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过了一个香香甜甜、红红火火的元宵节。我带着美好的愿望,走向明天。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元宵节情感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出国留学网。
元宵节情感散文【一】:记忆元宵节
关于小时候元宵节的记忆,竟跟元宵无关,跟烟花也无关。
小时候的元宵节没吃过元宵,应该是十几岁以后才知道有元宵的存在。但母亲也会在元宵节的时候极尽所能的为我们准备一些好吃的。然后孩子们会眼巴巴的盼着夜的降临。因为元宵节的夜晚整个小镇都充满节日的气氛,有些人家的院落里挂着手扎的大红灯笼,灯笼的四围挂满三角形的彩旗迎风招展。孩子们手里提着小灯笼走街串巷。在孩子们手提的灯笼上就可见谁家的父亲心灵手巧了。若有手巧的父亲会用高粱的秸秆和削尖的苕条扎出形态各异的小灯笼,有的糊着彩纸,有的画上别致的图案,然后在底座上钉一个铁钉用来插蜡烛。也有的父亲禁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弄一个空的罐头瓶糊弄,瓶底坐个小蜡,也算是灯笼了。但拎这种灯笼的孩子往往显得羞涩和落威,但依然不影响节日带给我们的喜悦和快乐。若有孩子不小心弄倒了灯笼里的蜡烛,那么那父亲精心制作的漂亮的小灯笼就会付之一炬了,这时会有哭鼻子的,也会有幸灾乐祸的了!
元宵节的夜晚无论孩子或大人都要出去走走的,母亲告诉我们这叫“十五十六走百病”。说是十五十六的晚上出去走走,百病不侵。然后会找块有冰的地方,要么是井沿儿,要么是河套,要么是水库,躺倒在冰上滚动,嘴里念念有词:咕噜咕噜冰,腰不疼,腿不疼,一年不得病!至于是否灵验,是从没有人去深究的了。
一听到锣鼓和唢呐的声音,全镇的男女老少都会积聚在街上看“踩灯”了。“踩灯”就是一大群青年男女穿着彩色的服装,女子们的头上戴着美丽的花环,男子们的头上戴着奇形怪状的帽子。每个人的手上都执一个装扮得绚丽多彩的漂亮的花灯。随着锣鼓和唢呐尽情的扭着秧歌,那美丽的花灯犹如一条跃动的火龙,欢腾雀跃,寄予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渴望。现在的孩子永远不会体会我们那时看一场“踩灯”的喜悦,更不会体会一盏小灯笼带给我们的幸福。那时候最自豪的是,“踩灯”的人群里有我豆蔻年华的姑姑和姐姐们。等曲终人散后,姑姑姐姐带回的花灯都会让我们争相传看爱不释手!
似乎有好几年的元宵节的晚上没出去走走了,一是惧了那空气里呛人的焰火的味道,二是惧了那拥堵的人流,三是惧了那随时会炸响的震耳的爆竹。连元宵节的晚会都会在噼啪的炸响下看得只曲片段的。据说今年禁止燃放烟花,或许会肃静一些,空气会清新一些,但节日的氛围也会寡淡一些吧!
据我公公讲,去年的八月十五没有云遮月,那么今年的正月十五就不会有雪打灯。期盼观那一轮静美的圆月,将心里最美好的愿望寄托!
恭祝我亲爱的朋友们:元宵节快乐!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元宵节情感散文【二】:红火香甜元宵节
元宵节还没到,亲朋好友的祝福微信短信就不停地涌入手机屏幕:花灯高高挂,挂出新年万紫千红幸福花;红烛熊熊烧,烧出新年顺风顺水红运道;汤圆欢欢滚,滚出新年沁人心脾好开心!祝您元宵佳节快乐!……
读起每一条祝福短信微信,亲切感油然而生,那是深厚的友谊,浓烈的感情,亲情和友情,令人感怀,感念,感动!
身居城里,生活节奏的加快,节的气氛往往是淡淡的,即使最重要的春节,其味道也不像原来那样浓厚。每逢佳节倍思亲,新年来临,总是不自觉地回想起在小村老家过年的气氛,想起家乡的父老乡亲,那浓浓的年味,喷香的美食,爆竹声声,唢呐悠扬,锣鼓喧天,扭大秧歌,跳笊篱姑姑舞,唱皮影戏,演评剧,说大鼓书,磕头拜年,红红火火闹元宵。那感觉,那氛围,那热闹,那状态,是挥之不去的!
小村的父老乡亲对元宵节的重视不亚于一个国家开一场隆重热烈的大型会议。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尽管没有城里那样的铺张豪华奢侈,但在朴实简单节俭中体现出满族庄户人家的独创和温馨惬意。
火红的灯笼挂在小村街道两侧的杨柳树上,那些灯笼都是满族乡村土艺人自己设计制作的,他们用不粗不细的铅丝编织出造型各异的灯笼架,外面糊上红绸子布,灯就成了。灯笼造型的含意有祈求五谷丰登的,希望全家平安,顺利幸福,健康美满的,鼠牛虎兔各类属相的,高粱,玉米,谷子,向日葵,棉花等农作物造型的,苹果,红杏,石榴,柿子等水果造型的,……丰富多彩。早年村里没通电,里面点上红蜡烛做为灯光,村里通电后,灯里安装各种颜色的灯泡。正月十三下午就开始安装,男女老少纷纷走出家门,亲眼看见灯是怎么安装的,通电后是啥样效果。
正月十五夜幕降临,小村灯火通明,火红的花灯映衬着青砖黑瓦房,和谐美丽,父老乡亲,欢声笑语,漫步在花灯映衬下不宽但很干净的街道上,犹如置身于灯火的海洋,这时,秧歌队踩着高跷,身着五颜六色的服装,戴上满族头面,手舞彩扇儿,打着提纲,锣鼓镲,唢呐声相互交织,小村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中。
小村的满族人闹元宵自然少不了跳笊篱姑姑舞,笊篱姑姑舞是满族的独创,相传我们的祖先努尔哈赤在当年征战中被明朝大军追杀到波浪翻滚的辽河边儿,恰遇一村姑用一把大笊篱在河边捞虾,村姑见眼前的这位壮士浓眉大眼,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虎虎生风,村姑一看此人非凡人也,急中生智,把大笊篱栓上红绳做成笊篱船,让努尔哈赤坐在上面,此时,东风阵阵,笊篱小船安全顺利地把努尔哈赤送到辽河对岸,自此清军节节胜利。于是那村姑被我们满族人奉为女神。人们以歌舞的形式,表达对她的崇高敬意。
元宵节狂欢之夜跳笊篱姑姑舞,村里的土画家在一把竹编大笊篱凸面位置糊上白纸,在纸上画出姑娘的脸,脸上擦胭脂,戴上彩巾,绒花,笊篱姑姑就做成了。之后选出一位聪明、伶俐、漂亮的十四,五岁的小姑娘,打扮得花枝招展,手捧“笊篱姑姑”,走进人群。边舞边唱:戴上花,披上彩,笊篱姑姑下山来,啥时来,快快快,扭扭搭搭招人爱。笊篱姑姑下山来,十五、十六看灯来。梳的什么头,四闪头;抹的什么油,桂花油,龙凤簪,左右插,如意钩,带珠花;珠花,翠花,金银花,还有绒乎乎羽毛花……那唱词,那欢快,引起乡亲们强烈共鸣,人们不自觉地就跟着唱起来,扭起来。
甜甜的元宵,饱含着浓浓的满族特色和乡情亲情,做元宵的粘面都是自家出的,粘高粱米面儿,黏玉米面儿,大黄米面儿,馅儿也特讲究,红糖伴枣泥,五仁伴白砂糖,水果混合,红豆沙,绿豆沙……各式各样,乡亲们不喜欢吃水煮元宵,特喜欢吃油炸元宵,把棉花子油倒入锅内,烧八分开,把元宵放入油锅里炸,炸个五六分钟,那黄橙橙,个大,味儿香的元宵就出锅了,第一批元宵肯定要先让老祖宗吃,把炸好一大盘元宵和走油肉,白酒,点心水果摆在贡台上,点上三柱香,大人带着孩子磕头叩拜,祷告祈福,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四季平安。敬了祖宗后我们就开始吃元宵了,咬一口,外焦内甜,糖馅儿咽进腹中,流在嘴角儿,舔一舔,哇,好香好甜呀。
吃完元宵后,我们一帮孩子开始放鞭炮,爆竹声声响彻小村上空,久久回荡。
之后我们猜灯谜。要是赶上元宵节下大雪雪,大人们开心,预示当年是个好年景;孩子兴奋,可以打雪仗,滚雪球,堆雪人儿!
在我们那个小村,有正月十五走白冰,去”百病”的说法,吃了元宵,男女老少来到青龙河的冰面上,小孩儿滑冰车,打冰嘎儿,大人滑冰楚溜儿,那时青龙河水没有任何污染,甘甜纯净,老人说,用河卵石砸一小块儿冰喊在嘴里,一年里不生病,砸一大块冰搬回家,放在水缸里,粮满水满,日子如细水长流,兴盛不衰。
家乡红火香甜的元宵节呀,浓烈,醇厚,那是文化的汇聚,乡情,乡愁的凝练,镌刻在每个满乡人的心灵深处……
元宵节情感散文【三】:寻春元宵节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隋炀帝早把元宵节描绘的淋漓尽致了。
自汉代至今,借用赵本山小品的逻辑,时代已经不是一个时代了,而月亮依然是那个月亮,元宵节依然是那个元宵节。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吃元宵依然是元宵节的主旋律。更重要的是“春风含夜梅”,元宵节还是入春以来的第一个月圆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由此,人们悦灯赏月之时,尚可探寻春的气息。而这里的春不仅只是自然界的春,也是青年未婚男女的爱情之春。
在我国的传统社会里,男女授受不亲,尤其青春女子,更是足不出户。然而在元宵佳节,她们可以破例结伴到灯会上游玩,游玩期间,不仅可以结识异性,还可以从结识的异性中寻找自己的真爱,因此,元宵节也是地道的中国式的情人节。
有人说,七夕节才是真正的情人节。其实不然。
七夕节只是牛郎织女的情人节。相传,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的姻缘。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她们对爱情只有朦胧的向往,只是对爱情的祈求,并没有实际行动。所以,严格意义上讲,七夕节并不是真正的情人节。
而元宵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时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更有王安石的“双喜临门”:王安石20岁时进京赶考,元宵节时路过一地,一大户人家悬灯出题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不会答,却记在心中。到京后谁知主考官所出之联竟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提笔就以招亲联作答,得中进士。衣锦还乡时发现那联居然仍未有人会答,王安石便又以考题联作答,竟又得了个漂亮媳妇,实是双喜临门。早已把元宵节的情人节色彩描摹的五彩缤纷了。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
就连欧阳修也被元宵节惹的缠绵缱绻:“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去年的元宵节,温馨相约,来年再相会,而如今,世事万变,人心不测,元宵节上侯佳人,只有月和灯依旧,不觉泪湿春衫袖。大有“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寻春艳遇之后的失落和悲情。
如此之情人节,因是一年一度,人和环境的诸多变化,又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限制,真正能够走在一起的情人甚微,所以,上演的都是爱情悲剧,难怪不被人们记忆。而如今,西方的情人节更是深入众未婚青年的内心深处,他们会在情人节那天买上馨香艳丽的玫瑰,送给自己最喜爱的人。而对元宵节的更多的记忆只是悦灯赏月吃元宵。
元宵节将至,臆想着走在琳琅满目的彩灯的罅隙里,想象着不知哪年哪月约见的佳人,她(他)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那情便开始萌动,春心便开始荡漾。幻想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奇遇。那情调将是怎样的温馨和浪漫!那情义将是怎样的甜蜜和温婉!
元宵节情感散文【四】:喜闹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