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三作文2350字:从修辞与训诂学看诗性语言

2013-03-15 12:47:53 高中高三2350字
作文标题: 从修辞与训诂学看诗性语言
关 键 词: 高中高三 2350字
字    数: 2350字作文
本文适合: 高中高三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

作文网(Zw.liuxuE86.com)提示:亲爱的同学们,你好!作文网拥有海量的作文范文作为参考,请记得阅读后搜藏本站。谢谢!

本作文是关于高中高三2350字的作文,题目为:《从修辞与训诂学看诗性语言》,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阅读《作文:从修辞与训诂学看诗性语言》,“作文网”每日为您更新更多优秀的“一年级作文”,请随时关注!
      诗歌的完成不只在于诗人的创作,同时在于读者的接受。而诗歌中,语言尤其重要,诗歌通过语言来传达诗人内心的真实。诗性语言不讲究语法,不服从于理性,主要是注重诗人主观的感觉活动与感情活动的规律,所以诗的语言是不连贯的,他们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在“言不尽意”时,就会用修辞来补充。要想更好的写诗,读诗,人们就必须懂得修辞的表现手法,以便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好的从诗歌中理解诗人的感情。这里便涉及到修辞学与训诂学两方面的知识。 来自:作文大全  诗性语言的特征是表意的含蓄性,不合语法性(以修辞取代逻辑)、表情的多样性、强烈的抒情性。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夸张、象征、拟人、倒装、双关等。在理解诗性语言时,我们要充分应用训诂学方面的知识,比如互训、声训、反训等方法,真实、正确的学习古诗,理解诗歌。 来源:作文网 m.zw.liuxue86.com  诗性语言不喜直白,喜欢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因此我们要注意诗歌中的弦外之音,理解诗人的真实用意。诗人常用象征、用典来自喻,此时我们就该知道,并不是诗人在感慨古人,而是发出自己的心声。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实则是诗人自己不甘年老,想要建功立业,但又怀才不遇的苦痛心情,但诗中却并未正面提到。
   中国诗歌很注重意象的使用,诗人的感情常通过意象来表达,像菊、兰、鸿雁等都有其特殊的含义。在品诗方面,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些意象,从而能对诗有个较好的把握,如旅人思想、壮志难酬、怀古咏史、闺怨等方面。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从几个修饰词“枯、老、昏、瘦”和几个特殊的意象,运用排比、列锦的修辞手法,勾勒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这一系列景物的渲染,都是为“断肠人”作铺垫,表达了羁旅的愁苦和思乡之情。
   诗歌主要是抒情的,就十分注重诗人主题主观思维,它的语言时常断断续续,跳跃性强,并且冲破理性、语法的限制,不合语法。常用比喻、倒装、夸张、反衬、通感、炼字等,比如熟悉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如果用理性的思维来欣赏它。则是不合逻辑的,谁的头发能有三千丈?在这里我们的用修辞的手法来看待,它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有形的白发与愁结合,使人感觉到意趣横生。还有“红杏枝头春意闹”、“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等,我们要注意这种手法,体会到这些诗的好处,而不要一味的从实际现实或思维出发,认为它们不合逻辑,不值得欣赏。又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如果按语法,就成了“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读起来一点感觉都没有了,平淡乏味,更不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说说表情的多样性。由于诗人所处环境的不同,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同的诗歌抒发的感情不一样,对同一个事物或同一件事的评价也会大相径庭,而同一首诗的里有时也会表达不同的感情,情感丰富多彩。如愿以身报国但又怀才不遇的悲痛、想要归隐却又感怀于世俗的矛盾、现实的悲观与精神的乐观的冲突等,诗人处于挣扎中,表现为诗歌感情的复杂多样。如对“蝉”“风”的描写上,对“项羽的不肯过江东”的评价,不同的诗人都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感受。
   另一方面,要注意诗歌的谐音、双关,使用音训的知识理解。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这一名句相信大家都知道,就不过多解释。还有一些古音古字也得十分注意,如“天苍苍,野茫茫”中的“野”。
   还有的是在古代诗歌的音乐性十分强,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在已经不是很能体会到这种特征了,能看出来比较有特色的是反复和押韵,反复如《无衣》,它属于章节复叠,不仅增加了诗歌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同时更好地表达了情思。叠字如《声声慢》,这已是叠字中的经典,淋漓尽致的描写了诗人内心的孤苦,刻画了一个消瘦、寂寞的人物形象。押运在古诗歌中一般都会有,除了音律以外,它可以帮助我们纠正一些字音的错误读法,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中的“斜”音为“霞”的音。
   比较重要的,也是我们常常以为自己是对的,是诗中常出现些古词,而我们以为自己理解了,但是错的。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是“床”,我们很多(包括小时候的我)都以为就是现在的床,但慢慢才知道也有“坐具”这样的理解。我觉得只有储备这些知识,才能对诗人所处的环境得到正确的理解,否则不能很好的品诗,写诗。
   另外对一些诗歌中的词,我们自己便可以进行比较并选择出较好的版本,还可以回答为什么这里的字不可以替换,这个字应用的十分巧妙。如“悠然见南山”为什么是“见”而不是“望”,还有“推”和“敲”的辩论,都有助于我们学习诗歌。
   诗性语言具有这么多的特征,它有是许多优点,同时对诗人创作和读者读诗也有很多不利之处,我觉得诗性语言的缺点主要体现在我们学习诗歌上。
   诗歌的音乐性、韵律性使诗歌富有节凑、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这有时也会限制诗人的创作。沈约提出的“四声八韵”说,人为的限制过于严格,不利于诗人的发挥,同时也很难遵守。而且古代诗歌是由音乐来填词的,虽然我不太了解,但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诗歌的发展。
    诗歌的隐喻性语言,一方面有利于我们产生联想,感受到诗歌里的意境,另一方面,过于隐喻的语言,使诗歌晦涩难懂,很难产生共鸣。而有些诗人为写诗而写诗,艺术水平不高,甚至低俗,这就需要我们靠自己的知识见解来品读,追求高雅、真感情。
   而上面说的诗歌中的古词古字,由于时代的发展,我们并不能完全认识和理解,特别是不是研究古词古字这方面的人,常常误读误解,这样不纠正不利于诗歌传诵。正因为这样,我们诗歌的版本有时较多且分辨不出那个才是正确的,加大了我们的背诵与研究工作。
   另外,诗歌中有时一个句子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不同的修辞手法,而有些修辞手法之间的界限又不是很明显,这就会给初学者带来一定的麻烦。另外在比喻这一种中分类也比较细,较专业化,也比较难懂。
   中国最先成熟的就是诗歌,后来才相继出现赋、辞、话本、传奇、小说,诗歌语言的发展和情感的表现方法有利于为它们提供学习的基础。要想更好的理解诗性语言,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感受力,对诗歌做出公平的评价。  《从修辞与训诂学看诗性语言》这篇优秀的“一年级作文”由作文网收集,来源于互联网和会员投稿,仅供参考和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高三作文:
高三优秀作文 | 高三议论文 | 高考作文

分享

热门关注

端午节看赛龙舟的作文400字

端午节看赛龙舟

端午节包粽子优秀作文400字

端午包粽子400字

难忘的节日作文600字端午节

难忘的节日端午

难忘端午节作文500字以上

难忘端午500字

有趣的端午节作文400字

有趣的端午

高三毕业作文800字

毕业作文

从生活中学会珍惜作文800字

生活中学会珍惜作文

再见,我的高三800字

再见高三

从失去中学会珍惜作文

珍惜作文

从生活中学会珍惜作文

学会珍惜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