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书上对偶句

2017-12-22 16:24:24 先秦书上对偶句对偶句

为你精心推荐:
比喻句 | 排比句 | 拟人句 | 夸张句 | 反问句 | 设问句 | 对偶句

  先秦书上有很多的对偶句,富含哲理,作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先秦书上对偶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继续关注我们出国留学网的作文栏目。

  一、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庄子•大宗师》(道是真实而可信的,但又是无为和无形的;道可以心传却不能口授,可以领悟却不能面见。)前面的对偶句突出“情、信”之有与“为、形”之无;后面的对偶句突出“传、得”之可与“受、见”之不可。非强调的字词,“同字”反而更好。

  二、明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韩非子•五蠹》(君主授奖不随便变更,处罚不随便赦免,荣誉帮助奖赏发挥作用,恶名跟着刑罚扩大影响,那么品质好和不好的人都会尽力去办事了。)“施赏不迁,行诛无赦”,符合对联要求;“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既有“同字”,又平仄不谐。

  三、《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我的力气足以举起百钧的重物,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毫的尖端,却看不见整车柴禾。大王会相信这话吗?)其中的对偶句,若把“不足以举一羽”的“不足以”删掉,便字数相等、更加对称。

  四、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过去的不能挽回,未来的还可追补)如果此处说成“过去不能谏,未来犹可追”,那就既没有同字相对,也达到平仄协调了。但当时尚未出现那么多的双音词,也无必要把对偶句弄得如此高度对称。在对联作为独立文体产生之后,才会要求相对的两行文字,越对称越好。

  五、《韩非子·五蠹》;共工之战,铁铦短者及乎敌,铠甲不坚者伤乎体。(在共工战斗的时候,兵器短的被敌人刺到,铠甲不坚的伤到了自身。)在对偶句“铁铦短者及乎敌,铠甲不坚者伤乎体”之中,“短者”与“不坚者”相对,自然字数不等量。但把铠甲的“不坚”,另外改为一个字的肯定说法,又确实很不容易。

  六、庄辛说楚襄王提到“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战国策·楚策》(我听说过去汤王、武王凭借百里地方也能够兴盛,夏桀、商纣占有整个天下却不免灭亡。)对偶句“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表明,说者遣词造句已努力突出此二事的尖锐对立,至于“以”为同字、平仄不协,则属写对联才有的要求。

  七、字数相同而又字形相异的对偶句,大都是很短的,比如《战国策•魏策》:“幽莠之幼也似禾,骊牛之黄也似虎;白骨疑象,武夫类玉。”(幼苗阶段的幽莠像禾苗,毛色近黄的骊牛像老虎;白骨似象牙,珷玞似玉石。)长的那个对偶句“之也似”同字相对,短的那个对偶句全为异形相对,不过,它们相对的只有四个字。

  八、《国语•越语上》: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我从做生意的人听到,夏天就储备皮货,冬天就储备麻布,旱季就储备舟船,雨季就储备车辆,等待缺货时卖高价。)对偶句“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若改为“旱则资舟,水乃屯车”,是否就可算是对联?否。因为上下都是“仄仄平平”。

  九、《战国策•秦策》: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烦大臣。(羽毛不丰满的不能高飞上天,法令不完备的不能惩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驱使百姓,政教不顺服的不能烦劳大臣。)前面的“丰满”与“成”对,后面的“民”与“大臣”对,皆字数不等。

  十、先秦典籍里也有不少对偶句。《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武士花力气在战场上逮住他们,女人用谎话从京城里放走他们。毁掉自己的战果而助长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堕军实,长寇仇”,没有同字相对,但前一个对偶句则“而诸”对“而诸”。

  其他优秀文章:

  反问句的好处

  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的区别

  常用夸张句例句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开头十二种写法,让你写出旷世佳作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