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卫之音是什么意思?郑卫之音成语造句和典故

2013-04-29 11:41:39 成语

成语名称:郑卫之音 zhèng wèi zhī yīn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郑卫之音】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郑卫之音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郑卫之音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百科解释如下:

目录
  • • 郑卫之音

  • • 【朝歌渊源】

  • • 【典故】

英汉词典解释

>>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郑卫之音[回目录]

  zhèng wèi zhī yīn

  【释义】: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之音: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出处】: 《礼记·乐记》:“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

  【事例】:出入无得入茶房酒肆,市巷之语,~,未尝一经于耳。 ★明·刘元卿《贤奕编·家闲》

【朝歌渊源】[回目录]

  春秋时, 朝歌曾是卫国都城,郑、卫两国保存了丰富的民间音乐。《诗经·国风》凡160篇,郑风、卫风合为31篇,约占五分之一。各国“风”诗,多是短小歌谣,“郑风”、“卫风”中却有一些大段的分节歌,可以想见其音乐结构的繁复变化。

【典故】[回目录]

  “郑卫之音”,即郑、卫两国(个河南中部与东部)的民间音乐。这一地区早期是商民族聚届区。武王伐纣灭商后,将其一分为二,分别建立诸侯国,以监视殷商遗民,防其作乱。但武王死后,三国勾结叛乱,周公旦率军镇压,并将该地分封于康叔(武王之弟),永久监管。因此,可以说“郑卫之音”,实际上就是保留了商民族音乐传统的“前朝遗声”。由于它表达感情的奔放、热烈和大胆,也内含着某种团聚意识,因而使独宗“雅乐”的周王室及其维护者常常加以排斥和否定。

  郑、卫两国保存了丰富的民间音乐。《诗经·国风》凡160篇,郑风、卫风合为31篇,约占五分之一。各国“风”诗,多是短小歌谣,“郑风”、“卫风”中却有一些大段的分节歌,可以想见其音乐结构的繁复变化。在一些反映民俗生活的诗篇中,常有对男女互赠礼物(《诗经·郑风·溱侑》)、互诉衷肠的爱情场面的描写,隐隐透露出一股浪漫气息,产生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正是因为这特色,才使能从铿锵鸣奏的“金石之乐”中听出钟律不齐,精通音乐的魏文侯(前446一前396在位),对孔子门徒子夏说了下面一段话:“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较魏文侯稍晚的齐宣王(前320一前302在位)则说得更坦率:“寡人今日听郑卫之音,呕吟感伤,扬激楚之遗风”,“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他们的评价,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对僵化凝固的雅乐的厌弃和对活泼、清新的俗乐的热爱。相反,维护并力求恢复雅乐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则“恶郑声之乱雅乐也”(《论语·阳货第十七》)。系统反映儒家音乐思想的《乐记》里也说:“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正由于儒家思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居于极特殊的地位,“郑卫之音”便始终成为靡靡之音的代名词。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104844.htm

SOSO百科地址:baike.soso.com/v198305.htm

百度搜索:《点击此处

为你精心推荐: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作文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