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电影里的情节深深得刻在我们脑海中,观众对于电影的情节都会有不同程度上的思考,将新奇的想法汇总起来,写进观后感是非常有必要的。写观后感考察的是我们对作品的理解能力。那么你知道写观后感应该注意些什么吗?我们收集并整理了“电影摩登时代观后感”,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电影摩登时代观后感【篇1】
影片讲述了二十年代的美国,正值资本主义走向垄断,机械大工业高速发展,资本向少数垄断财团手里集中时期。资产阶级队伍逐渐壮大,对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进行不尽的压榨,工人的身体和精神都被折磨着,但还是努力的想冲破这个不可能冲破的牢笼,而那些资本家只顾本阶级的利益不断的不断的要工人工作工作……。影片的主人公查尔斯正是当时工人中毫不起眼的一员,他在一个厂房里日以继夜地工作,但那些资本家还是要求他们加速加速。重复繁重的工作压得他喘但是气,当他把人们的鼻子当成螺丝钉来拧,当他把盘子当成螺丝来拧,当他想把扣子当成螺丝来拧,当……,这些种种引人发笑,更引人深思。
当他因被一妇女被告于警察而被追时,当他被工作折磨得精神短路发疯时,当他被那台机器折磨得一塌糊涂时,有谁流露了同情、怜悯之情,有谁关心和安慰他,没有。这就是部压榨。
查尔斯尽管贫穷,但却很善良。当他从精神医院出来后,他在路上救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女孩。这也是他。
在这样的时期,他们的命运是一样的。只会一向被歧视,被压榨,被……。可能是命运,也可能是缘分,使这两个人相遇了,一个是受工作压迫而发疯,一个是失去父亲和姐妹,受饿不得以去偷面包,两个可怜的人终在那次面包事件中有了交集。当两个人再次在警车上相遇时,他们彼此都对对方有了好感,可能是同样的命运,亦或是同样的坚持吧。经两个人的努力,两个人终从那个“牢笼”里逃出来了。但是就他们的努力终究是逃不出的那个“牢笼”,无底的洞啊。
电影摩登时代观后感【篇2】
黑白片、默片,似乎离我们这个时代很遥远了,但找来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一看,依旧被冲击、被震撼,这种来自身体语言的表述似乎更能震撼心灵。这部电影,无疑是最经典的老电影之一,它带给人们工业革命的思考,促使人们关注社会。工业革命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今天,再来观看这部几十年前的老电影,除了思考历史,我更想探寻一些现实意义。
第一点,我想讲的是事业慢慢摸索。年轻人都太着急,以为所谓三十而立就是要在三十岁到来之际事业有成、腰缠万贯,其实不然。卓别林所饰演的角色,在电影中从事过很多种职业,在那个个人命运被社会大潮所裹挟的时代,他也随着时代的大潮就业、失业、就业、失业但,我们可以观察到,他的几次失业,摒除时代的因素,他自身也是造成失业的重要原因。他大大咧咧、做事毫无章法、不按常理出牌、充满滑稽,这样的特点,或许决定了他不适合从事中规中矩的、需要遵守规则的职业。
他做产线工人,被压迫导致精神病;做造船厂助手,把船放出了海,自己灰溜溜走了;做百货商场守夜人,第一天晚上便在一堆衣服中睡着了,并被警察带走;做餐馆服务员,进错门撞到同事,搞不清楚客人点的餐是什么最后,他在餐馆唱歌,因为既记不得歌词,又把袖子上的歌词弄丢了,只能即兴发挥,但就是这种即兴发挥,使他获得了阵阵掌声,观众和上司都认可了他。经过很多尝试,他滑稽的特点,让他找到了适合的职业。这个过程告诉我们,不是每个人都在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适合什么样的职业,根据自身的特点,慢慢摸索,找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总能找到合适的位置。
第二点,伴侣要互相扶持。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有人陪伴,互相扶持,能走得更远。片中的女主角美丽、大方、善良、乐观。男主角刚从监狱出来的时候,曾一度接受不了现实的残酷,想方设法想回到监狱,因为女主角,他才和女主角一起逃过警察,避免再次进入监狱。后来,他积极找工作,积极面对困难,这和他想与女主角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不无关系。来自爱人和家庭的动力一直鼓舞着他。
再来说女主角,她父母双亡后,一个人孤苦无依,不知道怎么维系生命,遇到男主角后,他们一起努力的生存下来。在她成为餐馆的舞蹈演员、男主角也得到认可可以做一个固定的歌手,眼看好日子就要来临的时候,两个以她是逃跑的少年犯为由要逮捕她的人出现时,她和男主角虽然暂时成功逃脱,但是,她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这个时候,男主角鼓励她,让她重新找回对生活的信心,最后,他们一起扶持着走向远方。一个人的战斗总是孤独,有了伴侣,互相鼓励、互相扶持,生活将更有信心和希望。
追溯历史,我们给这部电影赋予一个宏大的背景;回归现实,我们在这部电影里体会人物经历的起伏跌宕,找寻对个人生活的引导。
电影摩登时代观后感【篇3】
影片开始的镜头时一些巨大的齿轮,人在其面前是如此的弱小和微茫,机器的力量是如此的大。在影片中更会对此有更深的理解,机器虽然会个人幸福生活但一开始,确实他给了我们不断的伤痛,摧残人性,毁坏人的健康,恶化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人则成了机器的奴隶——主人公被卷进了齿轮里。
这也正证明了,影片开幕时的一句话:本片讲述了工业时代,个人企业和人类最求幸福的冲突。
影片首先讲述的时工人在流水线上的劳动。如果用词来形容的话即使:单调,机械,沉重。老板在办公室里自会整个生产拼命加快速度,并且还试图引进“喂食机”以节省吃饭的时间来工作!这种生产方式(就资料叫做泰勒管理方式)一方面这是一种专业,快速细化的工作方式,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创造了巨额财富,但同时也忽视了工人的仍尊严,于是在这种重压下主人公,一位机器劳累的工人疯掉了,为了追求剩余价值,机器吧人的身心健康毁掉了,把人变成了机器的奴隶。
要说到忽视人格,影片正还有很多,比如实验喂食机的过程,当众野蛮追捕女孩。
这部影片确实放映了社会化大生产早期的劳资矛盾。但这是不是可以避免的呢?这个生产时期确实创造了大量财富,促进了资本向少数人手里集中,为进一步社会化生产奠定基础,科学技术也突飞猛进,但是社会,特别是工人阶级为此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社会矛盾,环境污染,犯罪……
更需要强调的是,资本主义的大发展是在二战后,工人待遇和社会福利极大提高时发生的,福利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人民资本主义,新经济产生,民主政治极大发展……
这让人想起了前几年中国的“黑心工厂”超时加班,降低工资,毫无安全生产可言,难道这真是不可避免的么?而更让人痛心的是的地方政府却作为甚少!
还有一个令我印象很深,主人公勿立功劳,得以提前自由,他很不高兴(这是很显然的,外面会饿死啊!在中国也是这样,我说的不是这个),但监狱长给了他推荐信,就是这封信使他在经济危机中找到了几份工作!这正体现了一个政府的公信力!甚至是在大危机时!也许这也是美国度过危机,主人公最后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一个原因吧!
一个公平的社会终会给人机会,就像他们在酒吧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只要努力,就有自己的生活,不过它是贫是贱……
最后,人要有奋斗的信心,美好就在前方!
电影摩登时代观后感【篇4】
《摩登时代》的背景是三十年代资本主义走向垄断的时代,机械大工业高速发展,资本向少数垄断财团手里集中。随着这场工业和社会变革洪流到来的是大量沦为机器工业文明附庸的无产阶级,在技术革命的旋涡中迷惑,然后成为这个机器社会生产线上的螺丝钉,微不足道,随时可以被无情抛弃。
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是表现20世纪初社会化大生产的最为著名的影片了,为经济危机给广大工人带来的痛苦而大声呐喊呼号。喜剧大师卓别林以独特的视觉形象、喜中见悲的诠释方式、辛辣犀利的讽刺和揭示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工人饱受资本家欺压剥削的严酷现实,以其高超的表现手法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代表千百万失业者遭遇的生活画像,概括了摩登时代这一矛盾的本质,揭露资本家疯狂剥削工人以更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以及这样一种生产方式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在那样一个工业大生产的时代,卓别林用自己的演技演绎着每一个劳动者的希望,他们虽然忍受着压迫,但对生活的追求是不会停止的。
20世纪初期,也就是所谓的摩登时代是一个十份特殊的时期,两次工业革命的相继发生完成,工业社会彻底取代了农业社会,人类从农耕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社会化大生产成为生产的主要方式。在这一系列的重大变化中,工作条件、劳动分工等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资本家需要获取强调工作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以此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同时对工人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最佳操作方法,实行生产的定额标准;与此同时,采取计件工资制作为对工人的激励手段。伴随标准化生产和流水生产线的出现,工人的专业化分工被无限度细化有了实现的可能;同时,为了适应流水线生产的方式,专业化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也成为一种必须。此时,管理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达到了极致,工人被紧密地结合在机器周围,高度熟练的进行单调乏味的简单劳动。机器成为整个生产过程的核心,人仅仅作为机器的附属而存在,在这样的氛围下,工人作为社会人的属性被企业主或管理人员压制到了最低限度,人的尊严和能动性被严重忽视,工人仅仅作为机器零件被使用。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乃至身心都遭到了严重的挫伤。总体来讲,以科学管理为主导管理方式,工人简单劳动与机器紧密结合是当时典型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作为社会化大生产早期的主要生产方式一方面缓解了劳资双方的紧张矛盾,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积累了丰厚的社会财富;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严重忽视工人人格,工人士气低下的问题从而导致了新的劳资矛盾。
电影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它让人们在笑声中看到资本主义黑暗以及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国家残酷、黑暗的现实,资本家无休无止的压榨,已使许多人民无法生存,流浪街头,沿街乞讨,连工人的吃饭时间都相剥夺,因此发明了吃饭机器,让工人在吃饭时能腾出手脚来继续干活种种做法的最终目的都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因为剩余价值才识资本家最终想要获得的就是更多的剩余价值。
而资本家是怎样剥削工人的?劳动过程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劳动,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占有,工人一无所有,只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工人在资本家的支配和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第二,劳动产品也属于资本家所有。
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说:创造资本关系的过程,只能是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条件的所有权分离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因此,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因为它形成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史。在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开始于15世纪后30年,经过16世纪的高潮,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才告结束。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资本主义的生产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家的本质是惟利是图。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不仅是价值形成过程,而且必须是价值增殖过程。资本家使用最明显的延长劳动时间的方法来绝对的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这种方法叫绝对剩余价值。其次,资本家为了剥削更多的剩余价值,除采取延长劳动时间的方法外,还用提高劳动强度的方法来加强对工人的剥削,让工人在同样的时间内消耗更多的体力和脑力。从劳动支出来看,提高劳动强度和延长劳动时间并无本质区别,也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何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样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因此,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通过影片,我们更形象化具体化地认识了本章第一、二节的内容:资本本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电影摩登时代观后感【篇5】
卓别林的《摩登时代》这部电影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它让人们在笑声中看到资本主义黑暗以及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国家残酷、黑暗的现实,资本家无休无止的压榨,已使许多人民无法生存,流浪街头,沿街乞讨,连工人的吃饭时间都相剥夺,因此发明了吃饭机器,让工人在吃饭时能腾出手脚来继续干活种种做法的最终目的都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因为剩余价值才识资本家最终想要获得的就是更多的剩余价值。
1936年2月5日,《摩登时代》在纽约利沃里剧院首映。当时正置世界经济危机后期,资本主义国家工人普遍失业,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在如今资本主义依然存在的今天,此影片仍然是一部很好的反映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影片,亦可看出资本家为了获得剩余价值不择手段的做法,拼命地压榨无产阶级工人。
在影片开始的镜头里,先是羊群拥护在一起走过,紧接着是一大群工人拥护着走进工厂,形式接近,给人一生种想哑然失笑的感觉,同时又使人对那个造成机械化的社会形态的深深思索。暗喻工人的命运和羊群一样,而查理正是这千百个人中的一个。再如影片还通过豪华的碳化商店、幻想中花园别墅和现实中的破旧木屋,提示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在监狱里,人虽失去了一切自由,但不用为失业、饥饿所困扰。在街头,人虽然获得流浪的自由,但要为无家可归、难以充饥而痛苦。在工厂,人虽能维持生计,但他却是机器的奴隶。卓别林以独特的视觉形象概括了摩登时代的矛盾本质。在卓别林自己评论来说:那部电影是从一个抽象的概念――批评我们的机械化生活方式――发展而来的。
我永远忘不了主人公查理被机器卷进卷出的镜头,以及被流水线弄得变成麻木机械的工具人,竟然想要在人的鼻子、钮扣上拧紧螺母的镜头。一开始的大钟内部齿轮运转的特写,便清楚描述了当时社会里的机械化的社会秩序。虽然其电影所叙述的历史背景
电影摩登时代观后感【篇6】
今天同事问我,资本主义是什么鬼?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有什么区别?我想了想,应该回答最简单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区别吗?还是回答文化的不同?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想到深处,突然想到只有这部电影可能会告诉我想要的答案!
Long long ago,那个年代的美国,资本还大多集中在少数的资本家手中。他们有机器,有大批的生产设备,尽管他们有钱,可是为了更有钱,还是要不断的压迫工人阶级,无限的压迫。资本家越来越富有,因为生产的商品越来越多,穷人因受他们的压迫和社会不完善的制度越来越穷。那么问题来了,生产的商品越来越多,社会中的消费能力慢慢的跟不上生产能力,工人阶层没有这个能力去如此消费。产品慢慢累计,富人们的公司的产品没人买,资金无法尽快回笼,资金周转不过来,慢慢的公司也没有钱给工人付工资,开始给工人减薪,裁员。公司开始倒闭,失业者增加。他们吃不饱,开始偷,开始抢。
这是工业革命的影响和资本主义低阶的生活写照,就像刚开始的一个镜头,先是羊群拥护在一起走,紧接着是一大群工人拥护着走进工厂,这样的蒙太奇手法把当时工人暗喻为任人宰割的羊羔,成为资本主义、资本家和金钱的奴隶。
卓别林以独特视觉形象概括了摩登时代的矛盾本质。虽然可笑,但反映出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剩余价值而不惜缩短工人吃饭时间至使机器化的工人连休息时间手臂还在不停的运动,使人们对那个几械化的社会的深深思索。
卓别林弱小的身躯被生产线吞噬着,而这个所谓的摩登时代是一种讽刺,这是一个异化的机器工业时代,人与机器仿佛混为一体;这是一个抹杀人性的时代,上司对于工人如奴隶般的压迫;这是一个荒.唐无法理解的时代,一个善良人会在不长的时间里入狱五次。
这部片是一部默片,但片中运用文字解说,加上演员夸张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让观众更易理解剧情,从而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虽然此片的画面是黑白,但是这种反差恰恰给人强烈的鲜明感。
其喜剧形式背后是对于社会、对于梦想的思考,有其嬉笑的荒诞和其真实的反思。尽管是一部喜剧,涵义却完完全全的悲剧化。我们要感谢卓别林,正因为他凭对当时社会的敏锐观察力和天才的想象力,记录了那个悲哀的时代,是他为观众生动的演义了一名处在乱世下的小人物,也是他为世界无声影片画上了一个辉煌的句号。
卓别林的电影是一面镜子,在得意的笑料后,原是生活的骸骨。也只有看镜子的人才知道,欢乐和悲哀原来都是同一服嘴脸。
大约是过了看默片的时代吧,不过我还是希望大家可以看看这部片子!
电影摩登时代观后感【篇7】
《摩登时代》中的夏尔洛就是这样一个乐观善良机智幽默的流浪汉,卓别林通过这个倍受欺凌的失业者形象对资本主义工业化进行了强烈的质疑和控诉。他被变成机器的奴隶,他被无数次的炒鱿鱼,他为了温饱而试图犯罪回到监狱,即便这样,他也没有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对现实的抗争,在影片结尾处,夏尔洛牵起女主角的手,两人一起向着远方走去,留给观众两个充满希望又弱小的背影。观众在被这些滑稽讽刺的喜剧场面逗笑的同时,也感到了心酸与悲哀,因为“他们(观众)在这个穿着破衣破靴的小丑身上发现了一个装载无数灵魂的大灵魂,他们就是大灵魂中的一点一滴”(《谈卓别林传》,王元化,原载1943年8月15日《万象》第八期),夏尔洛就是观众中的每个人,他们来自社会底层,被资本家或者残酷的命运所压迫,他的快乐就是观众的快乐,他的痛苦就是观众的痛苦。
业社会与人性的冲突,资本家对工人的压榨,经济危机对失业工人带来的痛苦,就这样被卓别林写在了《摩登时代》中的夏尔洛悲戚惊恐的脸上,他从来就没打算只是为了把观众逗乐而拍喜剧,对社会深刻的思考、对问题尖锐的讽刺、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注,才是卓别林致力表达的内涵。他曾经说:“所谓幽默,不仅仅是来自只有玩笑性质的痛苦,而是我们在貌似正常的现象中看出了不正常的现象,在貌似重要的事物中看出了不重要的事物。幽默还增强了我们生存的意义,使头脑清醒。由于幽默,我们在变幻无常的人生中可以较少受到打击。幽默促进了我们调和的意识,同时让我们看到,那些夸大了事态严重性的话中含有荒谬可笑的成分。”卓别林的幽默,区别于其他的喜剧演员的单纯搞笑,它来自对生活痛苦的理解,对荒谬的戏谑,他的喜剧往往有着浓重的悲剧色彩,其中的欢笑总是与泪水相伴,“用丑代表美,用笑代表泪,用蠢代表真,用傻代表爱,这是卓别林对于世界无可奈何的讽刺”(《谈卓别林传》,王元化,原载1943年8月15日《万象》第八期)。
和卓别林“好莱坞第一代拓荒者”(19xx他与玛丽?璧克馥、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和戴卫?沃克?格里菲思等人一起在好莱坞成立了联美公司)身份并不相符的,是他在电影技术方面的保守和滞后,“他的技术是极简单的:他的拍摄角度是明显易见的,他的拍摄工作从来不是惊人或特别的,他的剪辑只是颇为幼稚的把突出表现他的喜剧才能的少数镜头连在一起”(《电影的观念》,斯坦利?梭罗门)。当格里菲斯在好莱坞引领起叙事蒙太奇的主流之后,卓别林意外的还在强调着单个镜头的表现力,虽然他也运用了一些类似《摩登时代》开头绵羊和工人的两个镜头那样的表现蒙太奇手法,但更多的时候他还是在忠实的用全景镜头表现动作的经验时间,《摩登时代》中夏洛尔在餐厅中唱歌的场面,固定的正面全景视角,类似戏剧的观看方式,观众只能看到夏尔洛的独角戏,仅仅能从镜头之外的笑声中得到餐厅里人们的反应,这当然是为了更全面清楚的表现其喜剧动作和场景,但却难免有“附逆”舞台表演之嫌。
虽然从1927年开始有声电影出现后就很快占据了电影主流,但是在整个1930年代内卓别林始终拒绝拍有声电影,“这位靠动作就能传达一切意思的天才哑剧演员,担心他的作品用了对白以后,反而会使得全世界的观众不易理解”(《世界电影史》,乔治?萨杜尔著)。然而为了迎合已经习惯了有声片的观众,卓别林从《城市之光》开始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拍摄办法,那就是拍摄包含声音的“无声片”,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对白片。《摩登时代》就是一部“无声”电影,但是实际上它包含声音,比如收音机和电视机的声音。同时,《摩登时代》也是第一部可以听得到卓别林本人的声音的电影。电影结束时他哼的那支歌是他自己亲自哼的。虽然如此这部电影一般仍被看做是一部无声电影。
即使在一些方面仍然存有争议,但不可否认,卓别林的喜剧电影和他的喜剧观念,是电影史上一个极具特殊性的重要现象,他对美国喜剧电影的贡献更是无人出其右。英国著名的喜剧演员彼得?塞勒斯说:“我们,这些小丑们,悲惨的存在着。”事实上,你看,并不是所有的喜剧演员都只是小丑而已,至少,查理?卓别林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