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中秋习俗作文

  潮州是个好玩的地方,它中秋的习俗也比较的特别,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潮州中秋习俗作文,更多作文请关注出国留学网作文栏目。我们会为大家持续不断的更新更多的作文。

  篇一:潮州中秋习俗作文

  中秋前的十几天,小孩子们到处去捡别人盖房子剩下的碎瓦片(或者是以前太老的房子倒蹋后那些碎瓦片),或是用一个木头做的四方模具(我们叫“涂角印”)大概和砖头一样大小,然后用沟渠里面的稀泥做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砖块”,晒干以后等到中秋节的下午,吃了中午饭以后,找几个大一点的“大人”帮忙,砌成一个“蚁窑”,其实是一个用碎瓦片或是土砖块砌成的“塔”。然后小孩在吃了晚饭后就到各家各户去“讨草”(这是以前的事,现在都没有“草”了,改成捐钱)或捐钱买些硫磺或柴油。小孩子们“讨草”的时候要和大家说好听的话,“阿婶阿姆把草把来方(读Bun)”,如果这一家给得多,就说得好听一些,“如哩如,阿**婶饲猪大过牛”等等,我也不记得很多了;差不多七点多八点来钟的时候也就“讨”得差不多了,这时候月亮也升空,大家开始点火“烧蚁窑”。

  起火“烧蚁窑”的时候,也是大人们摆好香案拜月娘的时候,大人们都摆好了香案,在“天井”或是祠堂前,朝东边点香祭月,小孩正在哦“烧蚁窑”忙得不亦乐呼。烧火的时候,大人们向“蚁窑”撒点硫磺粉,火焰变成淡蓝色,特别好看,或是用喷农药的喷雾器,抽点些油向“蚁窑”喷出去,增加火焰。等烧到瓦片变红的时候,草差不多,油和硫磺粉也差不多的时候,各家各户都会拿一把盐,朝着“蚁窑”撒去,发出一阵阵悦耳的响声,这和火在烧死白蚁的声音一样,意为烧白蚁。以前的时候这一个地区好象很容易发生蚁灾,人们以此祈祷平安。

  拜月娘摆的东西也相当讲究的,中间摆着“月饼”然后一边摆着柚,一边摆着另外一些水果,如香蕉,梨,柑,(潮州话叫“蕉梨桔”与“招来吉”同音)。还有“芋头”也是少不了的

  (潮州人称他们为胡兵,胡兵的头胪当然为“胡头”又因为“胡头”与“芋头”谐音,所以“台芋头”即是把芋头切开成对半或四片,以示对胡人之恨)。如果这一家有小孩上学,那一定有“书册糕”、铅笔和田字格薄这三种东西,也是摆在中间,都是希望小孩能聪明,进步。然后还有一些“纸钱”(迷信品,凤塘玉窖一带做这种东西比较多)还有叫做“贡”、“岛”、“花篮”等等,差不多十点左右就结束。

  都有五六年没有回家过中秋了,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些旧俗。想想真是好玩!

  中秋“烧蚁窑”源于本地一个争取自由的民间传说,相传在宋末元初,元政府对当地汉人采取镇压政策,限三户共用一把菜刀,防止造反。对汉人采取非人的统治政策,汉族人终于相互约定于中秋造反,把刀藏在月饼盒中,以“放火”为号,一齐杀死当地驻守的元兵。后来时代变迁,演变为烧塔,又再因为本地“白蚁”为患,“蚁”与“瓦”恰好同音,即为今日的“烧蚁窑”祈求平安!

  篇二:潮州中秋习俗作文

  旧时,在潮州,八月十五中秋节,有许多有趣的活动。

  荡秋千

  当月亮(俗称"月娘")升上东天的时候,穿着节日盛装的少男少女便聚集到秋千前。秋千一般在空旷的草地上搭起,高达两层楼,有单双座秋千和十字秋千。按这里的风俗,女的不能荡秋千,只能观看。 能大显身手的,就是小伙子。他们争着荡秋千,比赛谁荡得高,转得快。据说,月亮上有一位高举斧头的劈柴夫,日夜挥斧砍伐一棵宝树,谁能得到它谁就长生不老。于是,在欢声笑语中,秋千向月亮荡去,划出道道 彩虹,飞旋出一个个花环。荡得最高、转得最快的秋千上的小伙子,便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好汉,往往会获得姑娘的爱情。等到来年元宵节,有的己双双上街观灯,成了恩爱的小夫妻。

  游月娘

  天真无邪的童男童女们,从牙牙学语的时候,就缠着奶奶讲月娘的故事,月娘成了孩子们金色的梦。到了中秋节,大人们就用竹子劈成竹蔑,扎成了脚盆大小的骨架子,用毛边纸糊成一轮满月。中秋夜,孩子们就在"月娘"肚子里点上蜡烛,扛在肩上,手舞足蹈悠游在朦朦胧胧的深巷中,老远看去好像是月娘落下凡间。这就是有趣的游月娘。

  拜月娘。

  这天晚饭后,妇女们沐浴换新衣,忙着在能望见月娘的天井、门楼、厅前摆起桌子,铺上绣满祥禽瑞兽和富贵花卉的桌裙,把洗干净的水果、云片糕、月饼摆上去,用红纸剪成各式各样吉祥物,一一贴在糕饼、水果上面。一切办妥之后,就点上红蜡烛,焚上高香,开始恭候月娘升上东天。

  在潮州,入秋之后各种各样的水果已成熟,竞相上市,各种水果就成了中秋拜月的佳品。潮州人还喜欢把意溪樵饼当做拜月的供品。除了水果、糕饼外,供品还必须有蒸熟的芋头。

  除了拜月娘,有的农村还要烧瓦塔、燃烟堆。早晨,孩子们起床之后,到处拾瓦片、砖头,然后,抬着、挑着、抱着送到长辈指定的晒谷场上集中,由富有经验的大人把这些瓦片、砖头砌成一座空心塔。塔高一丈余,塔围一人不能合抱,下面还留出塔门,只是上面没有造塔刹。然后,把各家各户送来的稻草、劈柴、青金树叶填进塔里。月上东天,当村里妇女们在案前对月祷祝、火化元宝时,一个长辈就在塔门点起了火,慢慢地,塔顶踏出了一串串火舌。为了助燃和增加色彩,人们不时地你一把我一把地往塔里撒食盐,爆发出一阵劈里啪啦的响声。不一会,火舌变成了火龙直冲霄汉,映红了半个天边。孩子们绕着火塔又唱又跳,大人们喝茶吃糕饼,谈古论今,直到瓦塔烧成了通体透明闪闪发光的金塔。至于燃烟堆,就是各家各户把稻草、木柴,分别在村里几个地方堆成小山似的柴草堆。待拜月结束时,也像烧瓦塔一样,把柴草堆点燃。

  中秋之夜,用意溪樵饼、芋头拜月娘,烧瓦塔,燃烟堆,都是这里古老的传统活动。据说,这些传统活动,要追溯到元代。那时,潮州人把元兵称做元番或胡人,元兵攻进潮州城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实行联户制,三家一保,每三家人供养一个元兵,只准养胖不准养瘦。还规定这三家人晚上不得关门,任由元兵决定上哪家睡觉,最不能容忍的是谁家娶媳妇,新娘头天晚上只准与元兵同房睡觉。百姓受尽欺凌忍无可 忍,就在八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拜月娘的供桌上都多了一盘樵饼和一个蒸熟的芋头。

  原来,这是起义者事先安排好的。樵饼底下垫着一小张四四方方的白纸,乍看似乎是防止油渍出来,其实上面写了个"杀"字。起义者暗中约定,拜完月娘,请元兵吃樵饼时,一见"杀"字,男女老少一齐端起烛台、 香炉、棍棒、菜刀痛杀元兵。结果一夜之间,十恶不赦的元兵全被斩尽杀绝。因为农村村落分散,为了便于统一行动,只好以烧瓦塔、燃烟堆为行动信号。芋头取"芋"字与潮州话的"胡"字谐音,拜芋头是鼓舞百姓树立砍下胡人头颅打败元兵的信心。直到现在,人们在中秋节还要拜樵饼、芋头。一些农村,各家各户还有自愿

  推荐阅读:

  中秋节习俗英语作文

  中秋节日习俗作文

  中秋节来历和习俗作文

  描写中秋节习俗的作文

  介绍中秋节习俗的作文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中秋节作文 | 中秋节日记 | 中秋节周记 | 中秋节资料 | 中秋节手抄报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潮州中秋习俗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克服困难作文600字

克服困难

学会放下作文

放下作文

如何防溺水作文300字左右

如何防溺水

珍爱生命预防溺水600字作文

预防溺水珍爱生命

防溺水安全作文800字

防溺水安全

希望作文

希望的作文

防溺水作文400字作文

防溺水作文

敬业作文

敬业的作文

珍惜挫折作文

珍惜挫折

家务作文

家务作文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潮州是个好玩的地方,它中秋的习俗也比较的特别,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潮州中秋习俗作文,更多作文请关注出国留学网作文栏目。我们会为大家持续不断的更新更多的作文。

  篇一:潮州中秋习俗作文

  中秋前的十几天,小孩子们到处去捡别人盖房子剩下的碎瓦片(或者是以前太老的房子倒蹋后那些碎瓦片),或是用一个木头做的四方模具(我们叫“涂角印”)大概和砖头一样大小,然后用沟渠里面的稀泥做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砖块”,晒干以后等到中秋节的下午,吃了中午饭以后,找几个大一点的“大人”帮忙,砌成一个“蚁窑”,其实是一个用碎瓦片或是土砖块砌成的“塔”。然后小孩在吃了晚饭后就到各家各户去“讨草”(这是以前的事,现在都没有“草”了,改成捐钱)或捐钱买些硫磺或柴油。小孩子们“讨草”的时候要和大家说好听的话,“阿婶阿姆把草把来方(读Bun)”,如果这一家给得多,就说得好听一些,“如哩如,阿**婶饲猪大过牛”等等,我也不记得很多了;差不多七点多八点来钟的时候也就“讨”得差不多了,这时候月亮也升空,大家开始点火“烧蚁窑”。

  起火“烧蚁窑”的时候,也是大人们摆好香案拜月娘的时候,大人们都摆好了香案,在“天井”或是祠堂前,朝东边点香祭月,小孩正在哦“烧蚁窑”忙得不亦乐呼。烧火的时候,大人们向“蚁窑”撒点硫磺粉,火焰变成淡蓝色,特别好看,或是用喷农药的喷雾器,抽点些油向“蚁窑”喷出去,增加火焰。等烧到瓦片变红的时候,草差不多,油和硫磺粉也差不多的时候,各家各户都会拿一把盐,朝着“蚁窑”撒去,发出一阵阵悦耳的响声,这和火在烧死白蚁的声音一样,意为烧白蚁。以前的时候这一个地区好象很容易发生蚁灾,人们以此祈祷平安。

  拜月娘摆的东西也相当讲究的,中间摆着“月饼”然后一边摆着柚,一边摆着另外一些水果,如香蕉,梨,柑,(潮州话叫“蕉梨桔”与“招来吉”同音)。还有“芋头”也是少不了的

  (潮州人称他们为胡兵,胡兵的头胪当然为“胡头”又因为“胡头”与“芋头”谐音,所以“台芋头”即是把芋头切开成对半或四片,以示对胡人之恨)。如果这一家有小孩上学,那一定有“书册糕”、铅笔和田字格薄这三种东西,也是摆在中间,都是希望小孩能聪明,进步。然后还有一些“纸钱”(迷信品,凤塘玉窖一带做这种东西比较多)还有叫做“贡”、“岛”、“花篮”等等,差不多十点左右就结束。

  都有五六年没有回家过中秋了,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些旧俗。想想真是好玩!

  中秋“烧蚁窑”源于本地一个争取自由的民间传说,相传在宋末元初,元政府对当地汉人采取镇压政策,限三户共用一把菜刀,防止造反。对汉人采取非人的统治政策,汉族人终于相互约定于中秋造反,把刀藏在月饼盒中,以“放火”为号,一齐杀死当地驻守的元兵。后来时代变迁,演变为烧塔,又再因为本地“白蚁”为患,“蚁”与“瓦”恰好同音,即为今日的“烧蚁窑”祈求平安!

  篇二:潮州中秋习俗作文

  旧时,在潮州,八月十五中秋节,有许多有趣的活动。

  荡秋千

  当月亮(俗称"月娘")升上东天的时候,穿着节日盛装的少男少女便聚集到秋千前。秋千一般在空旷的草地上搭起,高达两层楼,有单双座秋千和十字秋千。按这里的风俗,女的不能荡秋千,只能观看。 能大显身手的,就是小伙子。他们争着荡秋千,比赛谁荡得高,转得快。据说,月亮上有一位高举斧头的劈柴夫,日夜挥斧砍伐一棵宝树,谁能得到它谁就长生不老。于是,在欢声笑语中,秋千向月亮荡去,划出道道 彩虹,飞旋出一个个花环。荡得最高、转得最快的秋千上的小伙子,便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好汉,往往会获得姑娘的爱情。等到来年元宵节,有的己双双上街观灯,成了恩爱的小夫妻。

  游月娘

  天真无邪的童男童女们,从牙牙学语的时候,就缠着奶奶讲月娘的故事,月娘成了孩子们金色的梦。到了中秋节,大人们就用竹子劈成竹蔑,扎成了脚盆大小的骨架子,用毛边纸糊成一轮满月。中秋夜,孩子们就在"月娘"肚子里点上蜡烛,扛在肩上,手舞足蹈悠游在朦朦胧胧的深巷中,老远看去好像是月娘落下凡间。这就是有趣的游月娘。

  拜月娘。

  这天晚饭后,妇女们沐浴换新衣,忙着在能望见月娘的天井、门楼、厅前摆起桌子,铺上绣满祥禽瑞兽和富贵花卉的桌裙,把洗干净的水果、云片糕、月饼摆上去,用红纸剪成各式各样吉祥物,一一贴在糕饼、水果上面。一切办妥之后,就点上红蜡烛,焚上高香,开始恭候月娘升上东天。

  在潮州,入秋之后各种各样的水果已成熟,竞相上市,各种水果就成了中秋拜月的佳品。潮州人还喜欢把意溪樵饼当做拜月的供品。除了水果、糕饼外,供品还必须有蒸熟的芋头。

  除了拜月娘,有的农村还要烧瓦塔、燃烟堆。早晨,孩子们起床之后,到处拾瓦片、砖头,然后,抬着、挑着、抱着送到长辈指定的晒谷场上集中,由富有经验的大人把这些瓦片、砖头砌成一座空心塔。塔高一丈余,塔围一人不能合抱,下面还留出塔门,只是上面没有造塔刹。然后,把各家各户送来的稻草、劈柴、青金树叶填进塔里。月上东天,当村里妇女们在案前对月祷祝、火化元宝时,一个长辈就在塔门点起了火,慢慢地,塔顶踏出了一串串火舌。为了助燃和增加色彩,人们不时地你一把我一把地往塔里撒食盐,爆发出一阵劈里啪啦的响声。不一会,火舌变成了火龙直冲霄汉,映红了半个天边。孩子们绕着火塔又唱又跳,大人们喝茶吃糕饼,谈古论今,直到瓦塔烧成了通体透明闪闪发光的金塔。至于燃烟堆,就是各家各户把稻草、木柴,分别在村里几个地方堆成小山似的柴草堆。待拜月结束时,也像烧瓦塔一样,把柴草堆点燃。

  中秋之夜,用意溪樵饼、芋头拜月娘,烧瓦塔,燃烟堆,都是这里古老的传统活动。据说,这些传统活动,要追溯到元代。那时,潮州人把元兵称做元番或胡人,元兵攻进潮州城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实行联户制,三家一保,每三家人供养一个元兵,只准养胖不准养瘦。还规定这三家人晚上不得关门,任由元兵决定上哪家睡觉,最不能容忍的是谁家娶媳妇,新娘头天晚上只准与元兵同房睡觉。百姓受尽欺凌忍无可 忍,就在八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拜月娘的供桌上都多了一盘樵饼和一个蒸熟的芋头。

  原来,这是起义者事先安排好的。樵饼底下垫着一小张四四方方的白纸,乍看似乎是防止油渍出来,其实上面写了个"杀"字。起义者暗中约定,拜完月娘,请元兵吃樵饼时,一见"杀"字,男女老少一齐端起烛台、 香炉、棍棒、菜刀痛杀元兵。结果一夜之间,十恶不赦的元兵全被斩尽杀绝。因为农村村落分散,为了便于统一行动,只好以烧瓦塔、燃烟堆为行动信号。芋头取"芋"字与潮州话的"胡"字谐音,拜芋头是鼓舞百姓树立砍下胡人头颅打败元兵的信心。直到现在,人们在中秋节还要拜樵饼、芋头。一些农村,各家各户还有自愿

  推荐阅读:

  中秋节习俗英语作文

  中秋节日习俗作文

  中秋节来历和习俗作文

  描写中秋节习俗的作文

  介绍中秋节习俗的作文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中秋节作文 | 中秋节日记 | 中秋节周记 | 中秋节资料 | 中秋节手抄报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