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电影或者视频也是人们汲取知识营养的一种主要渠道,那些情节不断地触动着我们的思维,我们将观后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观后感。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那么2022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出国留学网的编辑收集并整理了“开学第一课听课感受与收获作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开学第一课听课感受与收获作文 篇1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几场秋雨过后,初秋的夜晚便需要穿起衬衫了。我兴奋地还没有舍得脱下今天新领的校服,爸爸妈妈就催我赶紧来看中央台的《开学第一课》了。
当《我爱你中国》的音乐响起来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都跟着唱起来。忽然我耳边传来爸爸颤抖的声音,我转头一看,爸爸的眼眶红红的,正要说什么,妈妈悄悄拍了拍我的肩膀,搂着我,我们一起跟着电视里的几位老师,唱完了这首歌。这时,我的心里不知怎么的,也蒸腾起一股热烈的感情来,感觉无比地自豪。
不知不觉看完第一篇章的内容,我被他们砥砺奋斗的精神感动。平凡的人,平凡的事,每个人都是我应该学习的榜样。
当我望见镜头里出现的那一望无际的田野,森林时,我几乎不能想象,这里原来是怎样的样子。看到庄家一季一季成熟,我想到了我自己的成长。我成长,长大,去接力叔叔阿姨们的研究事业,继续奋斗建设祖国,同时又有新的小朋友像我一样从小到大成长,来接替我的研究……我这便明白了什么是“接续奋斗”。
看到“团结奋斗”篇章的内容,我便理解了现在我们面临的“芯片”问题为什么会这么难解决。很多科学技术难题的攻关都需要很多科学家团结一心去奋斗,去钻研,甚至有些地球难题还可能需要科学家们抛开年龄、国家的不同,去集体研究。这不就像我们一样么,遇到难题,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拆解,研究,最终解决它。原来,不管大小,我们都在做同样的奋斗啊!
看完节目,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感觉内心有一股强烈的情绪需要释放,但又不知道那是什么。我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我崇拜那些平凡的奋斗者,我焦急自己不能立刻就给祖国的攻坚课题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要把他们当成榜样,学习他们的奋斗精神,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这样才能脚下稳当,快速成长。
开学第一课听课感受与收获作文 篇2
做一粒”好种子“,奋斗不负新时代——2022《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无奋斗,不青春”。
看完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我脑海中一直跳动着这六个字,它们是对梦想最好的诠释。 从奥运赛场上奋力拼搏只为圆梦的徐梦桃,到为培育金色种子扎根土地50年的院士;从荒原上造梦的三代造林人,到勇攀世界之巅、探源地球奥秘的青藏科考队;从叩问太空的飞行员,到牢记使命不改初心、从老一辈航天人手中接过传承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一代又一代追梦者用奋斗书写了不朽的篇章,也让我看到了生命的意义。 这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砥砺奋斗”篇中谢华安院士的故事——50年的金色种子梦。 谢院士出生在战乱时代,当时,人们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态。从农校毕业后,他一边负责生物课教学,一边利用空闲时间去试验农场研究各种农作物。 “我想解决人们吃饭的问题。”怀着这样的想法,谢院士开始了农业技术研究。从入行到现在,他已经在杂交水稻育种领域摸爬打滚大半个世纪:下稻田,做研究,带学生……从青葱少年到满头华发,他把一生都献给了种子,只为了让14亿人到点开饭,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 他是当代的稻田守望者,躬耕田亩五十年,不忘初心,始终像一株沉甸甸的稻穗向着大地。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 那么,我的梦想又是什么呢?我暂时还没想好。但我知道,从今天开始,我要做一粒“好种子”,扎根脚下,心怀远方,用奋斗去勾画未来的模样,不负时代,不负自己。
开学第一课听课感受与收获作文 篇3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们又来到了九月一日的开学日。
在经过一天的学习之后,我放学后飞奔回家。到家吃晚饭后把作业写完,抓紧洗漱后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坐在了电视机面前,打开中央电视台来观看《开学第一课》。时钟指向了八点,《开学第一课》如约而至,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奋斗成就梦想”。节目请来了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科学家、冬奥冠军等奋斗者等。嘉宾们用亲和的口吻,将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娓娓道来。从嘉宾们身上,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国发展的日新月异,以及祖国取得如今巨大成就背后的不容易。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逐梦太空的航天工作者,是他们,让灿烂的想象,变成了现实,甚至,他们走得比梦还远。
比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爷爷,说自己从当年看着东方红卫星升空梦想星空的少年郎,到站上三尺讲台成就一代名师的青年才俊,直至今日掌舵航天一线的“星河船长”,他的人生既传奇又精彩。
我们很多同学都出生于2000年后,是名副其实的“00后”,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伴随着新中国在新世纪初期的高速发展,从小就被祖国的各项伟大成就所震撼,在我们身上,身为中国人的自信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但这份民族自信心的得来背后,却是前辈们抛洒的热汗铸造。
身为新时代的年青一代,我们在努力的学习生活中,难免会觉得迷茫,觉得没有方向,有的同学也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初心。但是,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如果人生不先吃苦,就得一直吃苦。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绝对不是权宜之计,我们唯有学习这些时代楷模的优秀品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努力实践,不惧怕行进路上的艰难困苦,才能有一番成就。
看罢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相信各位同学内心的爱国情愫都不自觉地产生了。
新中国一路走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证明中国道路的正确,也激励着各位同学发愤图强,努力在自己的人生书页上写就新篇,彰显人生价值。
开学第一课听课感受与收获作文 篇4
金秋九月,欢乐的暑假时间已过,迎接我们的便是新的开学季,而在9月1号这一天里,我们共同观看了一个特别有意义的节目《开学第一课》,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奋斗成就梦想。
晚上8点,我吃完饭便守在电视旁边,准时观看开学第一课节目,每到9月份新学期的开始,《开学第一课》总会播放各种有趣且蕴含深刻寓意的故事片段让我们观看,而在这一堂课里不仅可以让中小学生们学习到各种知识,还能在观看节目中,不断感受到各个人生的意义。
每一期的《开学第一课》内容都是不相同的,今年邀请了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科学家、冬奥冠军等等。在每一期的节目里,都能够让我们学习到很多除课本以外的知识,了解到更多祖国发展的故事,同时也让我们在学习中,能够更有目标和动力,这也许是为什么每到九月开学季时,就播放开学第一课节目的原因吧。
看完开学第一课,我有了答案。我深深地体会到,在祖国的发展历程中,有那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事迹与精神。这也让我们这些中小学生可以体会到:先辈为了我们如今这个美好的社会生活,到底都做了什么,又经历过什么;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如今这个和谐美好的生活。
节目中,无论是微距镜头展示的水稻种子微观世界,还是让人叹为观止的歼-15模型模拟、1:1复原太空实验舱,这些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通过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都变成了现实。可见只有依靠奋斗,去努力,去拼搏,才能实现梦想。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决定从自己做起,热爱学习、热爱祖国、热爱党,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与目标,并且付诸行动,努力拼搏,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展现自身的价值,收获美好的未来!
开学第一课听课感受与收获作文 篇5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金秋九月,欢乐的暑假时间已过,迎接我们的便是新的开学季,而在9月1号这一天里,我们共同观看了一个特别有意义的节目《开学第一课》,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奋斗成就梦想。
晚上8点,我吃完饭便守在电视旁边,准时观看开学第一课节目,每到9月份新学期的开始,《开学第一课》总会播放各种有趣且蕴含深刻寓意的故事片段让我们观看,而在这一堂课里不仅可以让中小学生们学习到各种知识,还能在观看节目中,不断感受到各个人生的意义。每一期的《开学第一课》内容都是不相同的,今年邀请了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科学家、冬奥冠军等等。在每一期的节目里,都能够让我们学习到很多除课本以外的知识,了解到更多祖国发展的故事,同时也让我们在学习中,能够更有目标和动力。
因为梦想,所以奋斗,所以不凡。
在“团结奋斗”篇章中,我被中国航天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刘洋、蔡旭哲、王亚平、周建平……
这些名字的背后,凝聚了太多的泪水与荣光。身体隐患、技术壁垒……追梦的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但他们没有放弃,继续钻研,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这些名字的背后,是更多默默无闻的航天科研人员团结奋斗的结果。他们可能终其一生都没机会登上飞船,也不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但是,他们总结出的技术理论和工程经验,让我们的太空之路走得更有底气。
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航天工作者,宇宙浩瀚的星河、未知的神秘感吸引着我。听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爷爷,说自己从当年看着东方红卫星升空梦想星空的少年郎,到站上三尺讲台成就一代名师的青年才俊,直至今日掌舵航天一线的“星河船长”,他的人生既传奇又精彩。
探索宇宙的梦想从不只是浪漫的想象,它是科技攻坚的求真严谨,是进一寸有一寸欢喜的钻研探索。中国人飞天梦的实现,靠的是数十年如一日的沉浸与求索,靠的是每一个航天人坚韧不拔的团结砥砺。2022年,我们终于迎来了“空间站时代”,从此以后,星辰大海的逐梦旅途成为现实,在太空里,我们也有了家。
开学第一课听课感受与收获作文 篇6
新学期的钟声敲响,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为我们准备的开学礼——《开学第一课》。今年的主题是:奋斗成就梦想。在节目中,我们青年学生真正认识到了梦想是什么。
从奥运赛场上奋力拼搏只为圆梦的徐梦桃,到为培育金色种子扎根土地50年的院士;从荒原上造梦的三代造林人,到勇攀世界之巅、探源地球奥秘的青藏科考队。一代又一代追梦者用奋斗书写了不朽的篇章,也让我看到了生命的意义。
“我想解决人们吃饭的问题。”怀着这样的想法,谢院士开始了农业技术研究。从入行到现在,他已经在杂交水稻育种领域摸爬打滚大半个世纪:下稻田,做研究,带学生……从青葱少年到满头华发,他把一生都献给了种子,只为了让14亿人到点开饭,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
他是当代的稻田守望者,躬耕田亩五十年,不忘初心,始终像一株沉甸甸的稻穗向着大地。我不禁联想到,在我生活的这片土地上,还有很多像谢院士这样心怀大爱的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让中国人实现“吃瓜自由“的吴明珠奶奶,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爷爷……
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但是,课本上,电视里,餐桌上,又处处是他们的影子。他们让我知道: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那么,我的梦想又是什么呢?我暂时还没想好。但我知道,从今天开始,我要做一粒“好种子”,扎根脚下,心怀远方,用奋斗去勾画未来的模样,继承他们的精神,以梦为马,以奋斗为鞭,接过时代交给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自己。