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如何进行叙例和议例

2017-04-04 16:29:11 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写作如何进行叙例和议例

  学生在作文考试写议论文的时候,大都知道摆事实,讲道理”这句话,那么,如何“摆事实,即如何举事例论证,并不像想象那么简单,它包括选例、引例、叙例、议例几个步骤。选例就是选择能证明论点的新鲜而又典型的事例;引例就是用过渡性的语言引用事例以证明论点;叙例就是简练、概括地叙述事例,以能反映主要内容、性质或特色;议例就是对事例进行分析议论,以阐明事例与论点之间的联系,使事例与论点相扣,达到水乳交融。在这里主要谈谈叙例和议例注意的几个问题。

  议论文的叙例

  一、剪裁材料

  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决定了其语言的概括性,这也表现在对事例材料的叙述上。原始材料往往生动具体,篇幅较长,而议论文运用这些事例材料的目的只在于印证观点,说明道理,不是以形象动人,所以叙例时,应根据论点的需要,对论据事例进行加工改造:变具体记叙为概括叙述,舍弃与论点无关的内容

  例如: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出身于宫廷乐师家庭,从小就显示出很高的音乐才能,被誉为“神童”。他儿时曾从师于著名的作曲家海顿。有一次,他与老师半开玩笑地说:“我写了一段曲子,老师您也不一定弹奏得了。”海顿不以为然,心想:我有什么复杂的曲子不能弹奏呢?莫扎特将自己写好的曲子递给了老师。海顿弹奏了一阵后惊呼起来:“这是什么样的曲子呀,当两手分别弹响两端时,怎么会有一个音符出现在键盘中间呢?看来任何人也无法弹奏这样的曲子。”莫扎特接过乐谱说:“我来试试看。”于是,他坐上琴椅弹奏起来,当遇到那个在键盘中间的音符时,他便俯身弯腰向前埋头,用鼻子弹出了那个音符。莫扎特的这个动作令海顿惊叹不已。

  应当肯定,选择这个事例确能证明“打破常规的重要性”。但事例中的许多内容与论点无关,如莫扎特的出身、小时候的情况等,“叙例”时须毫不可惜地舍去;对莫扎特与海顿言行的生动形象的描述,也宜简练概括。

  二、挖掘增补材料

  “叙例”时不仅要学会裁剪,还必须学会根据论点的需要,将事例中隐藏的东西挖掘出来,增补一些与论点相近甚至相同的词句。可以达到一例多用的目的。

  示例一: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的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凡尔纳,十八岁时在巴黎学法律。有一次,他参加了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当他从楼上走下来的时候,童心未泯的凡尔纳像孩子一般从楼梯扶手上往下滑,结果撞在一个胖胖的绅士身上。此人正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从此,凡尔纳结识了大仲马,并在大仲马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如用这个事例证明“要善于抓住机遇”的论点运用挖掘增补法,可这样叙述:

  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就是一个善于抓住机遇的典型。他十八岁在巴黎学法律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参加了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当时,凡尔纳从楼梯上往下滑,正好碰在法国大作家大仲马的身上。这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兴奋不已,他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是命运之神的安排,必须抓住它。于是,凡尔纳主动结识大仲马,并在大仲马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成为一代著名科幻小说家,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凡尔纳终生庆幸自己能抓住那次机遇。

  示例二:被称为点子大王的何阳,1988年毅然辞去公职,并把大学文凭付之一炬,怀揣着280元辞职金,办起了民营的技术研究所,专门给人咨询,出卖点子。曾为一个厂滞销的卫生筷提出在筷子上印上星期几星期几,顿时使该筷子受到各大宾馆的青睐,何阳也一举成名,获得了40万元的营利提成。

  这个材料可以证明以下观点:

  1、金有价,知识无价。侧重“他一点子获利40万元”等内容

  2、敢于创造,敢于求新,才能出奇制胜。侧重“他让某厂在筷子上印上星期几星期几,使筷子变滞销为受到客户的青睐”等内容

  3、年轻人要有大胆地走自己的路的决心和自信心。侧重“他把大学文凭付之一炬,怀揣280元辞职金毅然‘下海’”等内容

  三、整合材料

  可以将一组同类事实论据进行高度概括,一个事例简练至一句话,以排比形式出现。这种概括排比“叙例”,不仅使语言气势磅礴,更能让论据充分,论证力量陡增。

  如论证“转折中希望固守自己”,则可运用如下事例进行概括排比“叙例”:

  也许孔明曾经指点江山,而最终只能“出师未捷身先死”;也许谭嗣同踌躇满志,而最终只能“去留肝胆两昆仑”;也许文天祥曾经壮志满怀,而最后只能“留取丹心照汗青”;也许刘兰芝曾经幸福异常,而最后只能“举身赴清池”。

  四、没有合适的论据时怎么办

  在考试时,当我们由于种种原因一时没有论据似乎只好望文兴叹的时、一筹莫展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乱写一通,而是要想办法做巧妇,做无米之炊。

  (一)、以类代个 无中生有

  当作文没有合适的论据或一时想想不起好的论据时,不如用类型来代替个体,将某一类人物行为共同点结合起来,按照主题的要求,把一些人的事迹当作大家的事迹来写,会有很好的效果。例: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殊死斗争,我们才咒骂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会正视社会上的毒瘤……

  (二)、以喻代例 飞扬文采

  当你觉得论据“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时候,不妨以比喻来代替事例作为论据使用,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征服阅卷老师。

  例一:也许腊梅讨厌冬风的肆虐与无忌,却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也许鱼儿讨厌巨浪的汹涌与狰狞,却依然与巨浪为伴,成全生命的真谛;也许落叶对这个天地无比依恋,然而,当秋风吹来时,它依然飘落,告别那片美好的世界,成全明年即将萌发的新芽……

  例二:松树放弃了沃土的安逸,选择陡峭的山壁之后最终有了傲立东风中的雄姿;小溪选择了奔向大海的执著之后最终获得了波澜壮阔的气势;小草放弃了土壤中的温暖之后终于实现了为大地带来一丝温暖的美好愿望;白云选择了蓝天的深邃之后终于有了“一览众山小”的绝唱。——于是我懂得了怎样去寻找并选择事业。

  (三)、立足课本 就地取材

  当你在考试中“寻寻觅觅”却两手空空时,不妨“回首”课本,说不定论据“却在灯火阑珊处”。

  例:是谁,曾经彷徨,而后怀着满腔热情拿起笔杆子,向敌人的咽喉刺去;是谁,曾经呐喊,而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追寻一片光明;是谁,曾经伤逝,为的是无法一直做人民的孺子牛,为革命多做一件事。是您,鲁迅先生!沧海横流,您是识时务之俊杰;刀光剑影,您是永远不倒的猛士!壮哉,您是千千万万人心中的巨人。

  (2004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壮哉,猛士!》)

  (四)、现身说法 置身其中

  当我们无论据或无好的论据时,不妨从“我”身上挖掘素材。因为“我”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个纷纭复杂的世界的一个缩影,一个了望千变万化的社会的“窗口”,一个洞察社会错综交织的现象的“平台”,一个容纳宇宙万象的“细胞”。将自己这个活生生的人拿来作为说理的材料,我的经历也就反映了这个事理的脉络走向。同时,当我进入到说理的内里后,我们的文字就具备了一种令读者信赖的真实。我们在说事的过程中也就与读者建构了对话与共鸣的亲和力。当然,我的进入不是随意的,而要充分考虑我的行为是否与话题给定的内涵的意旨很好地统合起来。

  例:我很欣赏钱钟书的《围城》。人生实在是一场悖论,人们很难“两全其美”。从小学到现在,我几乎就一直在和自己争斗着。我想在学习上出人头地,就必得加班加点,拼命做题;可是在我累得憔悴不堪时,成绩并非如我想象的那样好。有时候,我仿佛听到了另一个声音:不要沮丧,要坚持下去,梅花香自苦寒来嘛。于是我开始振作。可是又一个声音分明在我耳边唠叨:条条大路通罗马,东方不亮西方亮,又何必非要走高考这条道呢?是的,我记得母亲经常在我耳边唠叨的一句话就是“农民苦啊!”。我知道她是希望我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农民身份,可是偏偏我的成绩一直不如意,眼看着离大学的门一天天变远,而我还要装着很努力的样子。我就常常这样深陷“二难”处境:我知道我每一天的学习都是在徒劳,可是我又没办法放弃;我想寻求别样的道路,可是“路”又在哪里呢?(话题:人性的柔弱与理性的崇高。节选自《你我别无选择》一文开头。)

  点评: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没有陷入抽象的分析“陷阱”中,而是以自己的现身说法,将自己置放在一个“二难”选择的矛盾怪圈中,表达了一个身为“差生”群落者的内心迷惘与苦苦挣扎,使得文章读来亲和感人。更值得一提的是,文章并没有拘泥于自我的狭小内心,而是不断推演开来,推及到广阔的人生境界之上,使主旨宏扬开来,既照应了人类应为自身命运而不懈奋斗,又告诉我们该怎样面对来自自身的诸多弱点、失意乃至不幸。

  (五)正反对比 强化效果

  正反对比论证是议论文常见的一种论证方式,当没有太多事例时,可采取正面论述、反面假设的方式来加强效果,将一个例子化为两个例子

  例一:霸王骑着乌骓马化为了鬼雄,虞姬将生命化作了剑尖的湛蓝。于是心被感动了,那殿上之君只不过是无耻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就热血沸腾。可是,就是这个被唾骂的人建立了中华大地的一代霸业。没有他,哪来的张骞扶着驼铃铛走向天山的雪莲?没了他,哪来的卫青舞着旌旗奔向大漠的飞沙?历史长河滚滚奔流,告诉我们刘邦比项羽更有才能去成就一番霸业.

  例二:如果你选择的是翅膀,你将拥抱整个蓝天。如果你选择的是鳍,你将亲吻茫茫碧海。如果你选择的是四足,你将体味莽莽绿林。而我的选择却是——牢笼。

  (2002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

  【拓展训练】写出下列观点的叙例

  1、观点:奉献

  参考答案:我国现代文坛巨星茅盾先生,他一生为党为人民辛勤工作,写出了许多不朽之作。解放前,他在国统区用手中的笔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解放后,他更加勤奋工作,尽情讴歌人民的新生活。他在临终之前,将自己节省下来的25万元稿费上交国家,献出一颗丹心。历史上这样的人太多了,孙中山、李大钊、周恩来……他们的英名都将永远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流芳千古,为后人称颂。

  2、通读材料然后根据论点写叙例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列子•响遏行云》)。

  论点一:凡事不能走极端

  论点二:身教重于言教

  叙例一:古时候,薛谭向秦青学唱歌,尚未学到老师的技艺便要回家。后来,他听了老师为自己送行时唱的一首歌,才深感自己的不足。于是他不仅不走了,而且终生不说回家。因此可见,薛谭所犯的错误就是爱走极端。

  论点二:身教重于言教

  叙例二:薛谭跟秦青学唱歌,技艺没学到手便要离开。秦青没有指责他,只是在饯行宴上高歌一曲。歌声响遏行云,使薛谭深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于是,他主动要求继续跟老师学习。秦青之所以能留住薛谭,关键就在于他的“身教”。

  议论文议例

  议论文写作援例引证,以叙述为主,但有时为了充分发挥例证证明论点的作用,必须对例证做适当的阐释与分析,在观点与材料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两者更紧密地结合和统一起来。对事例进行阐释和分析,有哪些方法呢?举例简释之。

  方法之一:借助感叹或反问议例

  【示例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我国汉朝时候,匈奴经常南下抢掠财物,大将霍去病抵御匈奴侵扰有功,汉武帝为他建造了一座华丽的房子,请他去观看,霍去病对汉武帝说:“匈奴还没有消灭,我怎么能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小家庭里呢?”这是多么崇高的胸怀,这不正是先忧后乐的精神吗?

  解析:这段的特点是叙述多而议论不多,只在最后用一个感叹句和一个反问句轻轻带过。这样的方法,直接点明论点,使得要论述的道理十分鲜明。

  【示例2】①沉稳从志而来。②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③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④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⑤班徐二位先贤,如此沉稳的心胸,不正源于他们远大的志向吗?

  解析:叙述事例之后,用反问句作结,使论据紧扣论点。

  方法之二:归纳法议例

  【示例】①疑是思之始,学之端。②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的重大创造,技术上的重大发明,往往是从“疑”开始的。③“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水开了,壶盖为什么被掀起来”这个疑,使瓦特发现了蒸汽的力量;“挂灯摇摆幅度不论大小,为什么时间都是一样的”这个疑,使伽利略发现了等时性原理。④这些自然现象,皆是人们生活中惯常所见,然而,寻常人熟视无睹,惟有具有探索精神的人对此产生“疑”努力探求,以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简析:③句述例,④从事例中找出其中内在联系,归纳出它的共同点,即一般性的道理,然后,用结论的形式写出来。

  方法之三:反面假设法议例

  【示例】勤能补拙,就是说,天资差是可以用后天的努力来补偿的。小时候很笨而屡次失败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毫不气馁,勤奋工作,最终登上了科学的顶峰;学生时代被视为最笨学生的我国数学家罗庚,顽强拼搏,发奋学习,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国外留学时,因进校成绩差而被人耻笑的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暗下决心,焚膏继晷,最终完成了享誉世界的学者。试想,若无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工作,哪里会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问世?若无顽强拼搏刻苦自学的精神,哪里会有华罗庚在数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若无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努力,哪里会有童第周在生物工程方面令人瞩目的成就呢?可见,勤奋是能补拙的。

  简析:这是一种分析事实论据的方法。它针对上面所列举的事实论据,从反面进行假设,进而推论论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这种反面假设的方法其主要步骤是:①列举若干事例——②反面假设——③结论,推断事例符合中心论点。

  方法之四:“设问+对比+反面假设”法议例

  【示例】近墨者未必黑!(提出论点)满塘淤泥,黑否?黑!然而莲花“濯清涟而不妖”,“出污泥而不染”;“乌鹊燕雀巢堂坛兮”的楚国,黑否?黑!然而屈原却“曒然泥而不滓”,“举世溷浊而我独清”;“文官爱钱,武断怕死”的封建王朝,黑否?黑!然而于谦却“两袖清风朝天去”,“留得清白在人间”;“只有门前两个石狮子是干净”的贾府,黑否?黑!然而,林黛玉却“风刀霜剑严相逼”中“质本洁来还洁去”!

  试想,如果真的近墨者黑,那么,从“声辩满堂”中就不会站起一个“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在锦衣玉食中,就不会走出一个“为国牺牲敢惜身”的巾帼女侠;从封建营垒中,就不会走出一个高举海陆丰大旗的彭湃;在香风弥漫的南京路上,就不会屹立着一个糖弹打不倒的好八连!(反面假设,证明如果相反的话,就不会有某种结果)

  因此,我说:近墨者未必黑!(结论,照应论点)

  简析:这种“设问+对比+反面假设”的论证步骤如下:①提出论点。②列举事例:设问,肯定的回答——然而,……却……,表明事实不是这样。作用:排比设问,加强否定的力量,从而有力地论证自己的观点。前后形成对比使论证深入一步。③反面假设:证明如果相反的话,就不会有某种结果——进一步论证,以加强论辩的逻辑力量。

  方法之五:叙中有析,叙议结合

  【示例一】 “螳螂捕蝉”的故事给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启示之一是:要瞻前顾后。蝉在树上,高声鸣叫,吸着露水,自由自在,谁知螳螂却在它身后,移动镰刀似的前腿,企图逮住它,作一顿美餐。蝉儿如果掉转头来,这一危险的情景会使它立即警觉,停止鸣叫,迅速飞离。要瞻前顾后,思前想后,不然,“斜阳千万树,何处避螳螂?”(唐·戴叔伦《画蝉》)。

  简析:对例证的分析一般紧接在例证的叙述之后,有时叙中有析,叙议结合,最佳的结合是分不清谁是叙,谁是议,两者水乳交融,上面一例就是如此。“启示之一是:要瞻前顾后”,这是分论点。为论证这一分论点,后面用了三句话,第1句话是叙例,第3句话是议例,第2句话是假设,既是叙例,又是议例,是叙例和议例的“结合部”。在这里,议例和叙述,结合紧密,没有明显的分界。

  【示例二】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之所以屡遭挫折而不衰,屡遭磨难而不竭,反而愈加昌盛,一步步走向繁荣,正是因为有无数忧国忧民的炎黄子孙,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精神支柱。多少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国家的生存而历尽艰辛。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为他心中挂记着人民的安危;卫青、霍去病转战边塞,击败匈奴血染疆场,因为他们想着国家的安危;岳飞、文天祥、戚继光在民族敌人面前表现出气壮山河、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因为他们以天下为己任。

  简析:本段边举例边议论,达到了事与理的高度凝缩,是评析中较活跃的形式。从形式上看,它是一个排比句,寓理于事中,又得以提示本质,增强说服力。

  【拓展训练】写出下列观点的议例 观点:谈“努力”

  2、观点:败者未必为寇。

  【1参考答案】: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辍,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努力,祖逖又怎么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走笔龙蛇、墨染池水的功夫,那么,王羲之又怎能挥毫盖世而被尊为书圣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草稿盈筐的血汗,那么,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数学明珠而享誉世界呢!(边举边议)

  【1参考答案】: 楚汉战争,项羽被围于垓下,四面楚歌,兵败乌江,是为败者否?必为败者。然而后人视以为大丈夫,非寇也。三国时期,群雄混战,关羽败走麦城,被吕蒙斩于刀下,是为败者否?必为败者。然而后人视以为英雄,非寇也。宋江起义于梁山,后受招安终饮毒酒以孝祖国,是为失败否?必为失败者。然而后人视宋江为孝者,非寇也。如果胜者为王,败者为寇,那么,败者陈涉为他人所杀,怎么会被历史学家司马迁列入“世家”的行列中?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死后为何后人立祠堂以瞻仰之?所以,我认为,胜者为王,败者未必为寇!(“设问+对比+反面论证”)

  【拓展训练】写出下列观点的叙例和议例:

  观点: 勤能补拙。

  【参考答案】叙例:小时候很笨而屡次失败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毫不气馁,勤奋工作,最终登上了科学的顶峰;学生时代被视为最笨学生的我国数学家罗庚,顽强拼搏,发奋学习,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国外留学时,因进校成绩差而被人耻笑的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暗下决心,焚膏继晷,最终完成了享誉世界的学者。(简述式)

  议例:这些人先天条件并不好,但他们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弥补了自己先天的不足,因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见,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举例后分析道理)

  观点:提倡质疑

  【参考答案】叙例:“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这个疑问,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水开了,壶盖为什么被掀起来”这个疑问,使瓦特发现了蒸汽的力量;“挂灯摇摆幅度不论大小,为什么时间都是一样的”这个疑问,使伽利略发现了等时性原理。(简列式)

  议例:这些自然现象,皆是人们生活中惯常所见,然而,寻常人熟视无睹,惟有具有探索精神的人对此产生“疑”努力探求,以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试想,假如没有质疑,又何谈发明创造? (反面假设法)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