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叶知秋。”每当秋风乍起,便是叶黄枝枯、万木萧疏之时,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里面究竟包含着什么科学道理呢?
大家都知道,叶子是制造养料的场所,也是水分蒸发的器官。叶子上面有气孔,树木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的状态经气孔散发到体外,这个过程就叫蒸腾作用,这也是植物体内运输水和无机物的动力。不过秋冬季节雨II少,空气干燥,树木将失去更多难以补充的水分。为了维持生命,树木只好落光叶子。我们身边的树木大都如此。
我们不是常赞美松柏等树木为常青树吗?它们的叶子生命力确实顽强,能抵抗寒冬,因为它们是针叶树;而深秋落叶的树木,则是人们常见的温带阔叶树。为什么针叶树的叶子能够常年不衰,如此出类拔萃呢?
让我们看看松叶吧,它呈针状,十分细小,蒸发面比阔叶树的叶子小得多。大家再用显微镜观察松叶的横切面,松叶表皮细胞小,排列紧密,细胞壁很厚,表皮外面有角质层,气孔深深地陷在表皮下面。这样的结构犹如道道关卡,使水分不易散失,从而大大提髙了它们在缺水、贫瘠、高寒等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作文网 m.zw.liuxue86.com】其实,这些树的叶子并非不落,只是它们落叶的速度慢,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而生于温带地区的阔叶树在夏天高温时,则要像人类排汗那样,通过蒸腾作用调节“体温”,所以不能像松树那样“封闭”了。可见春天长叶,秋天落叶,对于树木适应一热一冷、一湿一干的季节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人们误以为树叶的飘落是由于秋风的摧残,要不为什么会有"像秋风扫落叶般无情”的说法呢?其实,叶子的掉落是因为叶柄处的薄壁细胞十分脆弱;随着气温下降,细胞由长形细胞分裂成圆形细胞,这时细胞间有许多空隙,形成了离层,使叶柄失去了支持力,因而便随风凋落了。为了使水分不从“伤口”渗出来,离层的内侧变成了木栓质,就像人伤口上长出的痂。
冬天,树木消耗能量极少,它们储备的养料足以应付。落下的叶腐化成肥料,滋润根部,明年春天再萌发新叶。植物就是这样遵循着自身适应环境的生长规律,年年周而复始地变化着。于是,当黄叶纷飞的时候,我们便知道秋天又到了。
点评:先总后分+内涵丰富。文章采用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揭示了秋天叶落的原理。人们认识事物总是由表及里的,采用这一说明顺序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习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