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传读后感

2023-08-18 17:32:42 毛泽东传读后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品就像是一本给我们提供精神粮食的好书。那么,在撰写作品读后感时,有哪些小窍门呢?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分享“毛泽东传读后感”的秘诀。

毛泽东传读后感(篇1)

  这次我选择读的是罗斯.特里尔版本的《毛泽东传》,虽未全部读完这本略厚的传记,我已经从这本书中认识到一个和以往不一样的毛泽东。这本书从毛泽东的出生说起一直说到新中国成立,这漫漫长路,看似短短几十年,却是不平凡的一生。

  毛泽东出生于湖南韶山的一个小山村里的一个生活比较宽裕的农民家庭,因其父亲擅长精打细算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但是在毛泽东的记忆里他的父亲却不是一个慈爱的父亲,甚至后来在回忆中说他这辈子第一个斗争的资本家就是他父亲。

  在整本书的开篇就描写了这样一幕场景“父子俩刚刚在家里发生了一场争吵。父亲当着满屋子客人的面骂他懒而无用,泽东顶撞了父亲,然后跑出家门。他的父母出来追他,客人们茫然地跟着他。

  毛泽东跑到池塘边停了下来,声称如果父亲再靠近一点,他就会跳下去。”或许从那时开始,就可以看出毛泽东的骨子里流淌着一股不属于那个封建时代的血液,名为叛逆。

  在毛泽东,山区人民的特点是:淳朴朴实,反抗精神,绿色英雄的浪漫主义。也有平原人的禀赋:热爱读书、良好的组织能力、关心世事,因他有着多姿多彩和复杂多变的个性,这些不凡注定他将成为一个非凡的人。

  小时候,毛泽东就非常爱看书,常和他的同学们在上课时偷读一些大多是描写战争或反叛的书,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有次他父亲要他耕地、抬粪便,可是毛泽东在干完活之后躲在墙角里继续看书,毛泽东的父亲就曾经大骂他是“懒而无用”。在韶山,这些书最能丰富毛泽东的精神世界。

  所以说,多看书是多么的重要,每个人的眼界都是有限的,封闭的知识只会让自己的心灵世界越发匮乏,困于一方小天地做个井底之蛙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后来毛泽东找到一本描写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威胁的小册子,他记得这本书的第一句话:“呜呼!中国其将亡矣!

  ”在他回忆这个小册子对他的影响时说:“我读了以后,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我开始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 这本具有改良思想的书就是《盛世危言》,它让泽东深信:为了中国,他应该走出韶山,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于是,他开始走出韶山,用私底下攒的钱离家出走。在他独自在外闯荡的那段时间里,也曾过着穷困的流浪生活,但“表面上看来优柔寡断的这个流浪者,实际上似乎正在孕育着一种新的世界观。”而后来的一项项传奇事迹都说明了这个当时穷困潦倒的少年即将为中国带来一个崭新的明天。

  后来,毛泽东去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家里也同意了毛泽东的选择并给他寄来了钱,那个听凭兴趣、率意而为的时代已经结束。

  在第一师范,毛泽东受杨昌济等进步教师的影响,成为《新青年》杂志的热心读者,崇拜陈独秀、胡适。毛泽东在第一师范的教学兴趣主要来自道德哲学和报纸,这是他一生的两大爱好。

  而相对于今天,作为大学生的我都不敢说我是个爱看报纸,关心国家大事的人,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或许更关心的是小我,而非大我。所以毛泽东那种时刻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精神令我最为印象深刻,或许是因为那个时代,或许也只有那个乱世才能出现毛泽东那样的英雄。我们生于和平年代,我们无法成为像毛泽东那样的英雄,但是,现在的中国正在不断发展建设当中,这时候正需要我们这一代人为祖国献力,虽然力量微薄,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继续说毛泽东在第一所师范大学的日子。杨昌济,这位人称 “老夫子”的先生,在渴求生命意义的一代人的心灵中播下了会结出激进果实的种子,没有哪位良师能比这位在爱丁堡取得中国哲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对毛泽东产生过如此深刻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朋友和岳父,杨昌济对毛泽东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

  在毛泽东的评价中,“一位道德高尚的人”是杨昌济在他心中的印象。

  毛泽东不仅爱看书,还热衷于体育运动。很长一段时间,他每天只吃一顿饭,晒太阳,他认为这会给他的身体带来能量;半年了,我没有睡在宿舍,而是在学校院子里。都是为了让他更强壮。

  毛泽东把这些叫做“体格锻炼”。锻炼身体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战斗。毛泽东认为:

  “夫体育之主旨,武勇也。”健康的体魄、勇敢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都是拯救中华民族所需要的。

  我想我明白学校安排体检的意义了。光学习是没用的。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如何实现理想,如何战斗。健康的身体、勇敢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不仅是那个时代的人们所需要的,也是我们所需要的。

  这本传记我暂时看到第十一章:《湘江评论》,我会继续看下去,从毛泽东的每一件事情中我都能看出他的一生注定不凡。从一开始是民办学校的老师,后来第一次带他走出农村,到一个更加开放的空间,老师贺岚冈,和杨昌济,谁都很欣赏他。

  他们都为毛泽东的未来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然后先天的才能和后天人的影响使毛泽东形成了许多优良品质,可以说决定了他的成功。

  。。。。。。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这一串串荣耀背后是一个付出了太多努力、太多艰辛却一直同反革命斗争,同国民党斗争,同霸权主义作斗争的勇敢者。

毛泽东传读后感(篇2)

  众所周知,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被世人尊称为“毛主席”。带着对这位传奇人物的敬仰和好奇,我翻开这本《毛泽东传》,向伟人学习,向主席致敬!

  早期的成长环境和学习经验塑造了毛泽东的性格,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中国命运的变化奠定了基础。在求知的路上,他渴望学习,渴望知识,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了解外面的世界。爱读书的习惯使毛泽东受益匪浅,把他从韶山带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中年在加入组织工作,参与斗争的过程中,毛泽东深知在特定历史时代下农民的重要性。在动乱的旧中国,毛泽东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家乡湖南发起“星星之火”,组织建立一大批工会、农会,作为群众基础,在人民中探索一条救国的道路。1926年9月,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动》,认为财政军阀**每年几万万元的消耗,百分之九十都是直接或间接从农民身上搜刮得来,即中国政权源自土地。

  根据这个事实,毛泽东得出结论,“若无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之特权,则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就不会根本倒塌。”事实证明,毛泽东的判断是正确的。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国民革命暂时进入低潮,毛泽东同志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在井冈山红旗的指引下,各地被打散了的革命力量又纷纷聚集起来,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毛泽东越来越成熟的军事能力,是在长征和抗日战争中充分发展起来的。第六次“反围剿”失败后,毛泽东从江西告别了他和战友苦心经营七年的**革命根据地,红军开始长征。毛泽东以其出色的迂回战术,带领红军英勇作战,赢得了长征。

  长征结束,毛泽东到了陕西,慷慨地写了一首诗:天高云淡,雁南飞。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天长流苏在手,什么时候绑龙(日本)?

  回首毛泽东同志传奇的一生,我们的孩子有太多的地方可以学习。现在世界变化很快,很多国家元首都被人忘记了,只有少数人仍被人所知,例如,法国的戴高乐将军,法国人知道他、敬重他。那么,在中国,毛泽东也一样。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一个人之所以能在一生中不断进步,离不开他始终如一的学习。毛泽东是一位学识渊博、做实事丰富、才华横溢、能诗善书的大学问家,这是他能够成为20世纪的时代伟人和我们党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战略家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代学者的风范。

  一、博览群书,持之以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毛泽东从青年起,就刻苦用功,从早到晚,读书不休,而且持之以恒。为了锻炼能够在任何环境中都专心致志学习和思考的本领,有时他到寂静的山峰上,“静中求学”,有时又到人声嘈杂、车水马龙的大街上,“闹中求学”。

  毛泽东一生与书形影不离。在极其艰苦的革命战争中,他从不忘记读书。长征途中,他拿了两筐书,到处找书找报。

  到陕北后,他通过各种渠道尽可能多地寻找书籍。转战陕北,别的东西可以不带,但最重要的书籍不能不拿。建国后,他每次外出,书必不可少。

  他的卧室、床、游泳池休息室等都有书籍和报纸。毛泽东学问非常渊博,却始终有一种“不满足感”。除了自学,他还特别注重向他人学习。他相信任何有专业知识的人都应该向他们学习。

  他每碰到不懂的地方,或是读一些有关的通俗小册子,或查工具书,或请教专家。毛泽东主张“为学之道,先博而后专,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毛泽东常说“活到老,学到老”。

  他写了一幅对**结自己的治学经验:“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晚年的毛泽东,随着身体的衰老,视力逐渐减弱,学习非常吃力,但他读书学习的精神丝毫未减,追求知识的欲望丝毫未退。

  1970年,他年近80岁,仍在学习英语。正是因为毛泽东博览群书,持之以恒,他的精神生活极其丰富,他的思想是知识的宝库。

  二、坚持真理,勇于创新

  毛泽东的一生是真理和创新的一生。学习的本质实事事求是,了解规律,追求真理。他常引用孟子的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强调“要打破迷信”。

  他说,领导革命必须实事求是;搞科学研究,也要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别让别人的头长在自己的脖子上。跟随人群,随波逐流。即使你是老师,也不要迷信。提倡自由讨论,独立思考,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提出新思想,创立新理论。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书是丰富的,所以我们应该区分阅读的价值,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读书求知,主要靠自己,老师不过是块指路牌,其责任事告诉学生向何处去,假如你自己不走的话,就会一辈子停留在指路牌旁边。毛泽东做学问从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而是将质疑、择书、自修与求友相结合。

  三、学以致用,服务社会

  毛泽东在早年求学时,就接受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经世致用”的影响,认为“求学指导,不得不重现在”。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强调,学习的目的都是应用。“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的思想家,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为当前的政治服务。

  ”他反复强调“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决定的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我们应该老老实实的办事,对事物有分析,写文章有说服力,不要靠装腔作势来吓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为了服务社会,有必要对社会进行调查。毛泽东认为调查研究是了解情况和解决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是获得中国社会问题的最基础的知识的最基本的方法,这是在读无字的书。毛泽东走到**,除详细调查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现实情况外,还要了解当地的历史情况、地理沿革、文物掌故、风土人情以及古人写的有关当地的诗文。

  他的许多著作是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的总结。他的所有文章都是应了社会的需要。

  四、德智统一,文风纯正

  毛泽东做学问非常注重品德。他认为人格的完善和学习的发展有赖于积累,者是一个统一的过程。毛泽东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1942年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他首次提出了文艺“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两个中心问题,进而提出了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工作问题和学习问题。建国后,毛泽东又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等文化建设的方针。毛泽东强调,文风与学风、党的作风密切相关,是相互因果的。

  文风的好坏还能反作用于社会。毛泽东的文风体现了他语言的巨大威力,他的许多文章都生动地体现了他的文风要求,内容极为丰富真切,文字极为精炼生动活泼,又极富创造性、逻辑性和战斗性。

  作为大学问家的毛泽东,他的学术风格和特点是极为鲜明的,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建设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宝贵财富。作为当代青年,要把自己培养成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就要向毛泽东一样把学习作为终身追求。

  篇三由**文献研究室编写,逄先知和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分“1893—1949”和“1949—1976”两个部分,是一部反映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的政治传记。其特点是:一是引用的原始文献极为丰富,超过了所有同类书籍,对当事人的记录和回忆也进行了认真筛选;第二,毛泽东的活动历来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描述和分析的;第三,突出毛泽东在一个重大历史关头的决策过程,即不仅是做了什么,而且是为什么和如何做的。

  这三点是权威传记所要求的客观性。

  《毛泽东传》全书200余万字,篇幅大了一些,非专业人士读下来也非易事。由此尚需疏理,读此书应该关注哪些问题,即读什么?从《毛泽东传》内容看,我觉得可有三读。

  第一,读党史。美国记者埃德加·**1936年采访毛泽东个人经历时,曾有这样一个体会:毛泽东的叙述,开始越出“个人历史”的范畴,并且以某种方式不知不觉地把个人历史融于一个伟大运动的历程之中,虽然他在这个运动中保持着主导作用,但不再是“我”而是“我们”了,不再是毛泽东而是红军了,不再是个人经历的主观印象而是一个观察家的客观记载了,而这个观察家所关心的,是作为历史的人类集体命运的转变。

  **的这个体会,比较真切地传达出毛泽东和中**史的关系,以及毛泽东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回忆“我”和“我们”、个人和历史关系的情况。《毛泽东传》遵循了这个原则,没有把毛泽东作为一个孤立的领袖人物来叙述,而是通过他和历史的互动,展示出中国革命和建设生动而曲折的历程。例如,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前后的现实氛围;从毛泽东担任国民党宣传部**部长的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真实写照;从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带兵井冈山的过程可以看出,中国革命正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重大考虑;从毛泽东在**苏区时期的遭遇,看出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从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的复出,看出党和红军的命运处在怎样的生死存亡关头……顺此下去,我们还可以理出很多,一直到毛泽东晚年从支持邓小平主持的整顿到“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过程。

  实际上,把这些连系起来,是一部线索清晰、主题鲜明的党史。读《毛泽东传》即读党史,实为顺理成章之事。

  第二,读经验。所谓经验,无非是个人活动给后人带来的复杂历史过程和有益启示。《毛泽东传》从毛泽东的探索中所展示的经验,一是理论经验,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和特点;一是实践经验,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规律和特点,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特点。

毛泽东传读后感(篇3)

  首先,我认为作为一个学生,最重要的是坚持努力学习。毛泽东的幼年并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甚至还遭到了父亲的阻拦,可就算这样,他还是把自己沉浸在书海之中,努力汲取知识,为今后人生道路的发展铺垫了基石。我们在如此宽松的学习环境下,又处于这个学习型社会,更应该充分发挥一个学生应有的职能,利用学校提供的一切便利的教学条件努力充实自己。

  其次,毛泽东对信仰的态度也值得学习。作为一名马克思的信仰者,他并非一味地追求马克思主义却不加以分析思考。事实上,他对马克思主义总是持谨慎的态度,因为只有正确的才是最好的。

  由于国情不同,指南不应照搬。对处于青年时期的我们来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未发育完全,所以我们更应该努力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免误入歧途。对一些人云亦云的事物,要学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批判地接受。

  而且,作为学生,要学习毛泽东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习惯。他曾经说过,他不会只在游泳的时候才考虑问题,因为如果他在水里想的话,他很容易掉进水里或者窒息。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几乎不停地去**想**。

  同时,在读了毛泽东传记之后,我发现他是一个非常果断的人。经过思考,他总能很快做出正确的决定。这也是我所缺少的吧。

  他曾对孩子们说:“你们要随时做好准备!随时准备好。如果你认为我准备好了,你就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话都是发自肺腑的,像毛泽东这么爱思考的人,他对儿子的教育都是金玉良言呀!只有掌握足够的知识,你才能为困难做好准备。梦想,坚持,不要轻易放弃,拥有和火一样的激情。这四点正是我们作为大学生所需要的。

  总之,读完这本书,我感到很深刻。我们要学习毛主席在革命时代的精神,学习他的毅力,做新时代的青年。

毛泽东传读后感(篇4)

  不焦虑的青春

  ——读《毛泽东传》有感

  17一起咯计咯机

  近日读了《毛泽东传》,对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事迹有了一个新的理解和认识。其中,毛泽东青年时期的经历令我震惊。

  20多岁,对大部分人而言还没有真正经历什么生活的磨难,在完成大学学业之余,很多人也在规划自己的未来,但不论如何,对于未知的远方,每个人在好奇向往之余,都不可避免地感到焦虑和茫然。

  如果看看《毛泽东传》中对青年时期毛泽东的描写,你会发现彼时彼刻的他,其实和现在的年轻人很像,充满理想,却又十分迷茫。

  1912年,年近20岁的毛泽东还在读中学。他做了一个许多成功人士稍后会做的决定。

  退学。但从湖南第一中学辍学后,毛泽东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他报名参加了好几所学校,学校各不相同。

  那时候的他,别说思考出中国人类该何去何从的大命题了,甚至连自己今后要做什么都没想明白。

  但迷茫归迷茫,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与当今年轻人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从不焦虑。

  困惑是未来的必然,而焦虑则是缺乏自控和时间管理能力的必然结果。

  和现在很多人迷茫时就靠着电影、游戏、旅游打发时间不一样,那时候的毛泽东虽然并不知道自己今后干什么,但却清楚地知道自己现在应该干什么。

  退学后的毛泽东寄居在湘乡会馆。与许多辍学青年甚至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的颓废和懒惰不同,毛泽东每天都去湖南省图书馆看书。为了提高教育水平,他为自己制订了严格的自学计划:

  早上图书馆开门时,我进去了。中午,我刚买了最简单方便的食物来充饥。直到图书馆关门我才出来。

  有两种书可以读,一种是中国的历史书,另一种是西方的哲学和伦理学书。这两种书正是最容易激发人们思考的。特别是历史,那一个个看似陈旧的历史事件、人物传记背后,是历史上各个时期顶层精英的人生,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透过历史,透过其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我们完全可以去推测他们在不同境遇中的所思所想,进而体悟其中的精华以丰富自我。

  毛泽东读历史的程度令人不敢想象。

  中国的《二十四史》,很多人可能连一本都没有完整读过,毛泽东不仅全部读完,还做了非常详细的批注。其中,最受敬仰的毛泽东历史人物是曾国藩。他在书中的观点和他的社会生活给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高尔基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些名人思想的滋养,在解除毛泽东内心迷茫的同时也使得毛泽东的眼界不断开阔。最终,他将目光投向了中国的解放事业。

  他说过:“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

  毛泽东读历史和哲学,不再只是为了满足兴趣或者单纯的自我提升,而是为了参透这个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改变的方法。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贫富分化,阶层板结?到底是什么造就了思想守旧,道德崩坏?

  到底是什么造就了科技落后,国力贫弱?这些问题个个宏伟巨大,而毛泽东所读过的书中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答案,但由于时代的限制,终归是“纸上得来终觉浅”。

  所以“绝知此事要躬行”。

  如果只看很多书,毛泽东也许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儒家或学者,但他不能真正摆脱焦虑,脱颖而出,没有另一件事:调查。

  所有的调查都是毛泽东亲自到个地考察的结果。每一次调查的背后,都是数十天的实地考察,数十次与数百人的访谈和交流,无数个夜晚的提纲、反思和总结。

  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搞调查并不是他当上红军领导后才有的工作习惯,早在1917年,24岁的他就利用暑假的时间和另外一个同学,身无分文,徒步走遍湖南的长沙、宁乡等县,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农村调查。

  知行合一。

  毛泽东在阅读历史和哲学时,掌握了思维工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体系。这些研究为这些思想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换句话说,毛泽东就像是通过看辅导书(历史、哲学)掌握了解题的方法,然后进行大量刷题(调查),既帮助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也是在不断验证、修正解题的方法。

  学校里,我们管这样练出来的人叫大佬。

  而现实里,我们管这样练出来的人叫“思想家”。

毛泽东传读后感(篇5)

  毛泽东传读书笔记

  我一直知道,毛泽东是一个学识渊博、实践性强、才华横溢、善于诗书的大学提问者。这是他成为20世纪伟人和我们党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战略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代学者的风范。

  读完《毛泽东传》让我明白,这部书不但充分展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人格魅力,而且,还让人们读懂了毛泽东一生的信仰与追求,从中领悟到许多人生道理。

  《毛泽东传》作为一本政治性传记,虽然篇幅浩大、相对枯燥,但确实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首先,这是一部以人物为主线的记实传记,贯穿了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从开国大典到逝世近27年的历史,全面客观地反映了我们党和国家在这一时期的经验。在书中,我似乎看到了毛泽东年轻时的样子。他肩负着领导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翻身为国家主人的历史责任。

  也看到了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领导恢复国民经济、实现社会主义改造、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与人民同命运、共呼吸;其次,该书具有权威性,不仅主编是国内党史研究专家,而且出版机构也是**文献出版社;第三,该书内容丰富,内涵深刻,融思想性、理论性和政策性于一体,不仅描述了新中国的建立、抗美援朝、合作化道路、大跃进、“三反五反”、“四清”、*****等在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特殊、复杂、波澜起伏的一段历史,而且也刻画了一个形象丰满、经历曲折的伟人形象。

  《毛泽东传》一书对我非常有益。首先,就是长知识。通过读书,让我对伟大领袖有了更多的认识,对领袖身边的战友也有所了解,对党的执政特点有了深刻认识,对国家的特定背景有所了解,这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和不断增长知识的过程;其次,就是受教育。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遭到列强的**。多少有志志士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毛主席和他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彻底改变了中国被**的现状。这是来之不易的局面!为什么我们共产党人能赢得中国革命?是因为我们党有先进的理论,是因为毛泽东思想。

  通过认真读这本书,通过联系我们党和国家不平凡的经历,联系现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进步和显著变化,就应该更加促使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应该很好地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政权。这就是我读这本书的最大收获。

  毛泽东做学问非常注重品德。他认为人格的完善和学习的发展有赖于积累,者是一个统一的过程。毛泽东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对自己进行了反思。让我反省以下自己的学习,以后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重视学习,要明确学***个人最基本的方法,是增长知识、武装头脑、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基本方法,要将学***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力量源泉和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

  如果学习是一种极大的乐趣和客观需要,我相信我会意识到学习,所以学习将成为我最丰富的源泉。第二,要坚持学习。青年同志可塑性强,发展前景广阔,具有巨大的潜能;客观上形势逼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既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又要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我必须坚持学习,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第三,要善于学习。要讲究方法,博采众长,广泛涉猎知识。要有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学***,并且在学***中要力求精益求精。

  要学以致用,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转化为实践中的方法。通过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拓展工作领域,不断取得事业成功。

  作为一名大学提问者,毛泽东的学风和特点是分鲜明,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建设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宝贵财富。作为当代青年,要把自己培养成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就要向毛泽东那样终身追求学习。

读后感大全为你精心推荐:
读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生读后感 | 高中生读后感 | 观后感

分享

热门关注

警犬拉拉读后感

警犬拉拉读后感

梦的解析读后感12篇

梦的解析读后感

项羽之死读后感(分享十五篇)

项羽之死读后感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8篇

不屈读后感(范文13篇)

不屈读后感

毛泽东传读后感锦集

毛泽东传读后感

毛泽东传读后感必备4篇

毛泽东传读后感

[热门]毛泽东传读后感7篇

毛泽东传读后感

关于《毛泽东传》读后感言精选

毛泽东读后感

《毛泽东传》的读后感言系列

毛泽东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