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成语出处] 《鹗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近义] 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用法] 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例句] 你们不能~,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成语故事]
楚国有个书生,由于生活贫穷,很想找到一条发财的门路。
他读到一本书,书上说:“谁得到螳螂捕蝉时遮身的那片树叶,别人就看不见了。”他信以为真,整天在树下抬头望着。嘿!他终于看到了一只螳螂躲在一片树叶后面,正准备捕捉知了呢!他连忙把那片树叶摘下来。不料那片树叶掉下来,混在地上的落叶里,再也辨认不出了。他只好把所有的树叶扫回家来,一片一片地试。他把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妻子总是说:“看得见!”后来,妻子被他问得厌烦了,随口答了一声:“看不见!”他马上带着这片树叶,当面去取人家的东西,结果被人家扭送到衙门去了。县官经过审问,忍住笑,说:“你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呀!”
百科解释如下:
英汉词典解释
>>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成语资料[回目录]
【发 音】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解 释】:障: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被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也比喻目光短浅。
【近义词】:井底之蛙
【用 法】:复句式;作宾语、分句。
【词性】:贬义词
成语出处[回目录]
《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成语示例[回目录]
1 你们不能~,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2 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切不可“~”,这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
成语典故[回目录]
有个楚国人,过着贫穷的日子,一次读《淮南子》这本书,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摘取树叶。这片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隐身的那片树叶。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不看得见我?”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欺骗他说“看不见了”。楚人内心暗自高兴,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面拿取人家的货物。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县官审问他,听他说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后大笑起来,笑他只是个书呆子罢了。于是县令把他放了,没有治罪。
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原指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的、暂时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情的全局、主流及本质。
【原文】
《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同“否”)?”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同“默”)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该俗语已被编入2011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中。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299959.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