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元节优秀作文讨厌的中元节

  中元节又称鬼节,七月半,是我们祭祖的一个节日。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精选中元节优秀作文讨厌的中元节”,仅供参考,想要了解更多文章,请多关注我们。

  篇1:精选中元节优秀作文讨厌的中元节

  这两天不知道为什么空气重总是弥漫着一股纸张烧焦了的味道,还时不时地又人燃放鞭炮,让我不敢开窗户也不敢出门,因为空气质量太差了。于是我就问妈妈这是为啥?妈妈告诉我中元节快到了,大家在燃烧纸钱祭奠先人,所以空气总是不太好。我很好奇到底什么是“中元节”呀,于是我就上网去查有关的资料。经过查询我知道了“中元节”它是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日‘就是俗称的“鬼节” 。

  说道“鬼节”我想同学们可能更熟悉的是“万圣节”吧!它是西方的“鬼节”,在这一天小朋友可以装扮成各种奇怪的样子问邻居索要糖果……完全没有我们中国的“鬼节”的“硝烟弥漫”“云山雾绕”让人不敢深呼吸,因为一不留神就会吸入过量的烟雾让人极不舒服。

  真希望我们的“鬼节”也像西方一样是一个邻里之间和睦,开心的节日,而不是“硝烟弥漫”、“云山雾绕”让人不敢出门的日子。

  篇2:精选中元节优秀作文讨厌的中元节

  七月十五中元节,人称鬼节。

  其实,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到七月三十日都是鬼门大开的日子。民俗相信,在这一段时间会有许多的孤魂徘徊在阳间。

  中元节,是华人很重视的一个日子,每一年的中元节都会有许许多多普渡祭拜的盛会举行。

  这个鬼节也是众多的华人节日中规模最大,花钱最多的一个节日。

  中元节,也是佛教的“盂兰节”。有关盂兰节民间一直是流传着目莲救母的故事。话说,目莲的母亲刘青捷被打入地狱。

  目莲用其神通力,看到了他的母亲堕入恶鬼道中,肚子很大,喉咙很小,不能进食,饿得很辛苦。他见状,拿了饭要喂母亲,可是饭一进口,就烧成灰炭。

  目莲感到悲痛极了,要求释迦解救。释迦告诉他说:其母罪孽太深,一定要以盆器,罗列百味,供奉众僧,才能解他母亲倒悬之苦。

  终于,他帮助了他的母亲脱离倒悬之苦。后人因此应念心中,每年的七月十五以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华人社会在这一个月会开始供拜,有些地方则会举行普渡大拜拜。盂兰盛会是华人除了农历新年,第二大的节日。

  七月鬼节,你不难在街头巷尾的空地上、庙宇看到设坛祭拜。一些较大的祭拜,会供拜鬼王。鬼王也称普渡王,传说是观音大士的化身。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祭拜方式。私普,是个人家里祭拜。街普是个别择日祭拜。市普则是以市场为主体的大普渡。

  七月三十日鬼门关,一个月的中元就这样结束。

  篇3:精选中元节优秀作文讨厌的中元节

  老师说七月半也叫“鬼节”、“中元节”,是人们祭祖祭拜先人的一个节日,也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七月半是在七月十五。可是我很怀疑老师的话,因为我家的中元节是从七月初九开始的。

  在七月初的时候,我们家就会开始为七月半鬼节做准备——写包。我老是记不住该怎么称呼逝世的姥姥、爷爷他们,这时候妈妈就会耐心地教我。说在写包的时候,称姥姥为曾祖,称爷爷为祖考,结尾为老大人,若是女性,则结尾称呼为老孺人。

  写了包之后就是数纸钱装包、封包。

  在七月初九的早上,我家会开始做其他准备。如,将八仙桌擦干净,倒干净香炉里面的沙子和香灰,买好过节用的纸钱、纸箱,和祭拜用的瓜果等。

  在傍晚时分,我家会将八仙桌摆在堂屋的正中间,香炉倒上一些沙子摆在桌面的上方处。而在桌子的左右和下方处则分别摆上一条长凳。在桌子正对大门的那一方,会在桌子腿上方系上一面方正的步,我们如果要烧纸钱,就要从布的两侧递到桌子下的盆子中。

  等到准备完毕,吃过晚饭、洗过澡我们家就会由爸爸带头引着我们去外边“接客”。爸爸的手上会拿着几支香烛、一些纸钱,一边走,一边嘴里念念有词,似乎是说“xxx接您回来看看”之类的……

  等走到一定距离后就会开始在地上或小土堆上插上香烛,然后点鞭炮。鞭炮点过后,我们就要鞠躬拜祖。

  回到家,吃些瓜果,这第一天接客就算完成了。而这个夜晚,八仙桌香炉里的香不能断,要一直燃到第二天。

  第二天,则是接待来过节的亲戚和“送客”。这一天,在八仙桌上要摆上小茶杯,不时地祭上热茶水。在祭过之后,我们要喝完茶水。而且,在这期间,我们不能碰到长凳。

  在中午,我们家一贯的习俗是吃面条,妈妈做的面条很好吃,尤其是臊子,特别香。就连不爱吃面的我,在这一天都会把碗里的面吃光光。

  到了下午四点时候,妈妈就会开始做晚饭;而等到四点半或五点的时候,亲戚们就会派几个人带着各家写好的包或纸箱,带到接客插香烛的地方开始烧包。

  之后就是等待先人将八仙桌上所祭上的饭菜“吃完”,接着我们则撤掉桌腿上系的布,撤掉香炉,围着八仙桌开始吃饭。饭毕,亲戚会回家去为他们家的中元节做准备,而我们家则会再次摆上香烛,祭上瓜果,等到祭完,这个中元节才算是过去了。

  篇4:精选中元节优秀作文讨厌的中元节

  水灯又名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纸质木座。人们在中元夜将河灯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作为中国人民一项古老的习俗,每年七月十五日“盂兰盆会”的中元节,老百姓都要在河中放灯以求平安和吉祥。而实际上从农历六月开始,一直到中秋节期间,人们都爱放河灯。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夜晚,平缓的江面会漂起千姿百态的河灯,它们沿流而下,光映粼流,几乎让人分不清哪是天上的星星,哪是江里的河灯。相传,放河灯起源于印度。在佛祖释迦牟尼的故乡,佛教信徒每于七月十五举行孟兰盆会,放河灯追祭祖先、超度亡灵。 闽南人、台湾人习俗,中元节祭拜时,会在各水域先放流灯火,迎接到来的亡魂,帮亡魂照路,邀来同享香火,号称“水灯”。多是以纸糊如宫殿形,中有蜡油点火,内有一置彩色三角形纸旗,号称“普渡旗”,该旗以毛笔写上“庆赞中元”、“广施盂兰”、“敬奉阴光”、“冥辉普照”等“中元敬语”字样,并写上自己的姓名,让好兄弟(闽南语对亡魂的敬称)知晓是哪家檀越所供奉,也有直接写在灯上而不用旗者。俗谓水灯漂浮愈远,该施主愈得庇佑。

  东北历河灯最盛的地方是吉林市。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清政府在这里建立水师营,古称船厂。当时技术落后,捞木造船死伤的人很多,造成人心不稳。船厂老板为收买、笼络人心,在当年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请僧人到江边做法事,为死者超度。于是以后每年的中元节,家里有故去亲人的,就到江边放河灯。灯上写着死难者的名字,灯里点上蜡烛,随波流去,表达思念之情同时,也希望亲人的灵魂能帮助活人渡过难关。放河灯的习俗已经被人们拓展,如果七月十五庄稼长势喜人,农民们心里就有底了,就觉得应祭祀一下天地,老人们就开始张罗:放点河灯吧,收成也许会更好。

  篇5:精选中元节优秀作文讨厌的中元节

  中元节也叫鬼节,我的家乡对于这一个节日可是很有讲究的。

  在离中元节还有几天的时候,我们就轮流开始了这个节日,我们那的风俗是在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拿上炮竹,香,以及钱纸到一个特定的地点准备接祖。在我们开始这一步骤的时候,家里面的大厅里,以及大门外面都已经搬上了桌上,在桌子上都摆好了吃食。等到鞭炮声响起,这也就意味着家里的祖先被我们迎接了回来。在当天里,我们有很多的禁忌,比如晚上的时候最好不要外出,不能将一些不吉利的话,同样态度也要摆端正,不可以吊儿郎当的等等。

  在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要准备好早餐,将早餐端在餐桌上,我们必须等到先祖们用完后才可以去吃,至于怎么去判断,我们就是根据上菜的时间,以及饭菜在桌子上摆放的时间来判断。这段时间里,我们要保持香火不断,蜡烛要亮。以前我也挺迷糊的,为什么一定要点蜡烛,后来一些长辈们告诉我,蜡烛的光,是为了照亮先祖们的路。我们这个接祖的活动是前一天傍晚的时候开始,后一天同样傍晚时分结束。结束的时候同样需要炮竹,需要迎接时一致的.用品,只不过,炮竹的方向变了,接的时候从外往内放,送的时候从内外放。

  中元节虽说是一个鬼节,但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怀缅的节日,在这一天里是我们表达对仙逝先祖的一种怀念,也可以说是一种尊敬。我越长大就越能听到一些杂说,很多人对于这么一个节日的活动似乎都认为是一种迷信的行为,这未免太在乎这个节日表面上的含义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节日?节日本身的意义又在何处?其实不过是人类一颗思念、一颗怀源的心罢了。

  篇6:精选中元节优秀作文讨厌的中元节

  在这一年里,有很多节日,有敲锣打鼓的春节,有纪念屈原的端午节,还有看烟花的元宵节。但是,最特殊的,就要数中元节。

  又是一年中元,中元节,俗称鬼节。人们相信在这一天,会有许多孤魂徘徊在人间,相传中元节的由来,是由《目莲救母》这个传说演变而来。

  话说目连的母亲被打入地牢,目连得道后开天眼,在地牢寻找自己的母亲。发现母亲堕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不堪,他向释迦牟尼求救。释迦牟尼告诉他,其母罪孽深重,一定要以盆为器,罗列百味,供奉众神,才得以解其母倒悬之苦。后人因此而记于心中,便形成了中元节。

  今天早晨,我还没睡醒,就听见一阵“咚咚咚”的声音。我睁开朦胧的双眼,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到厨房门口一看,原来是妈妈正在剁肉。桌子上还摆水果和点心。

  “妈,今天谁过生日啊?”我迷迷糊糊地问。“傻孩子,今天是中元节,要祭祖呀”。妈妈头都不抬地说道。“为什么今天要祭祖呢?”我疑惑地问。“今天祭祖,不仅为了祈福平安。同时也要将先人的灵魂接回家。”妈妈若有所思地回答。

  “哦,原来是这样”。我揉着眼说。

  晚上,门前的小河边聚满了人。许多人手拿河灯,点亮蜡烛,把一盏盏明灯放入河中。那一盏盏明灯,就像一艘承载着希望的小船,渐行渐远,带着人们的哀思驶向远方。我也取了一盏灯,点燃蜡烛,默默许下愿望。

  七月三十鬼门关,又一个中元结束了……

  篇7:精选中元节优秀作文讨厌的中元节

  很多人一提起盂兰盆节就会想到日本,其实,这个节日发源于我国,在道教中也称之为中元节。

  据传,在中元节这一天,地狱的大门会被打开,许多鬼就可以趁此时机回到他们生前的家里,享受后人的祭拜。而这个节日我家自然也不会错过。

  今天我们家准备烧包。每到这几天,天气就会有些发凉,空中也可见一丝丝的细毛毛雨。阴阳相隔,想要见的人都已不在,也许老天也在为此而悲伤吧!

  爸爸妈妈在家里准备晚饭,我和弟弟跟着亲戚带着纸包、纸箱等来到野外开始烧包。

  我和小孩子负责把附近的树枝、树叶扫开去,以免待会烧到别的地方去。而大人则开始分开那些捆成一捆捆的纸包,待拆开绳子后,则将纸包或侧放或竖放的摆好,确定待会烧起来之后能够更容易烧开。

  伯伯用打火机点了三支香和一支烛,插在土里拜了几拜,然后引燃纸钱,一把把地撒向纸包,确保纸包能够燃起来。我则和孩子们一人拿着一枝小树枝,拨弄纸包,将那些没有烧起来的纸包拨到火那边,或是将倒下来的纸包拨正……

  火光映照在我们的脸上,空气暖了起来,希望逝者和生人都能这样温暖下去……

  推荐阅读:

  中元节作文过中元节(优秀4篇)

  精选中元节的由来及习俗作文500字

  写中元节的作文

作文网小编为你精选的作文:
记叙文 | 议论文 | 说明文 | 应用文 | 散文 | 美文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精选中元节优秀作文讨厌的中元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2025年感恩父母450字优秀作文事件免费拷贝

优秀作文

美丽的校园500字优秀作文动静结合(摘录十九篇)

优秀作文

关于端午节吃粽子的小学作文(精选5篇)

关于端午节吃粽子5篇作文

精选世界节日环境日作文地球需要什么

世界节日环境日精选

世界节日环境日作文让绿色满世界(精选5篇)

精选世界节日环境日作文

六一儿童节文艺表演作文(优秀6篇)

儿童节文艺表演作文

精选关于六一儿童节活动的作文

关于六一儿童节活动

中元节作文过中元节(优秀4篇)

过中元节作文

精选有关中元节的发展作文

精选有关中元节

关于中元节的传说作文(个人通用)

关于中元节的传说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的作文(精选5篇)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

精选快乐的中元作文600字

精选快乐的中元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中元节又称鬼节,七月半,是我们祭祖的一个节日。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精选中元节优秀作文讨厌的中元节”,仅供参考,想要了解更多文章,请多关注我们。

  篇1:精选中元节优秀作文讨厌的中元节

  这两天不知道为什么空气重总是弥漫着一股纸张烧焦了的味道,还时不时地又人燃放鞭炮,让我不敢开窗户也不敢出门,因为空气质量太差了。于是我就问妈妈这是为啥?妈妈告诉我中元节快到了,大家在燃烧纸钱祭奠先人,所以空气总是不太好。我很好奇到底什么是“中元节”呀,于是我就上网去查有关的资料。经过查询我知道了“中元节”它是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日‘就是俗称的“鬼节” 。

  说道“鬼节”我想同学们可能更熟悉的是“万圣节”吧!它是西方的“鬼节”,在这一天小朋友可以装扮成各种奇怪的样子问邻居索要糖果……完全没有我们中国的“鬼节”的“硝烟弥漫”“云山雾绕”让人不敢深呼吸,因为一不留神就会吸入过量的烟雾让人极不舒服。

  真希望我们的“鬼节”也像西方一样是一个邻里之间和睦,开心的节日,而不是“硝烟弥漫”、“云山雾绕”让人不敢出门的日子。

  篇2:精选中元节优秀作文讨厌的中元节

  七月十五中元节,人称鬼节。

  其实,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到七月三十日都是鬼门大开的日子。民俗相信,在这一段时间会有许多的孤魂徘徊在阳间。

  中元节,是华人很重视的一个日子,每一年的中元节都会有许许多多普渡祭拜的盛会举行。

  这个鬼节也是众多的华人节日中规模最大,花钱最多的一个节日。

  中元节,也是佛教的“盂兰节”。有关盂兰节民间一直是流传着目莲救母的故事。话说,目莲的母亲刘青捷被打入地狱。

  目莲用其神通力,看到了他的母亲堕入恶鬼道中,肚子很大,喉咙很小,不能进食,饿得很辛苦。他见状,拿了饭要喂母亲,可是饭一进口,就烧成灰炭。

  目莲感到悲痛极了,要求释迦解救。释迦告诉他说:其母罪孽太深,一定要以盆器,罗列百味,供奉众僧,才能解他母亲倒悬之苦。

  终于,他帮助了他的母亲脱离倒悬之苦。后人因此应念心中,每年的七月十五以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华人社会在这一个月会开始供拜,有些地方则会举行普渡大拜拜。盂兰盛会是华人除了农历新年,第二大的节日。

  七月鬼节,你不难在街头巷尾的空地上、庙宇看到设坛祭拜。一些较大的祭拜,会供拜鬼王。鬼王也称普渡王,传说是观音大士的化身。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祭拜方式。私普,是个人家里祭拜。街普是个别择日祭拜。市普则是以市场为主体的大普渡。

  七月三十日鬼门关,一个月的中元就这样结束。

  篇3:精选中元节优秀作文讨厌的中元节

  老师说七月半也叫“鬼节”、“中元节”,是人们祭祖祭拜先人的一个节日,也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七月半是在七月十五。可是我很怀疑老师的话,因为我家的中元节是从七月初九开始的。

  在七月初的时候,我们家就会开始为七月半鬼节做准备——写包。我老是记不住该怎么称呼逝世的姥姥、爷爷他们,这时候妈妈就会耐心地教我。说在写包的时候,称姥姥为曾祖,称爷爷为祖考,结尾为老大人,若是女性,则结尾称呼为老孺人。

  写了包之后就是数纸钱装包、封包。

  在七月初九的早上,我家会开始做其他准备。如,将八仙桌擦干净,倒干净香炉里面的沙子和香灰,买好过节用的纸钱、纸箱,和祭拜用的瓜果等。

  在傍晚时分,我家会将八仙桌摆在堂屋的正中间,香炉倒上一些沙子摆在桌面的上方处。而在桌子的左右和下方处则分别摆上一条长凳。在桌子正对大门的那一方,会在桌子腿上方系上一面方正的步,我们如果要烧纸钱,就要从布的两侧递到桌子下的盆子中。

  等到准备完毕,吃过晚饭、洗过澡我们家就会由爸爸带头引着我们去外边“接客”。爸爸的手上会拿着几支香烛、一些纸钱,一边走,一边嘴里念念有词,似乎是说“xxx接您回来看看”之类的……

  等走到一定距离后就会开始在地上或小土堆上插上香烛,然后点鞭炮。鞭炮点过后,我们就要鞠躬拜祖。

  回到家,吃些瓜果,这第一天接客就算完成了。而这个夜晚,八仙桌香炉里的香不能断,要一直燃到第二天。

  第二天,则是接待来过节的亲戚和“送客”。这一天,在八仙桌上要摆上小茶杯,不时地祭上热茶水。在祭过之后,我们要喝完茶水。而且,在这期间,我们不能碰到长凳。

  在中午,我们家一贯的习俗是吃面条,妈妈做的面条很好吃,尤其是臊子,特别香。就连不爱吃面的我,在这一天都会把碗里的面吃光光。

  到了下午四点时候,妈妈就会开始做晚饭;而等到四点半或五点的时候,亲戚们就会派几个人带着各家写好的包或纸箱,带到接客插香烛的地方开始烧包。

  之后就是等待先人将八仙桌上所祭上的饭菜“吃完”,接着我们则撤掉桌腿上系的布,撤掉香炉,围着八仙桌开始吃饭。饭毕,亲戚会回家去为他们家的中元节做准备,而我们家则会再次摆上香烛,祭上瓜果,等到祭完,这个中元节才算是过去了。

  篇4:精选中元节优秀作文讨厌的中元节

  水灯又名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纸质木座。人们在中元夜将河灯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作为中国人民一项古老的习俗,每年七月十五日“盂兰盆会”的中元节,老百姓都要在河中放灯以求平安和吉祥。而实际上从农历六月开始,一直到中秋节期间,人们都爱放河灯。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夜晚,平缓的江面会漂起千姿百态的河灯,它们沿流而下,光映粼流,几乎让人分不清哪是天上的星星,哪是江里的河灯。相传,放河灯起源于印度。在佛祖释迦牟尼的故乡,佛教信徒每于七月十五举行孟兰盆会,放河灯追祭祖先、超度亡灵。 闽南人、台湾人习俗,中元节祭拜时,会在各水域先放流灯火,迎接到来的亡魂,帮亡魂照路,邀来同享香火,号称“水灯”。多是以纸糊如宫殿形,中有蜡油点火,内有一置彩色三角形纸旗,号称“普渡旗”,该旗以毛笔写上“庆赞中元”、“广施盂兰”、“敬奉阴光”、“冥辉普照”等“中元敬语”字样,并写上自己的姓名,让好兄弟(闽南语对亡魂的敬称)知晓是哪家檀越所供奉,也有直接写在灯上而不用旗者。俗谓水灯漂浮愈远,该施主愈得庇佑。

  东北历河灯最盛的地方是吉林市。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清政府在这里建立水师营,古称船厂。当时技术落后,捞木造船死伤的人很多,造成人心不稳。船厂老板为收买、笼络人心,在当年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请僧人到江边做法事,为死者超度。于是以后每年的中元节,家里有故去亲人的,就到江边放河灯。灯上写着死难者的名字,灯里点上蜡烛,随波流去,表达思念之情同时,也希望亲人的灵魂能帮助活人渡过难关。放河灯的习俗已经被人们拓展,如果七月十五庄稼长势喜人,农民们心里就有底了,就觉得应祭祀一下天地,老人们就开始张罗:放点河灯吧,收成也许会更好。

  篇5:精选中元节优秀作文讨厌的中元节

  中元节也叫鬼节,我的家乡对于这一个节日可是很有讲究的。

  在离中元节还有几天的时候,我们就轮流开始了这个节日,我们那的风俗是在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拿上炮竹,香,以及钱纸到一个特定的地点准备接祖。在我们开始这一步骤的时候,家里面的大厅里,以及大门外面都已经搬上了桌上,在桌子上都摆好了吃食。等到鞭炮声响起,这也就意味着家里的祖先被我们迎接了回来。在当天里,我们有很多的禁忌,比如晚上的时候最好不要外出,不能将一些不吉利的话,同样态度也要摆端正,不可以吊儿郎当的等等。

  在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要准备好早餐,将早餐端在餐桌上,我们必须等到先祖们用完后才可以去吃,至于怎么去判断,我们就是根据上菜的时间,以及饭菜在桌子上摆放的时间来判断。这段时间里,我们要保持香火不断,蜡烛要亮。以前我也挺迷糊的,为什么一定要点蜡烛,后来一些长辈们告诉我,蜡烛的光,是为了照亮先祖们的路。我们这个接祖的活动是前一天傍晚的时候开始,后一天同样傍晚时分结束。结束的时候同样需要炮竹,需要迎接时一致的.用品,只不过,炮竹的方向变了,接的时候从外往内放,送的时候从内外放。

  中元节虽说是一个鬼节,但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怀缅的节日,在这一天里是我们表达对仙逝先祖的一种怀念,也可以说是一种尊敬。我越长大就越能听到一些杂说,很多人对于这么一个节日的活动似乎都认为是一种迷信的行为,这未免太在乎这个节日表面上的含义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节日?节日本身的意义又在何处?其实不过是人类一颗思念、一颗怀源的心罢了。

  篇6:精选中元节优秀作文讨厌的中元节

  在这一年里,有很多节日,有敲锣打鼓的春节,有纪念屈原的端午节,还有看烟花的元宵节。但是,最特殊的,就要数中元节。

  又是一年中元,中元节,俗称鬼节。人们相信在这一天,会有许多孤魂徘徊在人间,相传中元节的由来,是由《目莲救母》这个传说演变而来。

  话说目连的母亲被打入地牢,目连得道后开天眼,在地牢寻找自己的母亲。发现母亲堕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不堪,他向释迦牟尼求救。释迦牟尼告诉他,其母罪孽深重,一定要以盆为器,罗列百味,供奉众神,才得以解其母倒悬之苦。后人因此而记于心中,便形成了中元节。

  今天早晨,我还没睡醒,就听见一阵“咚咚咚”的声音。我睁开朦胧的双眼,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到厨房门口一看,原来是妈妈正在剁肉。桌子上还摆水果和点心。

  “妈,今天谁过生日啊?”我迷迷糊糊地问。“傻孩子,今天是中元节,要祭祖呀”。妈妈头都不抬地说道。“为什么今天要祭祖呢?”我疑惑地问。“今天祭祖,不仅为了祈福平安。同时也要将先人的灵魂接回家。”妈妈若有所思地回答。

  “哦,原来是这样”。我揉着眼说。

  晚上,门前的小河边聚满了人。许多人手拿河灯,点亮蜡烛,把一盏盏明灯放入河中。那一盏盏明灯,就像一艘承载着希望的小船,渐行渐远,带着人们的哀思驶向远方。我也取了一盏灯,点燃蜡烛,默默许下愿望。

  七月三十鬼门关,又一个中元结束了……

  篇7:精选中元节优秀作文讨厌的中元节

  很多人一提起盂兰盆节就会想到日本,其实,这个节日发源于我国,在道教中也称之为中元节。

  据传,在中元节这一天,地狱的大门会被打开,许多鬼就可以趁此时机回到他们生前的家里,享受后人的祭拜。而这个节日我家自然也不会错过。

  今天我们家准备烧包。每到这几天,天气就会有些发凉,空中也可见一丝丝的细毛毛雨。阴阳相隔,想要见的人都已不在,也许老天也在为此而悲伤吧!

  爸爸妈妈在家里准备晚饭,我和弟弟跟着亲戚带着纸包、纸箱等来到野外开始烧包。

  我和小孩子负责把附近的树枝、树叶扫开去,以免待会烧到别的地方去。而大人则开始分开那些捆成一捆捆的纸包,待拆开绳子后,则将纸包或侧放或竖放的摆好,确定待会烧起来之后能够更容易烧开。

  伯伯用打火机点了三支香和一支烛,插在土里拜了几拜,然后引燃纸钱,一把把地撒向纸包,确保纸包能够燃起来。我则和孩子们一人拿着一枝小树枝,拨弄纸包,将那些没有烧起来的纸包拨到火那边,或是将倒下来的纸包拨正……

  火光映照在我们的脸上,空气暖了起来,希望逝者和生人都能这样温暖下去……

  推荐阅读:

  中元节作文过中元节(优秀4篇)

  精选中元节的由来及习俗作文500字

  写中元节的作文

作文网小编为你精选的作文:
记叙文 | 议论文 | 说明文 | 应用文 | 散文 | 美文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