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的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给我们留下一座巨大的宝库,宝库里有着许多的“宝藏”。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周记,欢迎阅读。
篇一: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的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给我们留下一座巨大的宝库,宝库里有着许多的“宝藏”。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等;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国画等;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元宵节闹花灯等……但是,我对民族艺术国画情有独钟。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水墨画,也是一幅名扬中外的国画,是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画的。这幅画很长,有528厘米呢!它宽24.8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清明上河图》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安然无恙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呢!
张择端画这幅画下了很大的功夫,光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撑着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摆小摊的摊贩,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每一行的人都画上了。
那里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各样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里面热闹极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赶着小毛驴,有的小孩在欢快地放风筝,有的挑着担子,有的推着那时的独轮车,有的悠闲地街头溜达……画面上的人有的还不到一寸,但我们能看清楚人们都在干什么。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6篇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6篇我国的民族艺术真是有趣!咱们中国真不愧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哦,我忘记了,我们可不要只观看不发扬呀,我们要把祖国流传下来的东西发扬光大哦!
篇二: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我最喜欢的传统文化是剪纸。我国的剪纸起源于西汉,唐代已处于大发展时期,宋代造纸成熟,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现在剪纸更多的是用于装饰,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镜子等,本身也可以作为礼物赠送他人。
今天,我看到了几幅精美的剪纸:一幅是“福寿双全”,中心是一个“寿”字,代表着长命百岁。边上一圈蝙蝠,寓意着福气和幸福,他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一幅是猛虎图。猛虎是丛林之王,它们有的坐着,有的趴着,有的在寻找猎物,还有的在长啸,每一只都很凶猛,个个都虎虎生威;我最喜欢的一幅是“喜鹊登枝”。你看,那两只欢快的小喜鹊,叽叽喳喳的叫着,在比赛往树的高处怕呢!那是希望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觉得剪纸很精美,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大花园中美丽的一朵。我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喜欢剪纸。
篇三: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生活中有许多传统文化,比如:端午节赛龙舟,春节吃饺子……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春节倒贴福字的来历。
从前,有一个大官,他命令大家在过年的时候贴福字。在一次过年,那位大官想了解了解百姓过得怎么样。大官走在大街上,他发现了一位人家把福字倒着贴,于是,那位大官叫士兵把他们全家抓进了府里。大官审问其中一人,道:“你怎么把福字倒贴了?”那人颤抖着说:“大人,把福字倒贴,读起来就是福到,所以小人就自作主张将福字倒贴了……”大人听了,感觉很有道理,不但没有罚他们一家,还奖励了他们。
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真是奇妙啊!
篇四:有趣的元宵节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在晚上吃汤圆赏月。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分风味各异,但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在去年元宵节我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那天下午,奶奶在厨房洗一枚伍角的钱币。我感到很奇怪,于是问奶奶:“奶奶,您干嘛要洗钱呢?难道这一枚钱是古董?”奶奶笑着说:“这不是古董,这时‘幸运币’!我等一下把它放入汤圆里,谁吃到了在这一年他就最幸运!”我听了后特别想得到它。于是我在奶奶专心包汤圆时,偷偷地在放钱的汤圆上做上了记号,然后就悄悄躲在了厨房门后,看着奶奶把它们全部放进锅里煮。不一会儿,美味的汤圆就出锅了。我们迫不及待地拿起汤勺开始了“汤圆大作战”。我不动声色地寻找着我心中的“它”,我看见了那个有记号汤圆,我连忙拿起汤勺“冲”了上去。但是爸爸先把它送进了嘴里。我连忙阻止,可已经晚了,爸爸成功地吃掉了那个有钱的汤圆。我不甘心地说:“我不服气,重来!”爸爸笑着说:“元宵节的这个传说不是真的。难道吃到一个这样的汤圆就能幸运吗?”妈 妈插了一句说:“对啊!汤圆代表着团圆,全家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我想了想后点了点头。
元宵节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家庭和睦、家人团圆。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我希望永远和爸爸妈 妈在一起,每年都要过有趣的元宵节。
篇五:浓浓端午情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到端午节,奶奶都要念这段歌谣。听奶奶说:“相传在2200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的老百姓马上划船搭救,为了保护屈原的身体,他们还把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虾。这样一直沿续到今天,就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端午节那天,奶奶早早就叫我起床去菜市场买新鲜的粽叶。一路上,我发现好多人手里都拿着一些枝叶,奶奶看我迷惑的样子,说:“这是艾枝,艾枝不仅可以驱景蝇,还可以避邪呢!”我们边说着,边买了几枝也准备回家挂起来。
回到家,我们全家就动手包粽子了。奶奶先把粽叶围成一个圆锥形,再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糯米,然后用筷子把糯米捣实,再用棕叶把口裹紧,最后用线把棕子缠上并系好。我学着奶奶的样子,也包好了几个粽子。在一番忙碌之后,我们包了豆沙馅的,花生馅的各种口味的粽子。
吃完香喷喷的粽子,就是到九龙渊看龙舟賽啦!等我们来到广场,早已是人山人海了。只见天空中飘着彩色的气球,人们一起为赛手们呐喊,助威,再看水面上,一条条龙舟在水中奋力前进,翻起一道道浪波。那欢腾的场面让我大饱眼福。一时间,掌声,呐喊声,尖叫声,口哨声,锣鼓声,一阵接着一阵:旌旗,浪花,龙舟一片连着一片,好一派节日的喜庆啊。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真多,每一个习俗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真是浓浓端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