,这象征着20XX年的美好开端。紧接着,一种种烟花直冲云霄,然后在空中美丽绽放,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黄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银色的百合,绚丽多彩;飞流直下的瀑布,让我想到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那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壮观!缤纷多彩的同心圆代表着全国各族人民永远心连心;一盏盏的小灯笼像仙女在空中舞蹈;更神奇的是那一张张在空中绽放的笑脸,那么可爱,那么美丽。人们在惊呼,在赞叹,夜色中,人们微微扬起的脸上也变幻着多姿的色彩,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他们不也像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吗!

  又大又圆的月亮,那么皎洁,静静地凝视着大地;一盏盏的孔明灯,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祈愿飞向天空。

  20XX年必定是一个快乐祥和的丰收年!

作文我的元宵节【篇4】

  我今年10岁,算来已过了10次元宵节了,但是最让我难忘的还是今年这个元宵节。

  一贯注重传统节日的奶奶一大早就去买回了三大袋元宵。妈妈知道我最喜欢吃元宵,也去买了四袋。爸爸工作忙,下班时想起今天是元宵节,也匆匆带回两袋。这样一来,我家就有九袋元宵了!怎么消灭这一堆东西呢?大厨妈妈前思后想,终于果断下令:“吃!”于是,傍晚时,我、爸爸和爷爷早早坐在桌前,物尽其用地等待大厨们的“虐待”。

  “上菜喽!”妈妈殷勤地大呼小叫着,端出了三碗元宵。唉!我们三人同时叹了口气。没办法,军令如山,吃呗!我安慰着自己,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率先端过一碗,大吃起来。爸爸、爷爷对视一眼,也无可奈何地各端一碗。“一个、两个、三个……”我吃了一个数一个,一会功夫便吃下十四个。我忙对爸爸说:“我吃完了!”爸爸却皱着眉头说:“我这一碗里起码有二十个,是不是多了点?”爷爷含糊不清地说:“嗝!我这一碗最少有三十个!”唉!我正准备开溜,却被从厨房里出来的奶奶逮住了,说:“乖,再吃一碗!”转眼间,我们三人面前又各多了一碗。“妈,我吃不下了!”没用,老妈正忙着煮第四锅。时间一点点流逝,等到八点元宵节晚会开始时,我们终于撑不住了,一个个东倒西歪,成了残兵败将。算算,我总共吃了三小碗,爸爸吃了四小碗,爷爷最惨,吃得最多!正说着,我的肚子一阵翻江倒海,哇,好疼呀!看来是吃坏了肚子。可卫生间还有人,不用说,当然是爷爷或爸爸占着喽!

  在三位食客的强烈抗议下,大厨们终于收兵了。当大伙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时,老妈突然及温柔地问:“今晚吃的还行吧?”“行!行!”我们小鸡啄米般答道。“那一定很难忘吧?”“难忘极了!”我苦笑着,心中却想:“废话,这么吃能忘得了吗?”最后,老妈甩出一句石破天惊的话:“要不,我再去煮点元宵当宵夜吧!”

  哇!我们三人同时昏厥。此时大家心中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有没有搞错啊!

  有没有搞错啊!元宵买多了。可以放到第二天吃啊,为什么一定要一天吃完呢?

作文我的元宵节【篇5】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的名字来源于古代农历

  一年中的第一个满月,你知道元宵节的起源吗?据说在古代,西汉正月十五一直受到重视,但到了汉魏以后,元宵节才真正成为全国性的民间节日,元宵节期间,全家都会聚在一起欢庆。元宵节还有很多习俗,比如吃饺子、看灯笼、猜灯谜等等。这与佛教向东传播有关。佛教在唐代兴盛起来,大家都“为佛点灯”,于是佛教的灯传遍了人们

  告诉你这么多,我想告诉你我是怎么过元宵节的。放学后,我们三个人来到祖父母家。今天的晚餐是火锅和水饺。爷爷奶奶准备了很多菜,比如排骨、玉米、猪肝、虾、蔬菜等等。它们非常丰富美味。汤圆也很好吃。我很喜欢汤圆,尤其是芝麻馅的汤圆。又香又甜。我受够了。晚饭后,我和表哥玩灯笼和谜语游戏。我们玩得很开心。直到爸爸妈妈叫我回家,我才告别了爷爷奶奶、叔叔和表兄弟姐妹,我喜欢元宵节

作文我的元宵节【篇6】

  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自秦朝就有这节日,古时叫上元节。到汉朝的汉文帝时,刘氏宗室为纪念平吕之乱,特下令改为元宵节,一直延续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说唐传中不是有个闹元宵节的章节么——唐朝本有禁宵规定,但是正月十五,却是放宵三日,普天同庆。说两辽王薛丁山的三子薛刚,性格刚强,好惹事。在元宵夜,见太子强抢民女,暴打不平,打死了太子;万岁爷正在城楼观灯,闻报太子已死,身子一哆嗦,也跌下城楼——书中有说道:薛刚打死太子,惊崩圣驾。闯下大祸,薛家遭灭门大罪。这也就反映唐朝元宵赏灯很盛行。唐朝诗人苏某有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诗人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面。

  到明朝,更是自正月初八,延至十七日,整整十天,张灯结彩,歌舞升平,天子与民同乐。

  元宵是民俗大节,有猜灯谜,舞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打蚌壳等节目,当然也离不开美食——元宵。元宵也即是演变为后来的汤圆,以白糖、芝麻、豆沙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下锅煮食,意为团团圆圆。

  元宵民俗,大同小异。我们这里好像不是吃汤圆,而是吃杂菜粥。菜是到野外油菜地里,盗取别人家的油菜苗尖,与吃剩的肉、大蒜、葱一起煮粥。这大杂烩的菜粥,里面有腊肉,也就很香了。当然这种传统习俗早已没了,只是依稀有点印象。

  正月十四日上午,家家户户磨米粉;下午,全家人都忙着做灯粑。把磨好的米粉,用水调好,再用调揉的粉团,捏成各种形象的灯粑。灯粑的种类很多,家禽畜生模样的灯粑,狮子粑、猴子粑,做灯粑很有讲究,男人一般是捏大雄鸡,水牛,狮子等雄性的动物。大公鸡要高高的鸡冠,粗长的脖子,昂首挺胸,样子雄壮威武;水牛要膘肥体壮。女人一般是捏母鸡,鸡窝里母鸡带小鸡,鱼呀,猪呀,狗呀????我的妈妈捏的猪头最好看,嘴巴翘翘的,有几道横皱纹,大耳朵边缘还有些毛,都是用竹签给弄的。我总是免不了说,这猪头好看,妈妈不高兴,马上纠正说——这叫神福(猪头的雅称)。母亲有时也捏禾秆堆,秆堆顶上还站着一只麻雀,母亲还在圆锥形的秆堆上,用剪刀剪些毛毛,还真像禾秆堆似的。我跟奶奶学捏母鸡,奶奶说,下蛋的母鸡不怕多,尽量捏吧。我没捏好的,就又揉搓掉再捏,十几回后,也能捏得像个样子了。所有捏好的灯粑,都要安上眼睛。这作眼睛的,是从野外一种廋藤上结的,小红荚角里的,绿豆大小的黑籽,黑亮黑亮的有闪光,无毒,可以吃,还有点香(俗称鸡眼睛籽)。村里还有捏塑技术高超的艺人,专门巡回去给别人家,捏什么狮子、猴子,比较难捏的灯粑。整个下午,全村喝彩声、欢笑声,真的是此起彼落。灯粑都要经过不断的揉捏,吃起来很有弹性,有嚼劲,比糯米粑好吃,大家还都是喜欢吃灯粑啊。

  元宵日的下午,男主户带着小孩,提着装有灯粑、草纸、香、爆竹的小篮子,去各处坟地祭扫——我们这里叫散灯。散灯的目的,一是纪念祖先辈;二是祈福,祈祷新年全家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还有一层意思是结束春节休闲期,开始做自己的事。俗话说,烧得年宵纸,各人寻生意——说的就是散灯的意思。这散灯是元宵节的主要事项,后人必须祭祀先祖,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嘛。

  老人总爱说,三十夜的岁火,十五的灯。大年三十,要烧好守岁火;正月十五夜,则要多点亮灯。就是家里的走道,所有房间,都要点上灯,并且让灯亮到天明。熄灭灯要说圆灯,不能说吹灭灯,正如大年夜不能将上床休息,说成是‘困呀、酣呀’,要说‘享福’才可。这是有禁忌的。

  无论村子大小,十五夜一定得舞草龙灯笼——驱魔除怪,祈求太平。用禾草扎草把,尺把长,三寸丁粗,然后,插上竹棍或木棍作柄,很像长柄榔头,加上草把龙头与龙尾,用草绳串起连接,人多就多扎几个草把儿,不过龙灯的盏数要单数不能双数,七、九、十一,或二十一,或三十一。草把上插香火。

  我们村有长长的布龙,每节布龙都配上电池灯。黄龙(草龙)为大,走在前;布龙在后。带路的在前,按规定顺序领着龙灯去各家门口转悠;乐队在后敲锣打鼓。龙灯一到门口,就鸣爆竹迎接灯龙。带路的唱彩词:‘龙头进门笑嘻嘻,拿把剪刀剪龙须,剪得龙须生贵子,生得贵子着朝衣’每唱一句,大家跟着和一声:‘好哇’。同时,这家的主妇把新点的小把香换取龙头上的香火,再将这换来的龙头香火分插在厨房、猪栏、厕所里,以示辟邪。

  龙灯在村里要游走三遍:第一遍祈福,第二、三遍驱邪赶魔鬼。最后到村外将草龙烧掉。舞龙灯也就结束了。

  小时还依稀记得村里来了高跷队,好高好高的高跷子,人踩在上面,可以够得着屋檐。踩高跷的人都穿着红绿色的衣服,脸上涂抹胭脂花粉,装扮成妖艳的女人,很是风骚逗人,好玩极了。表演后,我们村里人都拿糖糕、果品招待他们,还倒糖水、茶他们喝。

  八十年代初,我们也走家串户舞大龙、舞狮子、打蚌壳、划旱船。村民都热情地拿出糖糕果品招待我们,村长们还都送红包给我们呢。村里的晒谷场上早就摆好桌子,是专备我们舞狮用的。我在舞狮队,其时也就三十来岁,也是个练家子吧,脚一踮,就轻飘飘的上了八仙桌,南少林的八字拳引狮子上山岗(八仙桌);双脚在前,身子水平悬空直穿八仙桌面,也就是从狮子裆下穿过,叫穿裆戏狮子;我的一套五虎断门枪也耍得有模有样,杀得狮子左躲右闪就地十八滚,也赢得观众阵阵喝彩声。哈,嘴是两块皮,单吹少年时。不过,现在忆起来也是蛮有趣的。

  元宵前后,也时不时的有别村的龙灯到来,或夜里,或白天。如果你家有他那边来的女人,即使是老太姑娘,娘家来的龙灯嘛,也一定得扯上几尺红绸布,给龙灯头披上彩红。当然,他们事先也会打招呼,龙灯来了,也会特意到你家门口照面一下,以示关怀。

  人们在鞭炮声中告别了元宵节,怀揣美梦,奔赴前程。或务农,或务工,或学习,信心十足地去展示自己新的蓝图。

作文我的元宵节【篇7】

  七点刚过,我们就来到新市区看花灯,这里人山人海,花灯会种类繁多,设计新奇,造型各异,市政府前的整个街道火树银花,璀璨夺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前来观赏;有做生意的人早早来到摆好摊位,有的坐车从几十里路的农村赶来,还有的小孩骑在他爸爸脖子上,手拿着糖葫芦边吃边看。八点多钟,在市委大楼旁边一朵朵绽放的礼花腾空而起,哇!好美的夜空呀!只见深蓝色的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象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昼一样,把元宵之夜变得无比美丽,我简直被迷住了。

  一颗颗五彩的礼花腾空而起,礼花炸开以后,一朵朵纸花飘落下来,甚至有的纸花还带着一颗颗亮闪闪的东西,真象一颗颗彩色的流星;有的礼花炸开以后是双层的,接着变成动物形状了;有的炸开以后就象下起了流星雨,刷刷地往下落;还有的如同一道道彩色的金环,把天空变得光彩夺目,整个市区都沸腾了……

  五彩的'花灯被高高的挂在了半空中,闪着耀眼的光芒。美丽的花灯给这里增加了秀丽的色彩。这些造花灯的人手还真巧,什么羊形、龙形,拖拉机耕田形的……都能造出来,真了不起。当我们看到一半时,我惊讶地叫了一声,因为在花灯里,这个是我见到的最有意思的是:花灯里居然还有三只活羊,灯箱里还有一群小鸡,据介绍,它们是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呢!真让我佩服不已。有些大胆的人甚至还过去摸摸它,而那些羊只是晃晃脑袋,不时地抬起头“咩—咩—”地叫唤两声,然后又继续吃它的草,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当我们往回走时,看到一群人在猜灯谜,其中有一个字谜是:天下人间会七星,我和爸爸妈妈猜了许多次也没猜中……

  时间不知不觉已过去了三个多小时,但我们一点也没觉得累。

  啊!今年的元宵节之夜真美呀!

作文我的元宵节【篇8】

  在我的家乡——汕头,无论什么节日,我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

  就拿元宵节来说吧。那习俗可真多呀!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游神赛是家乡元宵节必须举行的,所谓的游神赛就是有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抬着一蹲人称“老爷”的佛像,还有一些人是抬着一蹲人称“观音娘娘”的佛像,抬“老爷”的`人一般都是比较多的,因为据说抬到“老爷”佛像的,那些结婚还未生子的人明年就会生男孩,抬着这两蹲佛像的人就会在大街小巷上走一圈,后面还跟着一帮敲锣打鼓的人,观看的人也是人山人海,特别热闹,等这些人抬到村外后就开始赛跑起来,看看谁先把佛像抬到目的地,所谓的目的地就是在村里的广场搭好的一个神台,然后把佛像放进去后,人们就开始在广场上摆起了各种各样的祭品,祭拜起来了,祭拜的人特别多。在神台的对面,有一个戏台,村里特地请了戏班子来表演给神明看。人们祭拜完后就会放烟火,放鞭炮,热闹非凡。

  第二个独特的风俗是吊喜灯,因汕头话灯和丁是同音,故点灯和添丁是谐音,所以家乡人认为点灯是添丁的吉兆,人口畅旺浮现。如果去年结婚的人或者生了男孩的人,在今年的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就必须提着红灯笼,拿一张红纸写上姓名贴到灯屏上,欢天喜地地挂在乡中宗族祠堂的灯架上,刚结婚的象征着不久就会添丁,生了男孩的象征着家中添了丁。

  元宵节的时候,我们不仅有游神赛和吊喜灯,还有一些好吃的粿品,其中“炸油角”是我们家乡元宵节必备的粿品之一。据说,“炸”象征着发财,这是我们家乡人一个美好的愿望,不管这些风俗象征着什么,但“油角”却是我最喜欢吃的美食之一。

  家乡的元宵节对我来说是新奇的、热闹的,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迫不及待地想到我们的家乡体验一下?

作文我的元宵节【篇9】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合家团圆喜庆的节日。人们在元宵节里放鞭炮、吃元宵,真开心啊!

  晚上七点在邢侗公园放礼花。我们全家六点三十分吃饱了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与我去看礼花,在路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有城里的、有农村里来的,有开车的,有骑三轮车的等等,我们一家边说边聊。到了邢侗公园你会看到公园门前,是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礼花与灯会的,其中有拄着拐棍的老人,还有咿咿呀呀不会说话的孩子,热闹极了。时间到了,瞬间礼炮齐鸣,百花绽放,美丽的礼花姿态不一,变化多端,有的是半圆形、有的是扇面形、还有的是圆形、还有说不出来的一些形状;有的像小灯笼、有的像瀑布,有的像向日葵,还有的像垂柳,最可爱的是像那一群群得小蜜蜂在百花丛中辛勤的采蜜,漂亮极了!真是五彩缤纷,火树银花,美丽极啦!真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礼)花开”。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灿烂美丽的时刻——元宵节。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元宵节作文 | 元宵节日记 | 元宵节来历 | 元宵节手抄报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