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一部影片,当下会有新的心境。观看作品时总会涌现非常多的想法,沉浸在故事情节中以后,可以将给自己的感悟结合自己的见解写出一篇观后感,写观后感时要循序渐进地写出作品的特色,切记不着边际的发表感想。你真的了解作品观后感该如何写吗?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萨利机长观后感范文,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萨利机长观后感范文 篇1
生活中,一般来说默守成规相对安定,但不可否认会错失很多乐趣。看了下面这部电影,你应该跟我一样对这个信条会有更深的体会。可不是乐趣那么简单了。
电影还有五天公映,俺提前尝了尝鲜,不过,汤姆·汉克斯的影迷们比我要早得多。据悉: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影片《萨利机长》也以最小的特效使用率脱颖而出。美国电影学院将在数周之后把这份入围名单缩小到10部电影,并在20xx年1月24日发布最终提名名单。
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影,可以说是电影界的一个短标签了。就像动作片,科幻片一样。电影自身的娱乐性和戏剧性,既便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导演还是会以艺术的眼光去修饰情节,以使电影更具有观众缘。发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刚刚就像电影中的NTSB部门的精神一样,去查证了一下是不是改编自真实事件。
《萨利机长》是根据20xx年1月15日全美航空1549号班机发生意外改编的电影,导演是美国著名的正派硬骨头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好莱坞得过不少奖项,《廊桥遗梦》就是他拍的。主演则是汤姆·汉克斯主演,《阿甘正传》、《荒岛余生》、《拯救大兵瑞恩》等很多大片都是他主演,不过现在看他,真的老了哦。
电影改编自1549号航班事件,是由一班美国全美航空公司由纽约市拉瓜迪亚机场起飞,飞往华盛顿州西塔克西雅图-塔科马国际机场的每日定期国内客运航班。20xx年1月15日,一架空中客车A320负责该航线,在起飞爬升过程中遭加拿大黑雁撞击,导致两个飞机引擎同时熄火,飞机完全失去动力,驾驶舱机组人员在确认无法到达附近的2个机场后,决定于哈德逊河河面进行迫降。结果是机上共155人全数生还,该事件也被称为“哈德逊奇迹”。
影片整体是种点到为止的简约风格,这种自然的留白观看起来很轻松,很是恰当。围绕NTSB部门以严谨的态度调查机长是险博名利,还是真正的英雄。突出了影片尊重事实、小心求证中心主题。
真实事件记录:
在20xx年1月15日下午3点26分,飞机在纽约瓜拉迪亚起飞。但起飞一分钟左右,机长向机场控制塔报告,指飞机上两具引擎都遭受鸟击而失去动力,要求立即折返机场。机场方面随即指示1549号班机立即折返,但萨利机长发现不能掉头折返机场,于是准备安排客机飞往新泽西的泰特博乐机场作紧急降落;但其后机长又发现当时飞机的高度及下降速率,无法让客机安全降落于泰特伯勒机场。于是,机长决定避开人烟稠密地区,冒险让客机紧急降落在贯穿纽约市的哈德逊河上。这些都在电影里比较真实的得到呈现,只是在电影中飞机在与河面撞击的最后一刻,依然能清楚的听到塔台的声音。而真实情况里塔台在机长告知即将迫降在哈德逊河23秒后失去就班机联系。这个和真实有些许出入。
飞机迫降在河面之后,由于撞击过大导致货舱门以及飞机后门被水撞开,接近0度的水瞬间涌进机舱。此时飞机上的人们保持秩序,让年幼小孩或妇女先下飞机,然后在河面等待救援。在等待救援的时间里,所有人都停留在救生艇没有乱动。而在影片中,一位男的因为感觉自己离岸边还挺近的,于是直接跳进河里想靠着自己的本事游过去。在纽约的大冬天冬游,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另外还有一个女的也自己跳进水里,最后被直升飞机的消防员救下。这些在真实发生的事件里都没有。
事故几周后,萨利机长被认定为:一直有创伤心理压力紧张后群症,出现幻觉和失眠,经常感觉自己往下坠。影片通过各种夸张的特效手法真实还原展现,一开始就是萨利机长做的一个噩梦,这个梦是他按照塔台的要求想飞回地面机场迫降结果没有成功撞向了大楼。而真实情况萨利机长当让没有做过这种梦了。这只是影片开头为了吸引人而做的一个炫技镜头。
在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的内部调查里,远比影片要来的繁琐和细致,恨不得把你所有的档案都拿出来调查。影片为了增加戏剧性,让观众感觉NTSB态度有点冷硬,而在真实情况里,NTSB对萨利机长和副机长提出的问题都是有理有据的,并没有故意抓萨利机长的小辫子或者不承认萨利机长的英勇冷静行为。
电影中塔台指挥官沮丧的说“完了,机毁人亡”,他为什么会这样断言呢?查阅了一下相关知识,简言之,综合因素,飞机陆地上迫降要比水上迫降生存率高得多。飞行员技术,以及很多的水面上的不可控因素决定着生死概率,这也就是为什么影片中事件被称为“哈德逊奇迹”的原因了。
影片中的NTSB公开听证会,没有考虑加入35秒的反应时间差。真实情况是NTSB早就把反应时间和人为因素考虑进去,整个听证会进行的非常严肃和理性。
有人或许会问:“155名乘客全部生还,为什么还去质疑男主?”狄德罗说过“质疑是迈向哲理的第一步。”我想,导演是本着这个理念,以及剧本对事件的高度还原有预见性的下得赌注吧。
萨利机长观后感范文 篇2
很多人都会将麻醉工作比作飞机的飞行过程,看完《萨利机长》,突然觉得很有感触,重新审视过往三年多的麻醉工作,除了后怕就是失落,又或者有点自责。
虽然在学校亦或是在每一次大小讲课里,都会受到教育,麻醉工作需要巨大的责任心以及扎实的理论和精湛的技术,但日常工作的琐碎早已消磨了所有一丝不苟的责任感,千篇一律的工作流程早就机械化了所有充满挑战的激情,所剩无几的只有每日的疲惫和对这份工作的绝望。幸好有一群可爱的同事,才得以让这种无聊苍白的工作稍显生机。
因此我一直在寻找某种出路,甚至可以换份工作,至少我的下班时间可以非常明确,至少工作之间我可以自由的喝口水、上个洗手间!原来我对自己曾经热爱的麻醉工作已经完全没有追求,不再要求自己有多精湛的技艺,不再要求自己的知识是否与日俱进。
因此我一直在寻找某种出路,甚至可以换份工作,至少我的下班时间可以非常明确,至少工作之间我可以自由的喝口水、上个洗手间!原来我对自己曾经热爱的麻醉工作已经完全没有追求,不再要求自己有多精湛的技艺,不再要求自己的知识是否与日俱进。
当看完萨利机长,突然有种莫名的熟悉感,我的麻醉工作难道不是这样吗?!千万次的飞行经验造就了临危不惧、机智果断的萨利机长。同样数以万计的麻醉例数不也在无声的提升着我们工作的高度,尽管波澜不惊,却需要我们用心体会,如此才会有质的飞跃。经验与技艺需要时间与机遇的积累,然而无时不在的却是我们的责任心。作为把控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安全的生命的机长,我们也需“宁可延误,不可失误”!
突然为自己之前的想法感到可笑,笑自己对麻醉事业理解的苍白,笑自己为繁琐工作推卸责任的理由。如果明天允许,我定会收拾如此幼稚的情绪,怀揣巨大的责任心,在每一个细节,只为将麻醉做到最安全舒适。
萨利机长观后感范文 篇3
影片讲述了在飞机失去动力时萨利机长当机立断将飞机于河上迫降并使155人全部获救却不断遭受调查质疑,最后证明萨利机长是一个完完全全英雄的故事。
影片寓意深刻,我只想浅谈一点关于一些我所注意到的细节问题。首先是空姐,给人的印象是训练有素,在有了飞鸟撞击的猜测以后,丝毫没有显示出慌乱,而是面带微笑,镇定自若,安抚乘客,冷静的告诉乘客要怎么做,给人以信任感。不同于国内空姐是吃青春饭,挑选空姐的要求是"瘦、高、白、秀、美",美国更注重的是体贴的服务与经验老道的紧急情况的应急反应,所以在美国,我们在飞机上看到最多的,是空妈,而不是空姐,与美好的外表相比,作为机组成员,我想更重要的是什么,不言而喻。
还有一点我想说的是美国的救援体系,这一点十分令我感动。就是在事故发生后,可以立即、机动的调配有关力量,迅速完成救援。包括船只,军队,直升机等救援部分,红十字会等灾后后勤援助,及维持秩序的警察等,全部有效到位。不论随后的后续工作有何问题,起码在保证人的生命,即救援工作上,美国做的相当不错。当然,美国的援助体制也不是一开始就十分完善,在一开始,美国的救援体制十分拖沓,无效,机动性差,军队也是重反恐而轻赈灾,更不用说与红十字等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了,可以说,在卡特里娜飓风之后,美国的救援体制才渐驱完善,而期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有制度化的批评机制促使救灾体制不断地更新、调整,而我国我国尚缺乏这样的制度化的、有效的批评机制,网络批评也处于无序状态。我们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马云说过"中国最大的危险不是GDP跑7还是跑8,跑6又怎么样?只要我们喝的水是干净的,空气是好的,食品是安全的。穷一点还能活得长一点。"同样,,我们不应纯粹注重中国人的"面子问题",更重要的是"里子",才是衣服是否舒适的关键。
萨利机长观后感范文 篇4
终于看到了这部电影,很满足。
这部电影是一部结局已知的电影,如何再呈现,如果讲这个故事,实在不容易。在这,我终于懂了,为什么文字,语言,故事,那么重要。因为绝对真相根本不存在,每个人心里都一个真相。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去反复挖掘一个历史故事。是否有这样一种可能性,是否有遗漏什么。是从大,还是从小?在一个事件上,有太多的维度,有太多的自由,有太多的视角。所以才有那么多好看的小说,故事。
以前的我,对故事,只注重情节和结局。可是,结局是什么?如果是历史事件,估计每个时期都要新的结论吧,成败?无常。而且这后世的评论,对当时的人有啥影响。斯人已逝。都是我们在臆想而已。
对于这部电影,是讲一个英雄啊。他没有太多的去夸大英雄的形象。几乎是客观的还原事情,几句话,几个镜头,事件便结束了。为了更饱满,给了乘客很多镜头,展现人们在生死面前的慌乱,劫后余生的感恩。
但我更感动的是,这部电影告诉我们这次成功的救援还有很多人,部门参与。如果没有他们后期的即时跟进,也没有100%的生还率。
尤其是那个第一个到达的救援船。那个,1,2,3,无缝对接上机翼,这个专业,这个技术,也是经年累月的专业才换来的。他们在救上那些刚从死亡线上回来的人时,说,no one is gonna die today. NO ONE。。不是YOU..这一字之差,代表他们的决心。他们对生命的敬畏。
这点敬畏是国人没有的。也许是我们才从战争中恢复,死亡见得太多了。他们都习以为常了。我也没有。我觉得生死太正常了。可是,他们不同。他们有时在疾病面前有种轻松感,觉得死亡不是结束。但他们对生命有种敬畏感,觉得哪怕是一丝一毫的机会,也不放弃。哪怕是陌生人。
很喜欢这部电影,TOM HANK的演技就不提了。
有机会再看一遍。
萨利机长观后感范文 篇5
萨利机长观后感1
这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电影——《萨利机长》。
20xx年1月15日,由萨利机长驾驶的飞机不幸被鸟群击中,在生死关头,萨利机长急中生智,降落在哈德逊河,机上155人全部获救。然而安全委员会却极度怀疑他的做法。最终,机长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这部影片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其中令我记忆犹新的还是萨利机长。他有着一头蒲公英一般的白发,眼神犀利,神情严肃。影片运用插叙的手法,插入了机长曾经开过农用飞机、战斗机的镜头,可见他的.经验丰富——毕竟,人家有42年的光辉历史嘛。
萨利机长的冷静也着实令人佩服。仅几十秒的时间内,他竟然能作出如此重大的决定,从而保障了机上155人的性命,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在飞机急速下降的途中,他并没有慌乱,吓得发抖,也没有一味地执行塔台地命令,冷静分析,真可谓冷静过人。
萨利机长还拥有超强的责任心。在他安全回到渡轮上时,他并没有顾着自己的身体,要求拿毯子来,对别人指手画脚,他只是着急于机上155名人员的生命。他不希望因为自己而连累别人的性命。
除了影片的主角萨利机长,副机长杰夫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飞行的途中,即使他对于萨利机长迫降河面的决定深感惊讶,但他也没有提出疑意,只是服从机长的安排,尽量不给团队拖后腿。倘若他不服从命令……后果将不堪设想。
尽管面对委员会的质疑,萨利有过自我怀疑,但他仍然坚持于自己的正确做法,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面对困难不慌张,面对质疑不动摇,相信该相信的。或许,这就是萨利与他的团队的成功秘诀。
萨利机长观后感2暑假是一个闲暇的时间,我利用这个时间看了大量的电影与书籍,写观后感成了必不可少的事情。
《萨利机长》取材于20xx年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迫降事件中,航班机长切斯利-萨利-萨伦伯格的真实英雄事迹。当年,这架空客飞机在爬升过程中遭到加拿大黑雁撞击,导致两具引擎同时熄火。飞机完全失去动力后,前美国空军飞行员萨利机长,确认飞机无法到达附近机场后,决定于纽约哈德逊河河面进行迫降。最终,他成功地令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生还,创造了空难史上著名的“哈德逊奇迹”。然而,在萨利机长被媒体捧为英雄时,他却遭到了NTSB(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调查。
“哈德逊奇迹”的创造,并不是出于偶然,也不是因为运气,他是一个优秀的机长毕生专业素养的呈现,同时也与他对于生命的敬畏以及高度的责任感有关。
在电影的片尾,当此次空难生还的乘客露出一张张大难不死后的喜悦的笑脸时,当他们自豪的报出自己的座位号时,传来了萨利机长的一段话:“155只是一个数字,可当你去对应一张张面孔时,那就不只是155张还有其他面孔,妻子们、女儿们、儿子们、父亲们、兄弟们,数字立马可观起来。”在现实中,当年那些机上的乘客表示,自己的生活因为这次迫降改变了。而萨利机长说:“1549航班不仅仅是5分钟的飞行经历,而是我的一生让我安全地把飞机降落在哈德逊河上。”
萨利机长观后感范文 篇6
《萨利机长》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20xx年1月15日,全美航空由拉瓜迪亚机场飞往夏洛特的1549航班在起飞仅两分钟后就意外遭到飞鸟撞击,在两部发动机都已停止工作的情况下,萨利机长凭借40多年的驾驶经验成功将飞机迫降在纽约哈德逊河上,未造成一人伤亡。其实这种“零伤亡”事故,无论从哪个角度理解都是皆大欢喜的。影片情节的发展着实出乎我最初的理解可接受程度之外,值得一看。
其实影片开始,内心对萨利机长这一形象就有了正面英雄的主观设定,直觉上从未怀疑过。贯穿整部影片,我不明白为何像这样的“零伤亡”航空事故,还要经历审查委员会这般严苛的质问,且似乎他们费尽心思的计算机模拟都在把萨利推向一个“图谋不轨”的边缘,真的担心故事最后以揭秘一场阴谋结局。令人欣慰的是,萨利并没有因为质疑而失去理智与风度,并用人性的道理赢来了35秒的时间,也最终得到了审查委员会的认可。我们永远不可能活在一个真空的现世环境中,人性分明如此复杂,却被要求像机器一样精确无误地运行,不知是制度的缺块还是整个科技信息时代的悲哀。
哈德逊河上的救援,这是第一次完整见到飞机水上迫降后的救援过程。除了对机组人员沉着稳重的指挥疏散和各方救援的完美配合的赞美之外,我想说的是,平时我们个人从没特别在意过的救援设施设备和所谓常识,或许只有灾难真正发生在我们头上时,才能意识到它对于生命的意义。
影片最后的听证会上,审查委员会最终承认:无论是计算机模拟,还是各方面的分析表示,绝无生还的可能,除了你。萨利为自己争取了35秒人类反应,这35秒,是人类的弱点,也正是人类的伟大,理解了这35秒,才能理解人类生之不易,才能理解英雄的艰难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