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节感想

  作为那少数未得王师保卫的失土的居民,我只能向它遥遥祝贺一声「生日快乐」,并为民族的未来祈祷。下面是作文网小编为您带来的《建军节感想》,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一:建军节感想

  据女兵们回忆,第一批女兵队伍共有约30余人,大部分是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学员,少数是何香凝同志办的妇女训练班的学员。汪精卫叛变之后,女学员们纷纷离开学校。

  提及南昌起义,人们马上会想到铁血男儿的身影,鲜为人知的是,这其间还活跃着一支女兵队伍。近日,原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副研究员、今年已81岁的凌家传老人,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的老干部病房内,向讲述起这支女兵队伍的传奇。

  意外发现起义女兵

  凌家传介绍,1957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筹建工作欠缺一些有价值的史料和文物。这时筹备组有人在刊物上看见了一篇回忆录,文章的居然是一位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女兵。凌家传和同事立即赶到北京,找到了这位叫胡毓秀的女兵。通过胡毓秀的介绍,凌家传又采访了彭援华、杨庆兰、谭勤先等,人民军队的第一批女兵队伍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

  据女兵们回忆,第一批女兵队伍共有约30余人,大部分是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学员,少数是何香凝同志办的妇女训练班的学员。汪精卫叛变之后,女学员们纷纷离开学校,跟随叶挺、贺龙的部队来到了南昌,并参加了随后的起义。

  女“金刚”救了陈赓大将

  在行军战斗中,“女将们”表现得颇为英勇,以至部队首长对她们都不得不刮目相看。胡毓秀告诉凌家传,当时,正值三伏天气,烈日当空。每个女兵身上都背着自己换洗的衣服和毯子,身体强壮的女同志像杨庆兰、谭勤先、陈觉吾等,有女兵中的“四大金刚”之称,她们都背着步枪,弹带里子弹都满满的。“谭勤先甚至救了陈赓大将一命。”凌家传介绍,南昌起义后,部队在南下的会昌战斗中,与敌遭遇,战斗十分激烈。谭勤先被分配到前线当救护兵。小谭在经过战场上的一个水田旁时,发现一位满身都是泥巴和血的重伤员,一口气将其背到了后方。后来,大家才知道,这位重伤的营长竟是后来的大将陈赓!

  30年后只找到4位女兵

  和谭勤先一样,大多数女兵被分配到前线部队担任宣传或救护工作。不是每人都有谭勤先背救首长的英勇事迹,但这批高素质的女兵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同样留下了光辉的记录。

  行军途中,因为遭遇敌军前后堵截,部队气氛比较压抑,为了活跃行军生活,女兵们想到了演一出话剧。彭援华导演了一出“老祖母念金刚经”,说的是江西有一农户,因为******拉壮丁,弄得家破人亡的故事。彭扮演的老祖母惟妙惟肖,士兵们非常喜欢。

  大多数时候,女兵们面对的是伤员。因为卫生条件简陋,不少伤员需要及时将弹片或子弹取出,但事实上却办不到。护理这些重伤员时,女兵们想着法子减轻他们的苦痛,有人甚至讲起了《三国演义》中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鼓励伤员们要挺住。

  凌家传介绍,南昌起义30年后,他们想寻访女兵时,多方努力也只找到了4位女兵,并通过这四人获悉了另外12名女兵的名字,其余则找寻不到,留下了不小的遗憾。

  篇二:建军节感想

  八十年前的今天,在南昌,一支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队占领了城市。

  他们面对的是城外如潮水般的敌人。

  南昌城几天后便告易手,这支部队也霎时溃散。

  这支杂牌军的指挥官之中,有一个叫周恩来。他和他的同志们没有放弃。即使面对几乎不可战胜的强敌,在往后的日子里,重新整编后的这支小部队,仍旧在荒山野岭间挣扎着存活了下来。

  危机与苦难仍未稍稍放过他们一刻;无尽的战斗将他们百炼成钢,最终化为一道席卷全中国的灼热铁流,改变了数亿生灵的命运,留下一篇前所未见的史诗。

  这支军队现在的名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传说的年代早已结束,liuxue86.com它如今只是由一群凡人组成的,有着许多优点与不足的军队,与一流强权的精锐大军相比,有许多不如之处。

  但它毕竟是中国人的军队,是一百多年来由中国人组成的无数支部队中唯一能有效地保卫自己国家的——我们民族曾经连这样基本的能力都不可得。

  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是八十年前的那个夏日清晨。作为那少数未得王师保卫的失土的居民,我只能向它遥遥祝贺一声「生日快乐」,并为民族的未来祈祷。

  推荐阅读:

  八一建军节感悟

  中央八一建军节

  八一建军节发言

  建军节活动

  八一建军节周年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建军节作文 | 建军节来历 | 建军节手抄报

分享

热门关注

月亮作文600字托物言志初一

月亮托物言志

端午趣事作文600字初中

端午趣事初中

一件有趣的事作文600字初中

有趣的是作文

托物言志的作文600字初一梅花

托物言志梅花

课间十分钟作文初中

课间十分钟初中

假期感想作文

感想作文

新学期感想作文

感想作文

今年元宵节作文

今年作文

父亲节之际作文

父亲节之际

端午节风俗的作文

写端午节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