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九一八作文

  【九一八事变作文写作寄语】

当九一八的警笛响起时,你是否也在思考那一段历史,你是否内心也涌现出了浓浓的爱国之情。九月十八日是我国的国耻日,你知道为什么这一天会被称作是国耻日吗,关于这段历史你了解哪些了。在写作的时,在文章的开头你可以写一写你对这段历史的看法或者你是怎样了解到这段历史的,接下来你可以结合历史谈谈你的感受,表达你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当然你也可以就历史中的中国与当今时代的中国进行对比,突出祖国的日益强大,然而我们仍旧不会忘记那段历史,将它视为前进路上的一个教训。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作文栏目为你带来的九一八事变作文,希望能够对你的写作带来帮助。

  九一八事变作文一

  那天我去书店无意间看到一些关于解放战争的书、改革开放的书。这些讲战争的书完全是在陈述历史,远不如小说来的精彩,平常看的人是少之又少,现在这种情况真是太不同寻常了。

  仔细一想,原来是因为祖国六十周年生日的到来激起了人们对祖国更加了解的渴望,这种渴望源于人们心里对祖国的热爱。

  人们对祖国的热爱随着近代中国一场又一场的战役更加浓厚。“九一八”、圆明园被焚毁、各种不平等条约,让我们痛心并且更加努力当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是中国更繁荣昌盛。“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但是毕竟平常很少有人读这些书,书的内容也讲得有些难以理解或乏味的地方。这些人会喜欢吗?

  我随机问了一个人:“您喜欢这些书吗?”

  那个人稍微一愣,但是好像很快就明白我为什么问他了,说:“刚开始觉得有些沉闷,后来读进去了也就比较喜欢了,再说多了解关于中国的发展也挺好的。”

  了解中国的发展,了解她的苦难过去,与繁荣昌盛的当代,增加人们的爱国热情。

  不同寻常的一件事,透露出来的是人们对祖国的热爱。

  在中国六十六岁生日的时候,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九一八事变作文二

  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纪念84周年。1931年的今天,发生了震撼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它险些将中国沦为殖民地,给十三亿中国人留下了无法消退的伤疤。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促成这场悲剧的因素,有主观,也有客观。主观方面,日本国土虽小,野心却很大,一心想把小日本变成大日本。鸡不吃虫,虫反倒咬起鸡来了。说它是披着人皮野兽,也绝不失当。

  客观方面,中国当时出现内乱,蒋介石的“壤外必先安内”政策大大加快了日本对中国的侵蚀。当时中国人的麻木与软弱也是这场悲剧的主要原因。所以国家领导们总不忘强调要统一,要富强。

  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84年了,它的身影已经在我们心中淡化了。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它给中国带了的伤害。牢记国耻,奋发图强。只有国家统一了,野心国家才不会有挑拨离间以获取渔翁之利的机会;只有国家富强了,才不会有人虎视眈眈的看着我们。

  九一八事变作文三

  九月十八日十时,天空中响起了凄厉的防空警报,足足响了20分钟,这天是我们的国耻日。现在,我们就翻开这中国历史上最沉重的一页。

  1931年9月18日清晨,日本关东军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大举进犯沈阳,短短四个月内,长春,锦州,哈尔滨等各大城市,在蒋介石的一声“不许抵抗”中相继沦陷。美丽的东北三省和三千万勤劳的人民就这样轻松地成了日军的“战利品”。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不甘愿做日寇的奴隶。东北沦陷后不久,各地区的抗日武装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头来,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等无数抗日民族英雄。东北人民在14年的水深火热后,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把日本人赶回了老家。

  但是现在,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竟数次参拜供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其国内少数右翼分子,千方百计美化日本侵华这一铁的历史事实,这引起了全世界爱好和平人们的警惕。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九一八”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我们不能忘记这段耻辱的历史。不能忘记这个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深的一道疤痕。这是一个所有中国人都应铭记在心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作文四

  今天下午第一节课,我们正在上课,突然想起了一阵警报声。警报声忽高忽低,这时,我们突然想起了今天是九月十八日。

  “勿忘国耻”,一声声警报声里,我们为战争中死去的老百姓、战士们默哀;同时也燃起了对日本鬼子的愤恨;激起我们发奋图强的心愿。

  “勿忘国耻”,我们中国曾被那么小的国家欺负着,没有反抗之力。这时,完全封闭的中国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现在的中国,强大起来了,和以前不一样了。不像一块布那样弱不禁风了。这让我想起美国限制中国轮胎进口,而中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准备限制美国汽车和肉鸡进口。美国别无选择,因为要么就是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可自己又是金融危机,又是流感,挑起战争自己一定会输。要么就只有第二种办法——走上谈判桌。从这件事里,我看到了祖国的强大——我们再也不会任人宰割了。祖国建国六十周年了,我为我的祖国而骄傲,我为我的祖国而自豪!

  在一声声警报的回响声中,“勿忘国耻”四个字牢牢记在了我的心中;“发奋图强”让我有了学习的动力,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九一八事变作文五

  每年的九月十八日的晚上,城市的上空都会响起警笛声,目的是提醒大家不要忘记九月十八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深刻铭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我们永远忘不了:1931年9月18日,正当中国发生大面积水灾之时,日本关东军按预谋将沈阳北部柳条湖附近一段铁路炸毁,并诬陷是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挑起事端。当天夜里,日军占据北大营中国军队驻地,进而占领沈阳。日本帝国主义之所以敢于肆无忌惮地大肆侵略中国,就是因为当时的中国科技落后、人民愚昧、国力不强,使日本侵略者有了可乘之机。如果我们国家科技发达、实力强大,日本就不敢贸然侵犯中国。

  今天,我们的国家正不断的发展壮大、繁荣富强,正向世界强国迈进。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但它仍然需要我们继续建设和保卫,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让全民族的文化素质都提高起来。到那时,我们中间会出现众多的科学家、经济学家、建筑师、工程师以及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在拉响九·一八警笛的时候,我们会自豪地说:我们不再落后,中国正屹立于世界的强国之林。

  九一八事变作文六

  今天下午第一节课,我们正在上课,突然想起了一阵警报声。警报声忽高忽低,这时,我们突然想起了今天是九月十八日。

  “勿忘国耻”,一声声警报声里,我们为战争中死去的老百姓、战士们默哀;同时也燃起了对日本鬼子的愤恨;激起我们发奋图强的心愿。

  “勿忘国耻”,我们中国曾被那么小的国家欺负着,没有反抗之力。这时,完全封闭的中国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现在的中国,强大起来了,和以前不一样了。不像一块布那样弱不禁风了。这让我想起美国限制中国轮胎进口,而中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准备限制美国汽车和肉鸡进口。美国别无选择,因为要么就是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可自己又是金融危机,又是流感,挑起战争自己一定会输。要么就只有第二种办法——走上谈判桌。从这件事里,我看到了祖国的强大——我们再也不会任人宰割了。祖国建国六十周年了,我为我的祖国而骄傲,我为我的祖国而自豪!

  在一声声警报的回响声中,“勿忘国耻”四个字牢牢记在了我的心中;“发奋图强”让我有了学习的动力,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九一八事变作文七

  多少次,我曾在田野中凝神;多少次,我曾在坟墓前流泪;多少次,我曾在睡梦中惊醒。

  九一八,又是一个九一八。

  记得前辈们说过,几十年前的今天,曾经有许多可爱的战士,为了保卫祖国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或许,对于鬼子来说,区区几百肉体之躯罢了,一阵枪声过后,寂静无声。

  但他们错了,罪恶的子弹只是让这些肉体倒下,但无数个爱国的灵魂,却在此刻得到升华。他们用满腔热血,震慑了凶恶的敌人;他们用满腔热血;保卫了祖国的尊严;他们用满腔的热血,换来了几代人的尊敬。

  清晨,当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蓝天,我无比自豪。回想当年,又是何等凄凉,穷凶极恶的鬼子向我国大好河山步步逼近,多少无辜的百姓惨死在鬼子的屠刀下……

  敢问!如果没有这些爱国志士,我们的大好河山,是否早已支离破碎?也许,我们再也看不到出生的太阳;也许,我们永远不会感受到幸福的霞光;也许,我们已向这个世界永别……

  难忘九一八,难忘当年的壮志豪情;难忘当年的勇猛无畏;难忘当年的满腔热血……

  倍加珍惜美好的今天吧!因为,这是以生命的代价换来的,可爱的战士不求人们瞻仰他们,但战士们只是希望,不要辜负了他们对祖国明天的期望。

作文网小编为你精选的作文:
记叙文 | 议论文 | 说明文 | 应用文 | 散文 | 美文

分享

热门关注

梦想作文400字左右小学

梦想作文小学

四年级作文我的家乡500字左右

四年级我的家乡

四年级我的自画像作文400字

四年级自画像

端午节包粽子作文500字左右四年级

端午节四年级包粽子

我爱我家作文300字四年级

我爱我家四年级

难忘的周末作文400字

周末作文400字

难忘的晚餐作文400字

难忘的晚餐作文

难忘的掌声作文400字

难忘的掌声

难忘的背影作文400字

难忘的背影作文

难忘慈母情作文400字

难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