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节拜年的散文

2018-01-29 16:57:29 春节散文拜年散文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要到来了。我早早的起床,准备去拜年。作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描写春节拜年的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继续关注我们出国留学网的作文栏目。

描写春节拜年的散文【一】

  爆竹声声辞旧岁,欢歌笑语贺新春。十多天的“忙年”总算告一段落了,随着钟声敲响,礼花炫舞,飞龙迎春,欢庆中我们迎来又一个新年!

  新年到新年到,贴春联蒸年糕,迎财神摆炉灶,穿新衣戴新帽,吃完饺子满街跑;除了除夕夜的饺子,最具年味的就是大年初一的拜年了。

  记忆里,小时候在老家的年是最快乐,最有年味的了;拜年是我最为期待的;每年的除夕夜,点灯偷年糕,吃饺子上供,这些程序都过一遍后,我和姐姐就会早早睡下,生怕凌晨起不来,错过了转椿树的时间。在老家,农家院子里都种着椿树。当地有一个风俗,初一的凌晨,小孩子要在太阳未出之前,绕着椿树转上三圈,说着“椿树椿树你是王,你长粗来我长长”,转过椿树的孩子都会长得又高又水灵;转的越早越好,而且要一个人去转,不能被人看见,否则就不灵了;为了长高又不被人看见,我和姐姐都会凌晨一两点起来,映着清冷的月光,绕着椿树转上三圈。有一年,因心中紧张,说成了“椿树椿树你是王,我长粗来你长长”,进屋就哭,我娘说“我看着你,再去转一次,你会长得更高。”破涕为笑,于是,在娘亲的注视下,我又重新转了椿树。

  转完椿树,我和姐姐就会跑到爷爷奶奶屋,拿出年前买好的新席子,铺在地上,防止来拜年的人磕头时弄脏新裤子;然后,开始期待着拜年;小平哥总是第一个来拜年的人;每年,我家的大门未开,小平哥就来敲门了,听到声音我就急慌慌地跑出去,打开街门,看着他笑呵呵的进来,看着他给爷爷奶奶磕头,听爷爷说着“见面发财,见面发财”,端起桌上倒好的一杯酒递过去,小平哥总是“咕咚”一声一饮而尽;转身再给爹娘磕两个头,然后,咧着嘴出门。

  随后,我爹拿出鞭炮挂到院子里的铁丝上,点燃;干冷的夜色里,此起披伏的鞭炮声从一个个农家小院升起,我娘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开始煮饺子;没等吃完饺子,拜年的邻里乡亲就陆陆续续来了,三人一伙,五人一围,十多人就挤满了屋子;这伙没走那伙又来,屋里挤不下就在院里磕,有喊大爷的,有喊叔叔的,有喊哥的,有喊爷的,还有喊老爷爷的;你搭着我肩膀,我拉着你衣角,这边起来那边下去,扑通扑通,那头磕的实在;爷爷奶奶总是站在屋子正中,满脸笑容,不停地说着“来了就好,见面发财”之类的套话,递上烟酒给乡亲们见礼;跟在大人身旁的小孩子就张开了衣兜,给爷爷要着糖果瓜子,奶奶会弯身给每一个孩子分糖,不多不少,一人两块;男孩子们会在院子里抢拾瞎捻子炮和未炸裂的炮筒;爷爷和南街的中举爷两位老人德高望重,是村里收头最多的,给这两家拜年成了乡亲们不成文的规矩;喜欢凑热闹的人磕完头后不走,站在门外等,等上三五伙人凑成一大群,热热闹闹的搭帮串门;每到这个时候,我就兴奋的不行,跑到巷子里,看着弟兄们一伙,妯娌们一堆,一群群的人说着笑着从我眼前走过,看着他们从我家出出进进,那感觉真好。

  踏着咯吱咯吱的干雪,我从巷子里跑到大街上,看磕头拜年的庄稼人来来往往,人们互道着吉庆,说着吉祥话,所有的忧愁烦恼在这一天都烟消云散,灿烂的笑容堆在脸上,一个个精神焕发喜气洋洋;就连平时不怎么说话的人也暂时将恩怨放下,见面都是笑脸相迎;小辈见了长辈,便会笑着喊“大爷,叔叔,咱爷们咋办,要不在这磕?”“算了,算了,见面就有了。”一伙男的看见一伙女的就会起哄,男人们会笑着喊“大娘,嫂子,咱们咋办?要不磕这儿?”“行啊,磕吧,磕,磕!”“别介,这地上不干净,要不一会去你家磕吧,咱磕被窝里。”“你个兔羔子,滚一边去!”男的女的炸开锅似的一阵哄笑。那时的我,虽然听不懂,但也会捂着嘴羞涩地笑。

  三十年过去了,这风俗依然存在,只有在农村的老家,我才感到由衷地喜悦和年的味道;在笑声和闹声中,有我如梦的童年和童年的幻梦。

  今年的初一,和往年一样,冷清的街道,孤寂的霓虹,未融化的白雪泛着冷光;偶尔有车辆穿过,偶尔有人走过;皆是人影孤单,没有成群结伙的热闹,没有你来我往的笑闹,那些笑容与真诚,都随童年远去了吗?

  依然是新年,依然去拜年,我却怀念曾经的那时那景,怀念那年的味道,怀念那美丽的淳朴的充满幻想与憧憬的童心。

  然而,不管你喜不喜欢,期不期待,年年依旧,如同我的童年,美丽依旧。

描写春节拜年的散文【二】

  每年正月初一早晨至正月十五,晚辈们要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糖果或压岁钱分给晚辈。

  拜年是有次序。大年初一早晨拜宗族;初一上午拜乡邻;初三到十五拜亲戚。当然也不是那么严格,有的老亲戚在本村,也可以在初一过去拜年;如果初一早晨拜宗族时,遇上乡邻,也可以随机拜年。

  大年初一拜宗族和乡邻是非常热闹的。满街是成群打伙的拜年队伍,互相碰面、接踵而至的现象屡见不鲜,说笑声、嬉闹声此起彼伏。那种繁华景象可以和现在的夜市相媲美,见面问候、打招呼的比比皆是,整个村子都沸腾起来了,充满了祥和和暖意。

  自五六岁起,每年大年初一都跟着家族的哥哥们去拜年。那时没有钟表,睡醒了就起,天也不黑,因为家家户户都挂着天灯。母亲起床后,开始煮饺子。煮好饺子,先供神灵和祖先,然后一家人吃饺子。吃完饭,母亲刷锅刷碗,父亲先拿出包袱铺在屋子中央,再拿出稿垫(一种用麦秸打成坐卧的用具),铺在家院里。这是给拜年的磕头准备的东西,因为农村那时无论是屋内还是院内都是土地,人们过年都穿新衣服,直接在地上磕头,会弄脏衣服。有的人家没有稿垫,就铺一张秫秸簿(一种用高粱秸打成晾晒东西的用具),稿垫和秫秸簿都没有的人家就铺些玉米秸或麦秸。

  家族的哥哥们都来拜年了。先是给祖先磕头,后是给我父母磕头。父母赶紧说,别磕了,来了就行了,忙了一年了,怪累的。哥哥们说,不磕不行,一年到头了,分分大小辈。拜完年,父亲给哥哥们递烟,母亲忙着给年幼的孩子分糖果。然后大家都坐下来,哥哥们问我父母的身体状况,父母则问大爷、大娘、叔叔、婶子的状况;再互相询问一年的收成,交流种田的经验。

  拜年行礼是有讲究的。先是由年龄最大的哥哥下口令,喊称呼;再是身体站直,两臂自然下垂;接着弯腰屈膝,两膝点地,小腿后伸;最后是双臂前伸,双手着地。这样的礼节庄重、严肃,能彰显对长辈的敬意。当然如果房间狭窄、拜年的人多,也就不那么标准了。

  屋外传来说话声,又有拜年的来了。父母赶忙起身,走到屋外,招呼拜年的人进屋,那些人发现屋里有人,就磕头走人。

  哥哥们起身,我就加入了拜年的队伍。拜年顺序是拜完家族近支,亲叔伯,堂叔伯;再是远支,四府,五府;最后是街坊邻居。因为大街上到处是拜年的队伍,因此除了见面问好、嬉闹,若碰到长辈,也有当街磕头的。因为都在拜年,即便是尽心到家去拜年,也不一定能见着面,所以只好见面就磕。在这一跪一拜中体现了晚辈对长辈的尊敬。

  当年我去拜年,因为年幼,一般不在意磕头,长辈们也不在意孩子磕不磕头。我在意的是拾落地炮和赚一堆糖果。每进了一家,总是先弯腰瞅放炮的地方,手脚并用,拨拉打碎的鞭炮皮,寻找掉落的和没炸的年炮。再是跑进屋里,等待主人分发糖果。过年了,到处充满和谐的气氛。孩子喊着“爷爷奶奶好”“叔叔婶婶好”“大爷大娘好”,每位长辈都会笑呵呵地抓起糖果,塞进孩子的衣兜里。半天转下来,虽然跑得满头是汗,但收获是巨大的,每位孩子都会鞭炮满袋,糖果满袋。在这一抓一塞中,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爱护。

  给乡邻拜年排在第二位。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嘛。乡里乡亲,生活在同一村落。平日里相互帮忙,相互照应。过年时拜个年,相互问候,表达谢意,拢络情感也是不可缺少的。关系深厚的还要趁年关,酒菜招待。即使乡邻之间闹了矛盾,只要过年时拜个年,也会前嫌尽弃,和好如初。对方彬彬有礼,自己又何必睚眦必报呢?如果你承受了别人的恩惠,平时说多少感激的话语,都不如过年拜年能引起人们的重视。有了拜年这一礼节,乡邻们之间关系更为和睦融洽。

  给亲戚拜年则有所不同。拜宗族和乡邻一般是一上午就结束,拜亲戚一般是一天,而且一般要带礼物,中午要在亲戚家吃饭。吃饭前还要给亲戚的长辈去拜年。亲戚还要精心准备午餐,讲究八盘八碗,否则就不合礼仪,大有投以木瓜、报以桃李的气派,礼尚往来是必须遵守的重要规则。特别是女婿登门给岳父岳母拜年,女婿磕头谢许配之恩,女儿磕头谢养育之恩,岳父岳母尤为重视。招待的仪式是非常隆重的,除了八盘八碗,还要邀请近支作陪。有了女方父母的热情招待,男方自然也会更加体贴女方。有来无往非礼也,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呀!孩子给姑母、姨母、舅母、姑姥姥、姨姥姥、舅姥姥、姑奶奶、姨奶奶、舅奶奶拜年,收获是丰富的。不但有糖果吃,还会收到压岁钱,有时也会得到喜欢的玩具和书籍。因为这些人都是家族的至亲,对孩子自然是疼爱有加,自然也就趁孩子拜年之机表达这深深爱意了。

  过年的习俗源远流长,远古的人们因为防御能力低,聚在一起,燃放鞭炮,点亮灯火,是为了吓跑猛兽。野兽不敢来侵袭人们,大家成群结队,互相庆祝。后来演化成拜年的节日,人们每年的开端,都接受这样的洗礼,也正是周而复始、代代相传的拜年,将尊老爱幼的美德深深地印在中华民族的心坎儿里。

描写春节拜年的散文【三】

  又快到过年拜年的时候了,此时此刻,我忽然想起了一次非同寻常的拜年,这次拜年带有政治色彩和军中情结,拜年风格与众不同,浓浓的感情化为感恩的祝福,抵达我的灵魂深处,时至今日,仍记忆犹新,拜年的情景历历在目。

  让时光追溯到1986年,我所在的部队赴广西崇左县边境执行驻守任务,这里是祖国的西南边陲,我们就是去执行一项特殊的使命:驻守边关。保家卫国,用生命捍卫着祖国的神圣领土,确保国泰民安。

  部队进驻边关不久就临近春节了,因为军人的神圣使命,我们不能与亲人团聚,而且越是这种年节的时候,更要严加风范外侮侵略,决不能放松警惕性。也就是这个时候,大凡当兵的人都有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触,缕缕思乡之情就会不自然地涌上心头,那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滋味是局外人所感受不到的,正如古语所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古语表达了我们这些戍边卫国军人的共同心声,也揭示了不可回避的人间真情。

  我们因一声命令,从安稳的中原来到了动荡不安的西南边陲,远隔家乡几千里之外,远离自己的父母和其他亲人,只能面朝家乡的方向遥遥相望,而有的时候,这样做会更增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愫,那思乡之情该如何表达?当时的通讯工具还很落后,打个长途电话非常艰难,真是“难于上青天。”

  记得当时唯一的表达方式就是写信,但这信究竟写到哪里才能真正表达出自己的心愿?为了向家乡父老乡亲说句心里话,我和马伯俊、董正峰、董文学等四个平度籍的战友聚到了一起商量,你一言,我一语,最终还是采纳了我的建议,就是借家乡的《平度大众》报纸,向全县百万父老乡亲拜年,都赞同这个注意好,就这么定了下来。

  接下来,战友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委托我这个部队里的“笔杆子”来执笔,我也没推辞,马上就来,开始起草,四个同乡战友围坐在一起,伴随着年味,都很动感情地东一句、西一句地说着自己的心里话,并表达对家乡父老乡亲的美好祝福。

  经过一番整理后,初稿基本成型了,共同商定的题目是《给全县父老乡亲拜年》,还是由我用绿色方格稿纸,我十分工整地按写稿子的方式抄写出来,这样,一封厚厚的感情丰富的拜年信就成功了,我又在战友面前念了一遍,都觉得不错,并排着在信的末端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留下的笔迹代表着自己拜年的良言。

  信中热情洋溢地抒发了我们的内心感受:不负家乡人民重托,为了祖国的安全、人民的幸福,坚守在广西边陲保家卫国,一定为祖国和人民站好岗,让全国人民过一个平安幸福年。并从几千里之外的祖国南疆给家乡百万父老乡亲拜年,寄去了遥远的美好祝福,还真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意味。

  收到我们千里迢迢寄去的拜年信后,虽不知中间环节怎样,但从报纸上足以看出报社领导、编辑们的重视程度,竟在《平度大众》一版头条最显著的位置刊登了我们的拜年信,并用花边新闻的形式加了编者按,使这封拜年信又提升了一个高度。

  记得当时《平度大众》的一版编辑叫邢洪文,对这封拜年信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他及时给我们寄去了报纸,并随之发去了令我们非常感动的信,我们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展开自己家乡的报纸,欣喜地看到我们共同的愿望变成了铅字,心中显得异常激动;再细细拜读来信,邢洪文编辑那潇洒隽秀的钢笔字令我们艳羡,字里行间洋溢的热情祝福使我们感动。我们几个战友轮流着看报纸、读信,兴致非常高涨,心中的滋味比吃蜜糖还甜。看到我们那高兴劲儿,别的战友都对我们羡慕不已,那次写拜年信的经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平度大众》在醒目位置刊登了我们的拜年信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好评如潮。更激发起了平度三中、六中高二年级学生的热情,他们自发地来到了《平度大众》报社,打听着找到了邢洪文编辑,抄写了我们的通信地址和名字,很快就给我们发去了信。

  当收到信封上写着我们四个人名字的信时,我们四个战友又围坐到了一起,共同打开了信,又是一番激动。家乡的莘莘学子用真诚、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家乡子弟兵的问候和祝福,我现在只记得平度三中学生去信的开头大致是这样写的:“解放军叔叔:你们好!你们辛苦!你们为了保家卫国,远离家乡和亲人,我们平度三中全体同学向你们致敬!……”看完了信后,我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也感到了由衷的欣喜。我又代表战友们给平度三中、六中的学生们一一回了信,对他们的来信问候、祝福表示了谢意,并勉励他们好好学习,多学本领,争取成为祖国和社会的有用之材。

  就这样,我们一直和平度三中、六中的学生们保持着通信联系,共和国的当代军人与中学生进行了感情上的交流和沟通,架起了我们之间理解、信任的桥梁,这样的通信联系直到我们转业才结束。这就是那次拜年信的效应在延伸,感染了家乡的当代中学生。每每回忆起那段通信的精力来,我脑海里就会掀起巨大的波澜,因为那是军人与中学生相距几千里之外的不寻常的交流,也是一段珍贵的记忆。

  那次写拜年信已经过去三十年了,时至今日,仍时时回味。那次拜年,是形式的新颖,感情的共鸣,内涵的延伸,那次拜年是我有生之年最有意义的一次拜年,实现了我们这些戍边卫国军人的美好夙愿,使我铭记在心,今生难忘。

描写春节拜年的散文【四】

分享

热门关注

放风筝散文

风筝散文

亲情散文

散文

分享的快乐散文

快乐散文

找回童年散文

童年散文

温暖的阳光散文

阳光散文

描写小草的散文

小草散文

描写春天的散文

描写春天的散文

春节的散文

春节散文

写春节的散文

春节散文

关于写春节的散文

春节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